我的博文
0305-03 缺血性结肠炎
2013-03-21 13:02 阅读(276) 评论(0) 分类:《诊断病理学》文待修
回 章目录 | 回 总目录 |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 colitis)多见于50岁以上。
常伴有动脉硬化、糖尿病、胶原血管病如硬皮病、类风湿
和Wegener肉芽肿以及口服避孕药或其他引起血管收缩的
药物。病变部位:右半结肠8 010,横结肠15%,脾曲
23%,降结肠27%,乙状结肠23%,直肠24a/o。病变常
为节段性,上下均有正常的肠管。病变分二个阶段。
1.急性缺血性坏死 症状为发作性腹痛和便血。X
线见病变肠有典型的指纹症( thumb-printing sign),这是
由于黏膜下层出血水肿所致。肠管病变从轻的黏膜水肿、
溃疡到严重的梗死样病变。黏膜有鹅卵石样改变。由于坏
死,黏膜显著变薄,黏膜下层因高度水肿出血而显著增
宽。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肌层多数正常,有时可有斑点状
坏死,但很少发生肌层全层坏死而致肠穿孔者。
2.缺血性狭窄 上述急性期可毫不察觉地进入狭窄
期。
【大体】 狭窄段肠管呈梭形,长短不一。长的可达数
十厘米,短的仅数cm。狭窄处两端变细。有时肠壁呈不规
则的囊性扩张,这是由于肌层的灶性纤维化所致。黏膜面
有散在纵形和匐形溃疡。肠系膜静脉常有机化的血栓。
【光镜】 黏膜全层溃疡,黏膜下层有肉芽组织和疤痕
组织形成、炎细胞浸润和多量含铁血黄素沉着。有小动脉
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溃疡周围血管有时有纤维素
样坏死。纤维化可累及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浅表肌层。
下一篇:0305-02 炎症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