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0401-05 良性上皮性肿瘤

2013-03-21 12:15 阅读(381) 评论(0) 分类:《诊断病理学》文待修

 五、良性上皮性肿瘤
    (一)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
    发生于鼻前庭的鳞状上皮部分.表现为鳞状上皮明显
增生,呈外生疣状,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细胞无不典
型性。可能是一种增生性病变而非真性肿瘤。少数累及伴
有广泛性幼年型乳头状瘤病病人的鼻咽部。
    (二)乳头状瘤
    1.鼻腔、鼻窦的乳头状瘤  是从上呼吸道上皮发生
的少见的真性肿瘤,占所有鼻肿瘤的0. 50/0~50/0,主要
发生于30—50岁,通常男性是女性的两倍。可单发、多
发,呈息肉状。多见于鼻腔侧壁,位于中隔者少。位于侧
壁者多为内翻性,中隔者呈外突蘑菇状。一半病例见于一
侧鼻腔,一半为一侧鼻腔伴鼻窦(以上颌窦为多),10%
为双鼻腔。
?    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原位杂交可证实
有HPV 6型、11型存在。
    【光镜】乳头状瘤有外生性与内翻性乳头状瘤之分,
可由多种上皮组成,因而有多种不同的名称:鳞状上皮乳
头状瘤、柱状上皮乳头状瘤、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及内翻性
乳头状瘤等。主要是基底细胞增生,导致上皮层增厚,有
的区域仍保存纤毛柱状上皮,有的则代之以类似泌尿道的
移行上皮,也可有不同程度的鳞化,但无角化,偶见有分
泌黏液的上皮及微囊形成。
    2.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在上皮下
的结缔组织中,见有界限清楚的大块上皮团,应与组织由
于斜切面而造成的上皮“内翻”相区别。有时可见分泌
腺导管上皮增生。而瘤组织累及导管时其圆形轮廓仍可
见,有助于与浸润癌鉴别。多数乳头状瘤无不典型增生,
少数可有程度不等的不典型增生,以至癌变,可表现为原
位癌,、甚至浸润性癌。大的肿瘤癌变率高。
    肿瘤性上皮不仅可累及鼻腔分泌腺,还可累及鼻窦,
故肿瘤不仅可向腔内突出,也可向周围组织扩展,这一点
可能是乳头状瘤术后易复发的原因。外生性乳头状瘤复发
率比内翻性低。
    在诊断乳头状瘤中常见的难题是:①鉴别乳头状增生
与乳头状瘤;②判断乳头状瘤伴不伴原位癌;③鉴别斜切
的上皮团与浸润癌。
    由于鼻息肉中常见有上皮的增生,因此要在增生与乳
头状瘤之间划一条截然的界限是困难的,有时只能作描述
性诊断而不除外乳头状瘤。一般来说,乳头状瘤的上皮细
胞在8~10层以上,而且范围较大。因乳头状瘤也见有水
肿、炎细胞浸润,间质改变对鉴别并无帮助。当不典型增
生出现时,只有累及全层才可诊断为原位癌。对于导管上
皮不典型增生,在切线位上与浸润癌的鉴别主要看上皮细
胞巢外周是否整齐光滑,因为单从细胞异型性是不好鉴
别的。
    (三)良性涎腺肿瘤
    鼻腔鼻窦的良性涎腺肿瘤不多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pleomorphic adenoma)
多数鼻腔的混合瘤发生于鼻中隔,也可见于侧壁及鼻甲。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扩张至鼻窦。检查可见分叶状圆顶
形肿块,表面常有完整黏膜。组织学上与涎腺的混合瘤相
同,只是发生在鼻腔者细胞更丰富,以条索及巢状结构为
主,管状结构少见,间质成分少于上皮成分。10%术后局
部复发。
    2.肌上皮瘤( myoepithelioma)  鼻腔鼻窦的肌上皮瘤
很少见,因而当遇到时常想不到是肌上皮细胞瘤,习惯从
梭形细胞去考虑而诊断为神经鞘瘤、平滑肌瘤、纤维瘤或
黏液瘤。其特点是瘤细胞呈梭形,胞浆红染,有的呈浆细
胞样或胞浆透明,常排列呈巢状。
    【电镜】  见胞浆内大量微丝,有桥粒连接及基膜。
网织染色可见细胞呈巢状,而间叶组织肿瘤则不出现细
胞巢。
    3.嗜酸粒细胞瘤( oncocytoma)  很罕见。
    4.单形性腺瘤( monomorphic adenoma)  很罕见。
    5.呼吸性上皮的腺瘤样错构瘤[ 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 REAH)]
    最早由Wenig和Heffller提出的,见于鼻中隔的后部、
鼻侧壁、鼻咽或鼻旁窦。病变表现为在黏膜间质中,被覆
纤毛上皮和杯状细胞的黏膜下腺体增生,间质水肿并伴有
慢性炎细胞浸润。
    6.错构瘤(hamartoma)  又名纤维软骨脂肪瘤,也
可看作是良性间叶瘤,以软骨成分为主,可有平滑肌、脂
肪组织,常发生于肺,也可以发生于肾脏。最近有文献报
道,该肿瘤可见于鼻前庭。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