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0802-01 肿瘤
第二节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疾病
一、肿 瘤
(一)原发性肿瘤
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按原发性肿瘤的发生频率,
以腹膜后最多见,肠系膜次之,网膜最少。在这些部位发
生的良性及恶性肿瘤。按照组织学发生,将腹膜后、肠系
膜与网膜原发性肿瘤分述如下:
1.脂肪组织肿瘤
(1)脂肪瘤:脂肪瘤是人类常见和好发的良性肿瘤。
但原发在腹膜后、肠系膜和网膜部位者较少见。
【大体】 肿瘤呈球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有薄层
纤维性包膜。切面黄色有光泽。
【光镜】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肿瘤中因含有
纤维组织、黏液样组织和血管组织等,依据所含其成分多
少与比例不同而称为:纤维脂肪瘤、黏液脂肪瘤、纤维黏
液脂肪瘤或纤维血管脂肪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脂肪瘤无甚多困难,但在
诊断腹膜后脂肪瘤时,首先要排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
可能性。因为在腹膜后脂肪肉瘤比脂肪瘤发生率高。其次
是,如果不对肿瘤做足够多的切片,很容易将肿瘤的恶性
成分漏掉。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存在多少不等量的脂肪
母细胞,它具有异型性,有大的细胞核、富染色质,核边
有单个或多个脂肪空泡,细胞核呈压迹状。这样不典型的
细胞多半集中在纤维成分多的区域(详见脂肪肉瘤)。
(2)髓脂肪瘤(myelolipoma):髓脂肪瘤少见。它常
发生在肾上腺,一但在腹膜后、骶前、肠系膜均有报
道。作者也见到发生在后纵隔骨髓脂肪瘤的病例。
此外亦有发生在肝及胃的病例报道。
【大体】 肿瘤直径可达19cm,重790克,黄红棕色。
【光镜】 在成熟脂肪组织中,见散在的灶性造血组
织。具有薄层纤维性包膜。
【诊断与鉴别诊断】 脂肪组织中有造血组织,其形
态与骨髓组织相似。在诊断腹膜后骨髓脂肪瘤时,应仔细
检查除外来自肾上腺的可能性。并应与严重贫血造成髓外o
造血及骨髓增生性疾病鉴别。
(3)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本瘤在腹膜后及
?肠系膜很少发生,仅有个案报道。儿童好发,年龄7个月
至12岁。
【大体】 肿瘤有一定界限或界限不清,呈分叶状。
【光镜】肿瘤组织中仅见脂肪母细胞,但缺乏异型
脂肪母细胞,这是与分化好的脂肪肉瘤的区别。
(4)冬眠瘤(hibernoma):亦称棕色脂肪瘤(brown
fat tumor)。组织学形态特殊,它是相当少见的良性脂肪
组织肿瘤(图8-8)。多发生在肾及肾上腺周围和主动脉
附近(详见软组织章)。
图8-8冬眠瘤
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角形,含大量深
嗜伊红染的胞浆。HE
(5)淋巴管脂肪瘤(lymphoangiolipoma):是极少
见的良性肿瘤,发生在肠系膜。肿瘤由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两种成分组成,有包膜。
【大体】切面见脂肪组织中有许多窦状血管样结构,
其直径为0. lcm~3.Scm不等。管内有乳糜状物。
【光镜】肿物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其间有大小不
等的淋巴管,管腔内有无细胞性乳糜,大的管壁有平滑肌
组织,管周纤维化或有淋巴管阻塞。免疫组化D2 -40
(Dako小鼠抗人抗体),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血
管内皮细胞阴性)。此外应与肠系膜淋巴管瘤鉴别。
(6)脂肪肉瘤(liposarcoma):主要发生在躯干(包
括腹膜后、腹股沟、背及胸部),上下肢及头颈部。腹膜
后脂肪肉瘤发病率大约为18. 6%至27. 5%(635/2312
例),较肠系膜和网膜脂肪肉瘤多见。腹膜后脂肪肉瘤又
较腹膜后脂肪瘤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
【大体】肿瘤体积很大,可达29公斤,呈分叶状或
结节状,质地软、黄及灰白色。分化好的脂肪肉瘤( 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大体类似脂肪瘤或纤维脂肪瘤;
黏液型脂肪肉瘤( myxoid liposarcoma)在大小不等的小叶
状脂肪组织间,杂有黏液胶冻样区,甚至大部分为胶冻
样;多形性脂肪肉瘤( pleomorphic liposarcoma)大体灰白
色,脑髓状并常见坏死、出血囊性变。腹膜后脂肪肉瘤大
部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多发生在肾周脂肪,通常不直
接侵犯肾脏。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体积很大时,应特别小
心,多取材,细致地进行组织学检查找异型脂肪母细胞避
免漏诊。
【光镜】 脂肪肉瘤的组织形态学,根据脂肪、纤维、
黏液样物质之成分及细胞形态,可分为分化良好的脂肪肉
瘤(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肪肉瘤,炎症性
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圆细胞
性脂肪肉瘤及多形性脂肪肉癌(详见软组织肿瘤章)。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是在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中有不等
数量的脂肪母细胞,细胞核大,富染色质,核周有单个或
多个脂肪空泡,使核周边呈“压迹”样(图8-9A、B)。
因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体积大而肿瘤大部分表现为脂肪
瘤样改变(注意在腹膜后很少有脂肪瘤发生)所以应仔
细寻找脂肪母细胞,而脂肪母细胞在肿瘤中分布不均匀,
不是随机能取到,因此要多部位取材,特别是在纤维组织
较多的区域,不典型的细胞及脂肪母细胞较为集中。
硬化性脂肪肉瘤,其形态学特征是在肿瘤致密纤维问
质中有成片或成堆成熟脂肪组织,偶见脂肪母细胞。在纤
维间质中可见特征性的、大而多形、富染色质细胞,核
大,浓染染色质(图8-9C),核分裂少见。
去分化脂肪肉瘤(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或称
成纤维细胞性脂肪肉瘤( fibroblastic liposarcoma),此型肿
瘤,形态似纤维组织细胞瘤,但仔细而多做切片检查时,
会发现有脂肪肉瘤的特征。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应注意
把去分化脂肪肉瘤,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肉瘤中
区分出来。2003年Coindre等,对先前诊断的25例腹
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光镜常规检查、免疫组化
及分子遗传学等检测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为
去分化脂肪肉瘤( 17/25);少数为低分化肉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 7/25);低分化肉瘤/恶性孤立性纤维肿瘤
( 1/25)。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包括脂肪瘤样分化良好的脂
肪肉瘤和硬化性脂肪肉瘤):①存在脂肪母细胞;②有多
形性多核浓染细胞;③肿瘤炎症不明显。
2)黏液脂肪肉瘤:①不存在巨细胞及细胞的多形性
和核分裂;②有丛状毛细血管结构;③含黏液有黏液池。
3)多形性脂肪肉瘤:a,有细胞性间变的肉瘤间质;
b,形态更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其预后也与其相
似.,
4)血管平滑肌脂肪瘤:①存在形态正常的脂肪组
织;②有平滑肌;③有厚壁血管。
5)炎症:①存在退变的空泡细胞;②有炎细胞浸润,
泡沫细胞,异物反应,胆固醇结晶及含铁血黄素。
2.肌肉组织肿瘤
? 图819脂肪肉瘤
A、B.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中有不等数量的脂肪母细胞,细胞核大,富染色质,核周有单个或多个脂肪空泡,使核周边呈
“压迹”样HE C.硬化性脂肪肉瘤肿瘤致密纤维间质中有成片或成堆成熟脂肪组织,偶见脂肪母细胞。HE
(1)平滑肌瘤(leiomyoma):发生在腹膜后、肠系膜
及网膜的平滑肌瘤均少见,但腹膜后平滑肌瘤较肠系膜及
网膜多。女性多于男性和儿童。组织学除少见之上皮样平
滑肌瘤外,多数为梭形细胞成分或兼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
平滑肌瘤成分。
(2)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主要发生在腹膜
后,肠系膜及网膜的平滑肌肉瘤少见。腹膜后平滑肌肉
瘤,有明显的界线。
【光镜】肿瘤细胞为中等分化,它是由细长或轻度
肥胖细胞组成。细胞核周围可有空泡,有时呈束状生长,
排列类似纤维肉瘤(图8-10A)。偶有平滑肌肉瘤,细胞
核呈线样排列类似神经鞘瘤者。核分裂数量变化很大,但
80%以上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每10个高倍视野有5个或更
多核分裂(图8 -10B)。少数腹膜后多形性平滑肌肉瘤,
形态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含有多形巨细胞,胞浆
呈深嗜伊红色,混有梭形和圆形细胞成分。但它很少有胶
原性间质及炎细胞,在肿瘤中能找到肌原性分化成分。坏
死、出血和核分裂在多形性平滑肌瘤中常见。
子宫的平滑肌肿瘤,核分裂达5~9个/10HPF可考虑
为交界性病变;软组织者如具有这个水平的核分裂,肿瘤
可能有转移;腹膜后平滑肌肿瘤细胞达5个/10HPF应考
虑为恶性。肿瘤大,有坏死和核分裂在l~4个/10HPF应
认为有恶性趋向。过去有组织学良性的腹膜后平滑肌肿
瘤,在30年—40年以后发生转移的报道,以至于有人认
为腹膜后平滑肌肿瘤趋于恶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恶性平滑肌肿瘤的诊断
标准是:核分裂超过5个/lOHPF;肿瘤直径超过5cm;肿
瘤有坏死;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及平滑肌源性特征(包括
常规染色、免疫组化及电镜);肿瘤富细胞性(cellularity)。
鉴别诊断时,应与腹膜后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恶性
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区别。
(3)横纹肌肉瘤(thabdomyosarcoma):腹膜后横纹
肌肉瘤约占7.7%(180/2321),而原发于肠系膜和网膜
的横纹肌肉瘤很少见。按其组织学特征分为胚胎性,腺泡
? 图8-10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A、B.肿瘤细胞为中等分化,它是由细长或轻度肥胖细胞组成,细胞核两端钝圆,有时周围可见核端空泡,有较多核分裂。HE
状,混合胚胎腺泡状,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见软组织
章)。
【鉴别诊断】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应与其他小细胞恶
性肿瘤鉴别,如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骨外尤文氏瘤
等。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应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
脂肪肉瘤鉴别。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原发在腹膜后较少。
它应与血管、淋巴管来源的肉瘤相鉴别,主要是寻找横纹
肌母细胞。
3.纤维组织肿瘤
(1)纤维瘤病(fibromatosis):早期文献称fibromas,
而现在统称为fibromatosis。主要发生在肠系膜,而在腹膜
后和网膜很少遇到。肿瘤常孤立在一个部位,很少同时累
及肠系膜、腹膜后或腹壁疤痕等。患者常伴有家族性结肠
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或先前行过腹部手术,但它亦可
与以上疾病无关。盆腔纤维瘤病主要发生在青年妇女,累
及或压迫盆腔器官或血管。由于纤维瘤病呈浸润性生长,
外科根治术困难,手术后具有高复发率。肿瘤无炎细胞成
分,肿瘤细胞分化好,无异型性和核分裂。
纤维瘤病的诊断要点:肿瘤无明确界限;肿瘤细胞呈
单一类型束状排列;细胞单一,无异型性;核分裂稀少,
无不典型核分裂(图8-11);可伴有Cardner综合征。
【鉴别诊断】 首先与纤维肉瘤鉴别,纤维肉瘤细胞
核具有异型性和核浆比例增加,细胞核分裂多,极少伴有
其他综合征。另外还应与梭形细胞肿瘤如恶性神经鞘瘤、
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和特
发性硬化性肠系膜炎相鉴别。
【预后】 手术切除容易复发,肠系膜纤维瘤病有
Gardner综合征者预后差,而病理形态特征不能作为判断
预后好坏的指标‘24。
(2)纤维肉瘤(fibrosarcoma):为较少见的恶性肿
瘤,好发于肢体、躯干和头颈部。腹膜后纤维肉瘤比其他
部位少得多。肿瘤生长较慢,切除易复发,晚期可发生转
图8-11纤维瘤病
肿瘤无明确界限,细胞呈单一类型束状排列,
可见宽的胶原纤维束,无异型性。HE
移如肺等。
【大体】 肿瘤实性,大小3~ lOcm或更大,圆形或
呈分叶状,质韧中等硬度,切面灰白及淡黄色,鱼肉状,
可有坏死及囊性变。
【光镜】 多数纤维肉瘤肿瘤细胞颇单一,由成纤维
细胞构成。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浆界线不明显。常呈束
状排列呈人字形( herng bone pattern),核分裂少,肿瘤
常形成较多的胶原纤维。但分化差的纤维肉瘤,细胞极丰
富,胶原纤维形成少。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较单一,呈梭
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卵圆或圆形,含一个或数个核
仁,可见不典型核分裂。某些肠系膜和腹膜后纤维肉瘤很
类似炎性假瘤,因此有的作者称谓炎性纤维肉瘤。
【鉴别诊断】
1)平滑肌肉瘤:有时鉴别困难,应仔细观察寻找分
化比较成熟的部分,瘤细胞核呈棒状,呈栅栏状排列,无
人字形排列结构,亦无丰富胶原纤维。
? 2)去分化脂肪肉瘤:因存在较为丰富的梭形细胞,
易与纤维肉瘤混淆,应注意寻找脂肪母细胞以资鉴别。免
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有利于以上肿瘤的鉴别。
(3)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inflammator ma-
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过去称之为“腹膜后黄色肉
芽肿”,它是由成片的组织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间质中
有玻璃样变和少量胶原,组织细胞呈黄色瘤样,细胞浆内
有丰富脂质,此外还可见梭形组织细胞;炎性细胞包括急
性和慢性炎细胞,以慢性炎细胞为主。一些区域表现为肉
芽肿形态,另一些地区可见典型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梭形细胞成分排成席纹状(storiform),存在多核巨细胞,
异型的组织细胞等(详见软组织肿瘤章)。
【鉴别诊断】 在腹膜后应除外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
炎,应检查肾脏除外肾脏病变。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无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亦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
态;腹膜后淋巴细胞衰减型霍奇金氏病也应与其鉴别,霍
奇金氏病无明显的炎症和梭形细胞区。
4.血管、淋巴管肿瘤 肠系膜、网膜、腹膜后的良
性血管瘤较恶性肿瘤更常见。它们的发生率按肠系膜、网
膜、腹膜后的顺序以次减少。淋巴管瘤在以上三个部位均
可发生,但更好发于肠系膜。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瘤病在肠
系膜或腹膜后可发生,在网膜尚无报道。恶性血管源性肿
瘤较良性血管瘤少,血管外皮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腹膜后,
而血管内皮瘤仅发生在肠系膜和腹膜后。血管、淋巴管源
性良恶性肿瘤分类及病理形态详见软组织肿瘤章。
(1)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它是相当少见的疾病。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淋巴结或淋巴组
织中平滑肌错构瘤样增生,最常累及肺、纵隔和腹膜
后,肿瘤或者单部位发生或者为多部位。好发在育龄
妇女。
【大体】 腹膜后包块,切面呈蜂窝状结构:
【光镜】 肿瘤由不规则腺泡样结构,伴有不规则排
列呈网状平滑肌束构成,在束之间为中空的腔隙,被覆扁
平内皮细胞,腔隙内含有嗜伊红物质。许多肌束内有小动
脉、静脉或毛细血管,间质有少数淋巴细胞。无炎症、坏
死、血栓,也无核分裂及非典型细胞,特染证明是淋巴管
平滑肌瘤病。
【免疫组化】 增生平滑肌束SMA. HMB45均呈阳性
表达,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有时可见
阳性表达。
(2)卡普西样婴幼儿血管内皮瘤(Kaposi-like infan-
tile hemangioendothelioma)‘“ 腹膜后婴幼儿血管内皮瘤
临床上伴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即病人除有肿瘤外还
伴有阻塞性黄疸、小肠梗阻和血小板减少。
【大体】肿块较大,肉红色或红棕色,有不清楚的
分叶,由于肿瘤大而压迫小肠使之梗阻,阻塞性黄疸,有
皮肤、心肌、肺、全消化道粘膜和浆膜出血及颅内出血。
【光镜】肿瘤浸润性生长,由梭形细胞及血管组成,
呈小叶状,部分为薄壁扩张血管,被纤维间隔分开,肿瘤
可累及胰腺、十二指肠浆膜和附近淋巴结。血管内有血
栓。圆形或卵圆形毛细血管腔内被覆扁平或肥胖内皮细
胞。梭形细胞成分,细胞核长形、规则,伴有细染色质和
明显核仁,胞浆浅嗜伊红或透明状。核分裂<1个/
20HPF,肿瘤细胞无嗜伊红透明变球状物。梭形细胞、毛
细血管腔内皮细胞免疫组化第Ⅷ因子抗原弱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应与Kaposi肉瘤鉴别。本瘤多
发生在婴幼儿;肿瘤组织形态学某些区域类似Kaposi肉
瘤;梭形细胞束横切面分散在狭窄的血管腔隙间,无PAS
染色阳性的透明变球状物存在(Kaposi肉瘤存在PAS染
色阳性之透明变球状物,免疫组化,dl抗胰蛋白酶和0ll
抗糜蛋白酶均为阳性L28。);腹膜后婴幼儿血管内皮瘤常伴
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3) Kaposi肉瘤:常发生在AIDS患者,为多中心
性,首先出现皮肤病变,尔后累及内脏如消化道等。其组
织学形态详见软组织等有关章节。腹膜后淋巴结亦可发生
Kaposi肉瘤。
5.其他间叶组织肿瘤
(1)良性间叶瘤(benign mesenchymoma):是指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间叶组织所构成的混合性肿瘤。肿瘤仅发
生在腹膜后和肠系膜,前者较后者多发。良性间叶瘤,常
发生在肾和四肢,腹膜后较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女多
于男,预后良好,不发生恶变,但术后易复发。
【大体】肿块边界清楚,无包膜,可累及邻近组织,
在腹膜后可形成较大肿块。
【光镜】 肿瘤由脂肪、血管及平滑肌组织构成,可
出现成熟和胚胎性脂肪组织;血管由厚壁毛细血管或不规
则状静脉组成,平滑肌数量随肿瘤而异,可多可少;此外
还可见血管内皮瘤或血管外皮瘤结构,有时有黏液样组
织、软骨、横纹肌及淋巴组织成分。由于肿瘤所含各种成
分的多寡不同,在诊断良性间叶瘤时应多取材做切片仔细
检查。
(2)恶性间叶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腹膜后
恶性间叶瘤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成年人多见。临床出现腹
部包块,体重减轻和腹痛症状,生长迅速,子术后易复
发,可发生转移。。
【大体】肿瘤大,有包膜或部分有包膜,切面质地
不均一,有坏死或囊性变。
【光镜】 由两种以上恶性间叶组织成分组成,如由
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软骨肉
瘤、骨肉瘤等不同肉瘤成分组合而成。因含各种成分的多
少及分布不均一,应对肿瘤进行多部位取材检查。
【鉴别诊断】 应与纤维肉瘤和含黏液肉瘤样结构的
脂肪肉瘤相鉴别。
(3)黏液瘤(myxoma):是由丰富的黏液间质和类似
?原始间叶组织星形细胞构成。常发生在腹膜、肠系膜及网
膜。
【大体】 肿瘤体积大,切面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
浸润到脂肪组织,肿瘤带黄色,质软,纤维组织多者较
硬。
【光镜】 肿瘤由星形和梭形细胞构成,核圆形或卵
圆形,浓染,有细长的胞浆突起,细胞成分散在疏松黏液
样组织中,肿瘤血管少,有局灶性纤维化。
【鉴别诊断】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等
均可有黏液瘤样成分,故在诊断黏液瘤时,必须首先排除
以上肿瘤的可能性,多部位取材,仔细检查。
6.神经源性肿瘤
(1)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腹膜后常见
的肿瘤,儿童多发。它是除肾上腺外较常受累的部位,腹
膜后畸胎瘤中有时会发现有神经母细胞瘤成分。
【大体】 肿瘤实性,圆形或分叶状。体积大而质软,
切面灰黄或灰白色,可有出血坏死区及钙化。
【光镜】 由弥漫性小圆细胞或卵圆形细胞组成。肿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浆少,核浆比例大,核浓染,核分
裂多见。在分化较成熟的地区,肿瘤细胞胞浆较多,有假
菊形团结构。多做切面检查,如发现有节细胞神经瘤成分
或神经母细胞瘸与节细胞神经瘤过渡的形态,则称为节细
胞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神经母细胞瘤为低。
【鉴别诊断】 在儿童应与小细胞恶性肿瘤如恶性淋
巴瘤、骨外尤文氏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在成年
人除以上肿瘤外,还应与小细胞癌鉴别。在常规染色,特
别是当神经母细胞瘤缺乏假菊形团结构时,诊断就更困
难。应用组织化学如过碘酸雪夫氏反应与骨外尤文氏瘤鉴
别。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见软组织章)
【预后】 预后差,晚期发生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转移,
如骨、局部淋巴结、肝、头颅骨和肺等。患者的年龄、肿
瘤的分化程度,累及的范围和肿瘤发生的部位直接影响其
预后,盆腔和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较发生在肾上腺者预后
好。
(2)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和神经纤维瘤(neu-
rofibroma):两者均常发生在腹膜后。肠系膜和网膜部位
好发神经纤维瘤,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病,切除后易复发。
少见的腹膜后神经鞘瘤具有高血钙症和血浆前列腺素水平
升高。富细胞性神经鞘瘤( cellular schWannoma):有
时可误认为恶性肿瘤。
【大体】 肿瘤实性,有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
粘连,但无局部浸润,切面肿瘤周边部灰白色,中心部为
黄色。
【光镜】 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浆间界限不明显,
无细胞核的多形性或核分裂,有漩涡状排列,但神经鞘瘤
典型的栅栏状排列不明显。间质和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
润,血管壁增厚,有透明变性。免疫组化证明其中心为T
淋巴细胞,周围是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间偶有吞噬细
胞,大体标本中的黄色区域,在镜下为富含脂质的吞噬细
胞和泡沫细胞。免疫组化desmm(阴性),S-100(阳
性),从而证明是神经鞘瘤‘”]。偶尔肿瘤组织中找到核分
裂,追随病史往往是与诊断前使用放疗或抗癌化学治疗药
物有关。
【鉴别诊断】 应与平滑肌肉瘤或纤维组织细胞瘤鉴
别,要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3)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主要累及成年人,腹膜
后较多见,而肠系膜及网膜罕见。文献个别报道恶性周围
神经鞘瘤也可来自节细胞神经瘤或神经母细胞瘤。
【大体】 肿瘤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中等硬度,
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呈编织状,间有出血坏死灶和半透明
黏液样变区。
【光镜】 细胞呈多种形态,其大小形状不一,梭形
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图8一
12A、B、C),有核分裂,偶见多核巨细胞。间质黏液样
变,有出血,坏死和钙化。肿瘤细胞可侵及包膜和周围组
织。
【鉴别诊断】 组织学上易与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
泥淆,常规染色诊断困难时,可借助于免疫组化如S-100,
NSE和电镜检查。
(4)神经节瘤(ganglioneuroma):属良性肿瘤,常发
生在腹膜后,在肠系膜少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主要
见于成年人。多发生在肾上腺外部位如肾旁、腹主动脉
前、肠系膜后、腰椎旁、脊柱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
等处。
(5)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发生在肠系膜部
位者少见,主要在腹膜后。大约10%~20%腹膜后副神
经节瘤在肾上腺外,与交感链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30
岁—45岁,恶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平均年龄更年轻,男
女比例相当。肿瘤偶有多发者,或伴有其他部位副神经节
瘤,或胃平滑肌母细胞瘤和肺化感瘤等。症状是慢性高血
压、头痛、背痛。主要体征是扪到包块。
【大体】 肿瘤部分有包膜,棕色肿块,有出血。
【光镜】形态类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由小的,多
角形或短梭形细胞组成,具有嗜中性或嗜酸性胞浆,瘤细
胞排成实性团,索状,间质富含血窦。可有巨核及多核巨
细胞出现。肿瘤细胞巢内经常有出血。少数腹膜后副神经
节瘤,细胞具有多形性,呈梭形或多角形,伴有深染嗜伊
红胞浆和富染色质的核,肿瘤细胞成片状分布,缺乏副神
经节细胞形态。在约2/3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中,免疫组化
chromogranin阳性。所有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嗜银染色(ar-
gryphilic)及免疫组化S-100,beta-endorphin molecule均阳
性。
诊断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很困难,如果见有核分裂
? 图8-12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A、B.肿瘤细胞呈多种形态,其大小形状不一,梭形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细胞核呈
栅栏状排列,有核分裂,偶见多核巨细胞C.间质黏液样变。HE
像和血管浸润,应考虑为恶性。
7.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腺外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大多见于前纵隔、腹膜后和骶尾部,偶尔发生在松果体、
颅内、鼻咽部、膀胱、前列腺、肠系膜和大网膜等处。其
组织发生是人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卵黄囊内胚层或生殖
嵴原始生殖细胞未完全移位到正常生殖腺位置,而残留在
生殖腺外部位,尔后发展成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也可能是
胚胎早期分离出的全能细胞残余发展而来。
(1)畸胎瘤(teratoma):主要在腹膜后部位,肠系
膜∞31和网膜少。网膜囊性畸胎瘤可来自位于大网膜之副
卵巢‘”1。
腹膜后囊性畸胎瘤多见于婴儿和儿童,成年人少见。
女性多于男性。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的上部,脊柱附近。
临床有腹部包块及腹痛、背痛等症状。
【大体】 肿瘤为多房或单房,表面光滑。切面囊壁
厚薄不均,囊内含黄色油脂样物和毛发。囊壁内面可见
“头结”,其表面有毛发,有时有牙齿和骨组织。
【光镜】和卵巢囊性畸胎瘤组织形态一样,由三个
胚层来源的成熟组织构成。多为皮肤及附属器、神经组
织、脂肪组织、骨、软骨、平滑肌及淋巴组织,内胚层组
织如胃肠、胰及纤毛柱状上皮成分较少。少数腹膜后囊性
畸胎瘤可发生恶变,恶变成分多为上皮成分如鳞状细胞
癌,腺癌等,并可发生转移。
(2)皮样囊肿(dermoid cyst):在腹腔皮样囊肿较畸
胎瘤多见,以发生在网膜者最多,腹膜后(图8-13)和
肠系膜次之。女性多于男性和儿童。有些皮样囊肿在网膜
和卵巢同时发生,因此认为网膜病变是卵巢皮样囊肿的种
植,而不是由生殖细胞残余发育而来。但有些网膜皮样囊
肿者,则卵巢正常,因此存在肿瘤来自胚胎发育不全,生
殖细胞残余发育而来的可能性。
(3)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 亦称卵黄
囊瘤( yolk sac tumor),少见,发生在儿童的骶尾部。腹
膜后、纵隔、盆腔等处更少见。
【大体】 肿瘤无明显包膜,有较丰富的血管,可侵
? 图8-13腹膜后右肾上极椭圆形肿物
( 15×12 x8cm),包膜完整,囊性,囊内黄白灰白色豆渣
样物,囊壁厚0.1~0. 3cm。镜下示囊内角化物。HE
及邻近器官或组织。切面,肿瘤囊性或实性,有坏死和出
血,部分呈胶冻样。
【光镜】瘤细胞呈多角形,立方状或柱状,排成条
索或成团,有乳头状及腺管状结构,并夹有菲薄胞浆连成
的网状结构或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细胞间隙或囊腔内有大
小不等的透明小滴及肾小球样结构,即小囊腔内有乳头状
突起,乳头中心为血管,乳头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而囊壁
侧被覆扁平上皮。肿瘤间质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有黏液样
变。
本肿瘤恶性程度高,对放疗不敏感。可广泛转移,预
后差。
(4)精原细胞瘤(seminoma):发生在男性、腹膜
后,少见。年龄多在30~ 50之间。确定腹膜后原发精原
细胞瘤,首先要排除睾丸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有时睾
丸原发肿瘤很小,必须多做切片检查。腹膜后原发精原细
胞瘤(图8-14)多在腹膜后间隙的上部和中部近胰腺和
肾脏。少数伴发睾丸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其组织形态
图8 -14腹膜后原发精原细胞瘤。HE
见有关节章描述。
【鉴别诊断】 应与某些原发或转移性小细胞恶性肿
瘤鉴别,如恶性淋巴瘤,骨外尤文氏瘤,胚胎性横纹肌肉
瘤或转移性小细胞癌等。
8.其他来源的肿瘤
(1)胃肠道外间质肿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1
胃肠道外间质肿瘤较胃肠道间质肿瘤少见,多发生在
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软组织内,约占间质肿瘤的
7%,少数报道发生在颈部、外阴和皮肤。当诊断
发生在腹腔以外的间质肿瘤时,一定要找原发灶除外转移
性。
【大体】 与胃肠道间质肿瘤不同,发生在网膜和肠
系膜的间质肿瘤病变体积较大,多数大于10厘米[37=。肿
瘤硬、灰红色、缺乏编织状排列方式,在有坏死和出血的
情况下可见囊性变。
【光镜】 胃肠道外间质肿瘤组织学图像多种多样,
但一般细胞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和上皮样细胞为主两种细
胞类型。大约10 010的病例两种成分比大约各占一半。上
皮样型肿瘤细胞形若平滑肌母细胞,细胞圆形胞浆嗜酸
性,细胞变化范围大,可见小的单一型细胞到大而多形性
细胞(图8-15A、B)。在某些病例肿瘤细胞有多种形态,
形如上皮样细胞、印戒样细胞和细胞核位于周边部的多核
细胞,在良性间质肿瘤出现多核细胞机率较恶性间质肿瘤
多。出现印戒样细胞易误诊为脂肪肉瘤或黏液性癌,间质
肿瘤的印戒样细胞胞浆内无脂质、黏液物质和糖原,有关
特染可以鉴别。事实上“印戒样细胞”细胞胞浆空泡改
变,是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为改变,在冷冻切片看不到空
泡。上皮样间质肿瘤细胞可排列成巢状或片状,周围有胶
原纤维或黏液样物质。在一些间质肿瘤可伴有黏液样变。
梭形细胞间质肿瘤细胞,胞浆淡染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
央,在HE切片中很难与肌成纤维细胞区分开。梭形细胞
间质肿瘤(图8-15C),以细毛发样胶原纤维为背景,肿
瘤细胞排列呈栅栏状、“神经鞘瘤”样,大约20%病例血
管周可见玻璃样变,象血管外被细胞瘤。区分胃肠道外间
质肿瘤良性和恶性的标准是肿瘤的富细胞性、核分裂相和
是否存在坏死。一般肿瘤高富细胞性(high cellularity)、
核分裂> 2/50HPF和存在不等量的凝固性坏死时,其具有
高度转移率。.免疫组化与胃肠道间质肿瘤相同,C-kit
( CD117)呈阳性表达(图8-15D),而CD34大约50%病
例阳性表达。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胃肠道外间质肿瘤,应首
先除外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胃肠道外转移。其鉴别诊断及免
疫组化表型同胃肠道间质肿瘤。
(2) Wilms瘤(Wilms' tumor):肾外Wilms瘤(extra-
renal Wilms' tumor)圭要在儿童发生,成年人较少。其诊
断标准为肿瘤原发在肾外部位;肿瘤由原始母细胞瘤性梭
? 图8-15
图示A.B.镜下示肿瘤细胞形若平滑肌母细胞,细胞圆形胞浆嗜酸性c.梭形
细胞间质肿瘤细胞。HE D.免疫组化C-kit( CD117)呈阳性表达
形或圆形细胞组成;有发育不全或胚胎性腺管状或肾小球
样结构;肿瘤无肾上腺瘤或畸胎瘤区域;镜下证实有
Wilms瘤组织学特征。
【鉴别诊断】 应除外滑膜肉瘤,具有腺样成分的神
经肉瘤以及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3)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癌肉瘤
和中肾肿瘤:这些肿瘤可发生在腹膜后,偶可发生在肠系
膜…。主要见于妇女,男性及儿童少见。其组织学来源
还不清楚。可能来自异位或副卵巢组织,副肾和中肾组
织,或者由胚腔上皮化生而来,即小簇胚腔上皮细胞沿卵
巢发育过程中下降途中停留,增生化生导致肿瘤发生。诊
断这些肿瘤时,首先应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4)淋巴组织肿瘤:
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
瘤,原发生在腹膜后和肠系膜者较少。腹膜后原发恶性淋
巴瘤,发病年龄20岁~ 80岁,女性较多,大部为非霍奇
金氏恶性淋巴瘤。原发于腹膜后浆细胞瘤更少。诊断
腹膜后原发浆细胞瘤应先除外多发性骨髓瘤。
巨大淋巴结增生:亦称Castleman病,血管瘤样淋巴
样错构瘤,淋巴结错构瘤,是淋巴结的一种良性病变。多
发在纵隔及肺门,其次为颈部。偶尔发生在腹膜后或肠系
膜。体积小者数厘米,大者10余厘米,为巨大分叶状肿
块,边界清楚。切面,灰红色,中等硬度。光镜下有血管
玻璃样变型和浆细胞型两种。浆细胞型可引起全身发热、
贫血、血清球蛋白增高等。腹膜后主要为血管玻璃样变
型。
(5)其他少见肿瘤:包括腹膜后骨外尤文氏瘤,间
皮瘤,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肉瘤和滑膜肉瘤;肠系膜骨和
纤维软骨瘤,浆细胞肉芽肿,骨肉瘤和类癌;网膜弹力纤
维瘤和浆细胞瘤。另外腹膜后可发生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和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其组织来源尚不清。
(二)转移性肿瘤
肠系膜和网膜转移性肿瘤一般来自消化道、卵巢、胰
腺和胆囊的癌。腹膜后转移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肾盂及输
尿管癌,肾上腺皮质癌及胰腺癌,结肠、直肠、宫颈、子
宫内膜、前列腺等的癌及睾丸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扩散或
?通过淋巴道转移至此。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