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1502-01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肿瘤

2013-03-19 23:05 阅读(943) 评论(0) 分类:《诊断病理学》文待修

   第二节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肿瘤
    一、易误诊为恶性的筋膜炎及肌炎
    (一)结节性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 nodular fasciitis)(图15-1、2)发生于深、浅筋膜的成纤维细胞结节状增生的良性病变,由于其细胞生长活跃,并可见核分裂像,易误为纤维肉瘤,故曾名为假肉瘤性筋膜炎。
    此病可见于儿童或成年人,以20-40岁最为常见,男女性别无差异。最常发生的部位依次是上肢(尤其是前臂屈侧)、头颈部、躯干的胸壁和背部,手、足部少见。头和颈部者多为儿童。临床上重要的特征是病期常较短(数周),有迅速增大的病史,可有触痛。少数病例手术时发病已达1年以上。肿物通常位于皮下,也可长入筋膜下的骨骼肌,呈结节状;或就在筋膜内呈梭形肿块。结节状肿物无包膜,一般不大,直径lcm-2cm,大者可达4cm,质较硬,切面可见黏液样区。切除后不复发。
    【光镜】  最重要的是在低倍镜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即几乎所有病例都可见分带状的结构。中心是少细胞区,也可有嗜酸性纤素性区,或轻度透明性变;在周边区则细胞丰富,在邻近胶原化区,小血管排列成小叶状。在中心和周边区之间,是疏松黏液样区伴以梭形细胞。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排列无一定方向,局部可见席纹状区。细胞大小不一,形状不甚规则,有的染色较深,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其间常可见黏液样基质,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外渗的红细胞,偶见破骨细胞型多核巨细胞及局灶性骨化生。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是有瘢痕疙瘩型的胶原散在其间,即呈波状的宽的胶原带,其边上有梭形细胞紧贴。
    根据组织形态的特征,可把结节性筋膜炎分为3个亚型。①黏液样型(图15.1):为早期病变,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相对较少,而间质的黏液变和水肿非常明显,甚至可形成小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较幼稚、肥胖,可见小核仁,排列大松散无序,宛如组织培养。胶原纤维较少,炎细胞稀少。②细胞型:为中期病变,间质黏液变及水肿减轻或不明显,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并见较多胶原纤维呈条索状或束状分布;炎细胞浸润明显,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及小灶性出血。③纤维型(图15-2):经过最长,为后期病变。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较丰富,呈梭形,核小而深染,似成熟的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增多,有一定极向,或呈车辐状结构,水肿及黏液变轻微或无,毛细血管减少,但仍可见炎细胞浸润。少数病例有的可见局灶性坏死、钙化和骨化。
     图15-1  结节性筋膜炎
     成纤维细胞较少,间质黏液变明显
     图15-2  结节性筋膜炎
    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可见车辐状结构
    【免疫组化】  梭形细胞Vim及actin呈阳性表达,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特征。
    【鉴别诊断】  主要是和纤维肉瘤及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肿物小,病程短,有出血及瘢痕型胶原,缺乏细胞多形性,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不常见等,均有助于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
    (二)增生性筋膜炎
    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此病的许多特征与结节性筋膜炎相似,如发生在深部组织、生长迅速、体积小、病变组织存在分带状结构及细胞疏松生长等方面,但它多发生在成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突出的特征是病变区有许多类似节细胞的巨细胞,散布于纤维性及炎性组织背景上。它具有多边形嗜碱性胞浆,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电镜下肌成纤维细胞也是主要的细胞。
    (三)血管内筋膜炎
    血管内筋膜炎(intravascular fasciitis)是筋膜炎的另一种类型,病变主要在中、小静脉和动脉的腔内、肌壁内或壁外,呈单结节多结节状,或沿血管蜿蜒状生长,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包块。患者多为儿童、少年及30岁以下的青年。发生部位以上、下肢、头颈部多见。大多较小,平均直径1.5cm。临床上无侵袭性,切除后不复发、无转移。仅有个别病例切除后有复发。
    【光镜】  与结节性筋膜炎相似,病变可全部或部分突入血管腔内,或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呈瘤栓样。
    (四)缺血性筋膜炎
    缺血性筋膜炎( ischaemic fasciitis)又称非典型褥疮性纤维组织增生,大多发生在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女性稍多。多发生在股骨大转子和肩部受压处,为境界不清的无痛性肿块,直径通常小于lOcm。
    【光镜】  在脂肪组织中见结节状纤维素样坏死、纤维化、黏液样和血管增生区。坏死区附近的成纤维细胞可明显退变,核深染;或成纤维细胞增大,甚至奇形,核大偏位,核仁明细,类似增生性筋膜炎中的节细胞样细胞。
    【免疫组化】  增生细胞表达Vim,有些表达SMA和CD68,增大的畸形成纤维细胞表达CD34 0所有细胞均不表达S-100蛋白和desmin。
    上述各种筋膜炎均位于躯干软组织,但筋膜炎样病变也可从某些器官的间质组织发生。如膀胱、前列腺、外阴、阴道、子宫颈及乳腺等,且组织形态上更富于细胞,如肉瘤样,应特别注意,以免误诊。
    (五)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 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一种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的纤维化炎症病变,患者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变区有疼痛性对称性增厚,质地较硬,特别是在大腿部。
    【光镜】  皮下肿块由增生的纤维组织组成,或呈纤维黏液样,常伴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组织细胞。经常可见血管周淋巴细胞套袖状变化,偶可见局灶性肌炎。
    (六)局灶性肌炎( focal myositis)
    此病是骨骼肌的一种良性炎性假瘤,可见于儿童及成人。一般病程短,典型病例可在数周内形成肿块,为软组织的局限性肿胀,有疼痛,多见于下肢。病变境界不清,淡红色。
    【光镜】  见肌纤维变性和再生并存,伴有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病变为孤立性,可自愈,应注意,与多发性肌炎的鉴别。此病可以是一种失神经性病理过程。
    (七)增生性肌炎
    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图15-3、4)是横纹肌组织的纤维间隔和筋膜的一种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病变。多见于4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发生于肩胛区、胸壁及大腿深部,可有疼痛。病变境界不清,一般直径小于6cm,质较硬。肿块生长迅速,几天之内体积可增大一倍。
    【光镜】  在肌纤维周围见有弥漫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在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内或胶原纤维间,见有特征性的嗜碱性大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偏位,核仁明显,酷似神经节细胞或横纹肌母细胞,常成团分布。两种     图15-3  增生性肌炎
     肌纤维间成纤维细胞弥漫增生
     图15-4  增生性肌炎
     见似神经节细胞的嗜碱性大细胞散在
细胞核分裂像易见,易误诊为肉瘤。实际为良性病变,切除后不复发。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