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2019-08-05 21:26  阅读(1776)  评论(0)  分类:淋巴造血系统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Definition

ALK阳性ALCL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通常较大、多形性、胞质丰富、细胞核常呈马蹄形,涉及ALK基因易位并表达ALK和CD30。与之具有相似形态和免疫表型但缺乏ALK基因易位和ALK蛋白表达的ALCL是一独立的疾病,即ALK阴性ALCL。ALK阳性ALCL必须与原发皮肤ALCL、具有间变特征和/或CD30表达的其他T或B细胞淋巴瘤区分开来。

ICD-O code

9714/3

Synonym

Ki-1 淋巴瘤(废弃的);

Epidemiology

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左右;占儿童淋巴瘤的10~20%;好发于30岁以下的儿童和成人,男女比例约为1.5:1;

Localization

结内和结外(常见于皮肤、骨、软组织、肺和肝)均可发生,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极少累及;骨髓受累通常很轻微,H&E染色发生率约为10%,免疫组化染色发生率较高(30%);ALK阳性ALCL的小细胞型有外周血累及(白血病表现);发生纵隔时需与更常见的霍奇金淋巴瘤相鉴别;有局限于皮肤的惰性ALK阳性ALCL报道,应排除系统性ALCL累及皮肤;

Clinical features

70%患者为进展期,75%患者有B症状(尤其是高热);有昆虫咬伤后的皮肤及局部淋巴结发生ALK阳性ALCL的报道,机制不明。

Microscopy

形态学多样,但几乎所有病例都有标志性细胞(细胞一般较大,细胞核偏位、马蹄形或肾形,核周胞质嗜酸性;即使是小细胞也有大细胞特征)。因为切面的原因,有时可见面包圈细胞(看似是核包涵体,实则为核膜内陷导致的)。根据肿瘤细胞大小、形态及类型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①普通型;②淋巴组织细胞型;③小细胞型;④霍奇金样型;⑤混合型;⑥肉瘤样型;⑦罕见亚型:肿瘤细胞稀少,黏液样或水肿样背景;

Immunophenotype

CD30(细胞膜和高尔基区阳性,大肿瘤细胞强阳性,小肿瘤细胞弱阳性或阴性);ALK根据易位的伙伴基因不同,染色模式也不同;大多数病例EMA阳性;70%病例表达CD2、CD4、CD5;不到1/4病例表达CD3;大多数病例表达TIA1、粒酶B(granzyme B);2/3表达CD43,但缺乏特异性;CD8通常阴性,不表达bcl-2;CD45和CD45RO表达不定;强表达CD25;极少病例中有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D15;CD68(克隆号为KP1时阳性,克隆号为PGM1时阴性);EBV阴性(如EBER和LMP1);其他阳性标记物有:SHP1磷酸酶、clusterin、BCL6、CEBPB、SERPINA1和fascin;CD20和PAX5等B细胞标志几乎均阴性;极少数ALCL表达PAX-5;

Differential diagnosis

①一种少见的、独特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表达ALK蛋白的免疫母细胞/浆母细胞特征,由于常出现窦内生长模式,从表面上看与ALK+ALCL相似。这些ALK阳性DLBCL表达EMA,不表达CD30,ALK呈特征性细胞质限制性颗粒染色;②其他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上皮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也可表达ALK;

Postulated normal counterpart

活化的成熟毒性T细胞

Genetic profile

ALK伙伴基因包括NPM1、TPM3、TPM4、TFG、ATIC、MYH9、CLTC、MSN、ALO17和TRAF1。ALK的伙伴基因不同,其蛋白的表达模式就不一样。在ALK基因重排阳性的ALCL中有三例MYC基因重排病例报道,表现为MYC和ALK基因“双重打击”,此类患者在临床生物学行为类似于MYC和bcl-6或bcl-2基因同时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具有系统性和结外表现,早期容易复发和骨髓累及。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