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肾外横纹肌样瘤的那些事

2017-05-03 10:03  阅读(2776)  评论(0)  分类:软组织

在博文《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一)》、《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二)》和《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终)》中未提到主要发生于儿童的肾外横纹肌样瘤。在读片会上,碰到了一例这样的病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本文对肾外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临床特征

肾外横纹肌样瘤比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少数为先天性或具有家族史,成人罕见。发病部位为椎旁、颈部、腹膜后、会阴、盆腹腔、肝脏、胃肠道、膀胱、胸腺、心脏偶尔也可发生于皮肤等。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于皮肤的肾外横纹肌样瘤,临床容易误诊为血管瘤,患者可表现为血管瘤样肿块并溃疡形成。此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小于50%。

组织学特征

典型的肾外横纹肌样瘤镜下表现为肿瘤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由不相黏附的巢状或实性片状的大圆形或多边形横纹肌样细胞组成,其特点是瘤细胞核大,圆形、卵圆形或肾形,偏位,染色质呈空泡状,内含明显的大核仁,核分裂象易见。胞质丰富,嗜伊红色,内含PAS染色阳性的球形毛玻璃样包涵体。肿瘤内常见坏死。偶尔假乳头状形态可见,其他瘤细胞形态学改变有胞质透明或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等,可见黏液样基质,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部分病例表现为未分化小圆细胞形态,只有少数横纹肌样细胞簇状或单个散在分布于整个肿瘤内,造成小标本活检诊断的困难。

肾外横纹肌样瘤的那些事

图片来源:读片会(感谢提供切片单位)

辅助检查

特殊染色:细胞质内含抗淀粉酶的PAS染色阳性物。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大部分是表达低分子角蛋白CK8和CK18)、EMA、Vimentin,50%左右的病例表达CD99和syn,偶尔表达SALL4或局灶表达S-100,特征性但不特异的是瘤细胞核缺乏INI1的表达(内对照: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INI1核阳性),肿瘤细胞不表达desmin、HMB-45、MART-1、CD31、CD34和myogenin。

分子遗传学特征:染色体22q11.2单倍体或缺失,一例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t(X;22;11) (q13;q11.2;q14.2)。

超微结构:瘤细胞多为分化较为原始的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稀少。瘤细胞核旁胞质内的细胞器被直径为8~10nm的中间丝所代替,中间丝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结构,与光镜的包涵体一致,还见中等量的粗面内质网,少量线粒体、溶酶体和游离核糖体。

鉴别诊断

INI1蛋白表达缺失是肾外横纹肌样瘤的特征性标志物,然而INI1的缺失也可以发生在上皮样肉瘤等,而且具有横纹肌样细胞形态的肿瘤较多,主要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

(1)横纹肌肉瘤: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当瘤细胞逐渐向成熟方向分化时,胞质增多,因肌原纤维聚集而呈嗜伊红色。肿瘤细胞表达结蛋白等肌源性标志物。

(2)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大部分病例INI1表达缺失,瘤细胞也可呈横纹肌样,但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多见于中青年,肿瘤镜下呈多结节性的生长方式,由大圆形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瘤细胞表达β-catenin和CD34。

(3)透明细胞肉瘤:当横纹肌样瘤出现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时应与透明细胞肉瘤鉴别。后者是一种具有色素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多见于20~40岁青年人,好发于四肢末端。肿瘤细胞成束状、巢状或片状分布,其间为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或胖梭形,核圆形、卵圆形,淡染或空泡状,可见明显嗜伊红色或嗜双色核仁,胞质透亮,胞质内外可见分布不均的黑色素。肿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HMB45可与肾外横纹肌样瘤鉴别。

(4)肌上皮癌:软组织肌上皮癌可发生于儿童,肿瘤细胞可以表现为横纹肌样细胞形态并INI1蛋白表达缺失,但瘤细胞表达肌上皮标记物S100、SMA、GFAP和calponin。50%病例存在EWSR1基因断裂重排。

(5)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可表现为横纹肌样细胞形态,并具有突出核仁,50%左右病例INI1表达缺少。大部分病例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S-100阳性和CK阴性表达。

(6)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病例可出现横纹肌样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INI1 阳性和t(11;22)(p13;q12)基因易位可与肾外横纹肌样瘤鉴别。

(7)其他小圆细胞肿瘤(详见博文《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