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
2014-11-18 13:10
阅读(894)
评论(0)
分类:专业
一、定义:EMC是一种由导管结构组成的低级别恶性上皮性肿瘤,导管结构内衬单层导管上皮,周围围绕单层或多层透明肌上皮,其在乳腺的对应的肿瘤是腺肌上皮瘤。
二、临床情况:约占唾腺肿瘤1%,女性常见(F:M=2:1),年龄13-89岁,60-70岁多见。以大唾腺多见,腮腺占60%,也见于口腔黏膜、上下呼吸道的小唾腺。临床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小唾腺肿瘤常表现溃疡或黏膜下结节、边界不清。快速增大、面神经麻痹和/或疼痛提示存在高度恶性成分。30%-40%的病例复发,10%-20%的病例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但远处转移(肺、肾、脑)少见。
三、巨检:多结节性、膨胀性边界,缺乏真正包膜。可见囊腔。小唾腺肿瘤界限不清。
四、组织病理学:
1、呈分叶状,由管状和实体性结构组成。20%的病例见乳头状和囊状结构。小唾腺和混合型腺肿瘤浸润外周组织,40%黏膜有溃疡。
2、特征性组织学:双层细胞导管样结构,内层细胞单排、立方形、致密(嗜酸性)的细颗粒胞质,核中心位、圆形。外层为单层或多层的多角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透明,核呈泡状。乳头状区域双层结构也保留,而实性区域几乎为透明细胞组成。
3、嗜酸性PAS阳性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瘤细胞或者形成器官样或分隔成巢状。细胞巢中央凝固性坏死罕见。少数病例见鳞化和梭形细胞及嗜酸性变的肿瘤导管的内层细胞。
4、神经周围和血管浸润常见,骨浸润也可见。核分裂0-2/10HPF。罕见病例去分化。
五、免疫组化:透明细胞:肌上皮标记(SMA、HHF35、p63和/或calponin)阳性;腔面细胞:CK阳性。
上一篇: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下一篇:涎腺透明细胞癌,非特异性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