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理还有错?Yes !——会诊是减少误诊的唯一法宝

2017-09-20 09:08  阅读(255)  评论(0)  分类:观点

01

手术很成功?根本不是癌!

藏医生是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前几天他陪病人来我科做颈部淋巴结的针吸细胞学检查时,说他爸爸贲门癌手术7年多了,如今除了有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晚上睡觉不能平卧外,其他一切正常。

 

言语中显出他对给他爸爸做手术的那家医院的感激与敬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建议他方便的时候去那家医院把他爸爸的病理切片借出来我看看。

 

果然,在他爸爸的病理切片上,我和同事都没有找到癌细胞。不是癌被当成了癌治疗,当然不会发生癌复发或是癌转移。

 

被蒙在鼓里的病人和家属还因此感激与敬佩。

02

病理检查不是绝对的金标准

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早些年就有媒体报道,某地一抗癌明星到处演讲分享抗癌经历,最终却被证实是乳腺的非典型增生而非乳腺癌。

 

对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甚至包括藏医生在内一些临床医生也不能理解:

 

病理检查不是金标准吗?怎么也会有错?

 

其实,这个所谓的“金标准”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其它的检查手段病理诊断准确率最高,再没有其它的检查方法对它进行修正。

 

你想,自然界中都没有100%的纯金,病理报告怎么可能100%地准确?

03

病理诊断没有可靠的客观指标

尽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病理学检查早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但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没有一种或几种可靠的客观指标,尤其是在早期癌的诊断上不同的病理学家之间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例如,在一次维也纳胃肠道早期肿瘤研讨会上,来自12个国家31位有影响的病理专家,对35例胃、20例大肠和21例食管病理切片独立观察写出报告,结果胃、大肠、食管诊断结果一致的分别为37%、45%和14%。35例胃切片中,日本病理专家诊断29例为癌,而欧美病理专家只诊断10例为癌。同样,20例大肠诊断癌的比例为10:3;21例食管诊断癌的比例为19:3,分歧竟是如此之大。

 

即使依据这些病理专家共同制定的新的诊断标准,欧美和日本专家重新对原来的35例胃、20例大肠和21例食管病理切片进行诊断,胃、大肠、食管诊断结果一致的也才分别为71%、65%及62%。

 

再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对4322例子宫颈上皮病变会诊结果统计,原诊断340例癌中,真正的癌只有269例,符合率仅为79.1%;而原诊断正常的573例中,却有8例是癌,另有低级别上皮内病变71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5例、其它病变18例。

(课件截图)

04

病理医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受医疗设备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级别医院的总体诊疗水平不同。

 

一般来说,医院的级别越高其总体诊疗水平也越高,这在病理诊断上也是如此。

 

2011年,原卫生部开展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从申请会诊医院和专家会诊结果看,二级甲等医院初诊意见与专家会诊意见的符合率仅为35%,市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仅37%,而县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只有26%。

 

有的网站常发一些较疑难的病理病例让广大病理医生发表意见,然后再由国际权威的病理专家给予详细解答。从以往发布的病例看,诊断准确率少有超过一半的,有的甚至仅仅11%。

(微信截图)

不少病例,有的诊断炎症,有的诊断肿瘤,有的诊断良性,有的诊断恶性。

(微信截图)

病理诊断的现状如此,误诊在所难免。

 

作为病理医生,自然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而作为病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误诊呢?

 

病理学家纪小龙教授曾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会诊,多找几家医院看看,尤其是找知名三甲大医院里的知名病理专家看看。

 

实践证明,千真万确。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