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学术 | 别再OUT了!你还在用“贲门癌”这个称呼?

2016-12-19 14:58  阅读(299)  评论(0)  分类:科普

学术 | 别再OUT了!你还在用“贲门癌”这个称呼?

在传统的解剖学上,贲门被定义为“胃的入口”,胃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但实际上,解剖学家对于“贲门部”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根本无法确定“贲门部”的远端解剖标志。

贲门黏膜特征性地存在弯曲的管状腺体,这些腺体几乎完全由黏液分泌细胞组成,无或仅有少量的壁细胞(盐酸细胞)。但组织学发现,贲门黏膜并不能确定标本就一定是从胃的贲门处取材而来,原因是:

1. 远端食管可见到贲门黏膜;

2. 位于食管远端鳞-柱交界下的贲门黏膜极少延伸超过2-3mm,因而被称作贲门部的很大解剖学区域并不被覆贲门黏膜;

3. 近端胃即便不是完全,也是主要被覆泌酸上皮。

所以,即使一个毫无疑问存在于贲门处的肿瘤,也不一定就是由贲门上皮发生的反之一个明确位于远端食管的肿瘤也可能是由食管的贲门上皮发生的。也正基于以上原因,“贲门癌”的肿瘤部位也就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以致这类肿瘤的分型、淋巴引流、术式以及切除范围缺乏统一标准,阻碍了学术交流。

早在2000年版的《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与遗传学》一书中,就增加了一章介绍食管胃(OG)交界肿瘤,明确主张不用胃贲门癌的诊断术语。其对食管胃交界的定义是,食管并入胃的解剖学区域。鳞-柱交界可能就在OG交界处或在其上。只要鳞-柱交界位于OG交界之上,就会存在被覆柱状上皮的一段食管;当鳞-柱交界与OG交界相同时,食管完全被覆鳞状上皮。

学术 | 别再OUT了!你还在用“贲门癌”这个称呼?

“食管胃交界腺癌”定义为横跨食管胃交界的腺癌,不管肿瘤的主体在何处,包括了许多曾经称之为“贲门癌”的肿瘤。而发生在食管胃交界的鳞状细胞癌,即使它们也横跨了该交界线,仍归属于远端食管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上方且局限与其上的腺癌,应看作是食管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下方的腺癌,应看作是原发于胃。

“食管胃交界腺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世界范围内发生于胃体和胃窦的腺癌发生率在减少相反。这主要是因为食管胃返流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并最终导致癌前病变。

学术 | 别再OUT了!你还在用“贲门癌”这个称呼?

“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体重减轻,以及腹痛等。确诊通常要经过内窥镜检查加活检。出现症状的患者,其病变往往已成为进展期且不可治愈。对慢性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特别是存在肠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的患者进行内窥镜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癌变,及时手术,预后较好。

遗传学显示,该区域肿瘤细胞最特征性的改变是TP53突变,它存在于60%的食管交界癌中。

多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的吕宁教授就在会上呼吁,“贲门癌”这个称呼应该被摒弃,在国际上应用多年的“食管胃交界腺癌”更为合理。但时至今日,“贲门癌”的称呼仍在不少医院继续使用,甚至不少人包括某些胃镜医生及外科医生都还不知道有“食管胃交界肿瘤”的说法。如此,不就太OUT了吗?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