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人体生存低级中枢的所在地

2018-12-14 07:54 阅读(557) 评论(0) 分类:健康专栏

人体生存低级中枢的所在地

中枢神经系列器官5、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器官。呈前后扁的圆柱体,位于脊柱椎管内,全长约40-45厘米,直径约1厘米。全长中有两个膨大处,一处称颈膨大;另一处称腰膨大,明显发达膨大的原因与调节复杂的上、下肢体运动有关。它上与脑干相连,逐渐缩小,下端呈圆锥状,而称脊髓圆锥。在成人,圆锥末端与第一腰椎体的下缘平,而新生儿是与第三腰椎体平。由于胚胎从第四个月开始,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快,故到成人时,处在不同的水平上,因此脊髓与椎骨之间的节段不完全对应。

如果把垂直的脊髓在中段切开,可见在水平面边缘上呈现6条裂沟。前正中裂较深、后正中沟较浅,加上两对前、后外侧沟。前、后外侧沟分别发出前根(运动)、后根(感觉)。在后根上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然后前、后根会合1脊神经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按每对脊神经可划分为31个脊髓节段:颈髓8节(C1-8);胸髓12节(T1-12);腰髓5节(L1-5);骶髓5节(S1-5);1个尾节(Co1)。之后分布到全身的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

成人在第一腰椎以下已没有脊髓,只有马尾(由腰、骶、尾的神经根组成)和终丝(无神经纤维的细丝)。临床上常选择在第三与第四,或第四与第五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液,进行检验、也可减压治疗,或腰椎麻醉,这样不会损伤脊髓神经组织。

组织和细胞: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位于中部;白质位于外围。灰质、白质之间交织处为网状结构。脊髓的正中有中央管,纵贯全长。脊髓圆锥膨大之处为终室,内为脑脊液。

灰质:水平切面中间,呈蝴蝶形或“H”形,有多极神经元细胞、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主要在胸、腰段脊髓)。

前角:内多数是躯体运动神经元(大型神经元支配骨骼肌;小型的调节肌张力)。后角:内是感觉神经元。侧角:内是内脏运动神经元(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还有许多联系作用的中间神经元。

白质:由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后索和外侧索。归纳为上行、下行传导束。

上行感觉传导束:薄束、楔束(传导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的痛、湿觉、粗触觉和压觉);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觉、压觉)。

下行运动传导束:皮质脊髓侧束(支配同侧骨骼肌的运动);皮质脊髓前束(支配对侧肌的运动);红核脊髓束(支配同侧屈肌运动,抑制伸肌运动);前庭脊髓束(支配同侧伸肌运动,抑制屈肌运动);顶盖脊髓束(与视、听反射活动有关);网状脊髓束(调节肌张力);内侧纵束(调节颈肌与眼外肌反射)。

脊髓的功能: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能独立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大部分复杂功能是在脑的控制下完成的。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联系的重要通道。它可通过节内和节间来完成低级反射,包括躯体反射(深、浅、牵张和屈曲反射)和内脏反射(排尿、排便、性和坚毛肌反射)。临床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检查,可以帮助疾病的诊断。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活动,为了生存需要,婴儿一出生,如东西放入宝宝手里,马上引起抓握反射。另外轻轻触摸小脸时,宝宝能转头寻找妈妈的乳头,并张嘴吸吮。这些反射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一年内逐渐消失。

脊髓灰质炎,也称小儿麻痹症。病因是此病毒破坏了腰骶部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一侧下肢软瘫、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并逐渐肌萎缩。这种病时常能见到,所以只有通过儿童的预防接种才能防止这种疾病。

椎间盘突出症,是衰老退变性疾病。椎间盘由坚固的纤维环和胶冻样髓核(纤维软骨)组成,它与两个椎体构成一个微动关节。如纤维环破损,使髓核突出,挤压脊髓,可产生背部疼痛和腿肌无力。另外脊髓严重外伤者可引起下肢瘫痪(称截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