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免疫系统

2015-12-26 09:36  阅读(449)  评论(0)  分类:专业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系统基本结构

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

()淋巴器官  包括: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淋巴组  外周淋巴器官的主要成分;②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非淋巴器官内。

()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②巨噬细胞;③抗原呈递细胞;④浆细胞;⑤粒细胞;⑥肥大细胞等。

2.分布  全身各处;②聚集于淋巴组织中,分散在血液、淋巴和其他组织内;③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二、免疫系统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病原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大分子等);②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③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三、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位于体内所有细胞表面;②具有种属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③个体特异性:不同个体(单卵孪生者除外)MHC具有一定差别,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MHC相同,因此,MHC成为自身细胞的标志;④分为:MHC-I(分布于个体的所有细胞)MHC-II(分布于免疫系统某些细胞的表面,有助于免疫细胞间相互协作,例如抗原呈递)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超过百万种,但每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因此,淋巴细胞作为群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每个淋巴细胞只参与针对某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二节 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与免疫

一、淋巴细胞

根据淋巴细胞的来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分为:T细胞;②B细胞;③NK细胞。

()T细胞

1.概述  产生于胸腺,进入血液、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②接触了抗原呈递细胞提呈的并与其抗原受体相匹配的抗原后,由静息状态转化为代谢活跃的大淋巴细胞并增殖、分化,进而再变小(其中的大部分成为发挥免疫功能的效应T细胞,小部分回复为静息状态的记忆性T细胞);③效应T细胞存活一周左右;④记忆T细胞:存活数年甚至终生;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转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启动更大强度的免疫应答,并使机体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力;⑤效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灭靶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2.T细胞亚群

细胞毒性T细胞(Tc):①与靶细胞的抗原结合后,释放穿孔素(嵌入靶细胞膜内形成有孔的聚合体),使细胞外液进入靶细胞,致其膨胀、破裂死亡;②分泌颗粒酶(或称粒酶),由靶细胞膜小孔进入靶细胞,诱发靶细胞凋亡;③直接攻击的靶细胞,包括带异抗原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异体细胞等。

辅助性T细胞(Th):①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和Tc细胞的免疫应答;②自身也具有某些免疫效应功能;③艾滋病病毒特异地破坏Th细胞,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全面破坏。

抑制性T细胞(Ts):①分泌细胞因子,降低其他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使免疫反应不过于强烈;②数量很少,免疫应答后期增多。

()B细胞   产生于骨髓,进入血液、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②接触了抗原呈递细胞提呈的并与其抗原受体相匹配的抗原后,由静息状态转化为代谢活跃的大淋巴细胞并增殖、分化,进而再变小(其中的大部分成为发挥免疫功能的效应B细胞,小部分回复为静息状态的记忆性B细胞);③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既消除了该抗原(病毒等)的致病作用,又加速了巨噬细胞对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④记忆B细胞的作用同记忆性T细胞;⑤效应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可溶性蛋白分子)进入体液参与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

()NK细胞  无需抗原呈递细胞的中介和不借助于抗体,即可直接杀伤感染病毒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二、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或称免疫辅佐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②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将抗原肽提呈给淋巴细胞,激发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树突状细胞(dendriitic, DC)  胞体具有树突状突起,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分布广泛。包括:①交指样树突状细胞(IDC, 或称指突状细胞、交错突细胞,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胞膜表达大量MHC-II);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 B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来源于间质干细胞,胞膜不表达MHC-II);③朗格汉斯细胞(LC);④微皱褶细胞;⑤面纱细胞等。

()朗格汉斯细胞  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②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演化为交指样树突状细胞和面纱细胞;③面纱细胞运行于淋巴中,进而定居于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成熟为交指样树突状细胞。

 

第三节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包括:弥漫淋巴组织;②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一、弥散淋巴组织

无明确界限;②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或称高内皮微静脉),内皮细胞呈柱状,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③受抗原刺激后,范围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二、淋巴小结

即淋巴滤泡。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界限较明确,含大量B细胞和一些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受抗原刺激后增大,形成生发中心(或称次级淋巴小结);③生发中心:分为深部的暗区和浅部的明区(亮区);周边围以套层(中心顶部最厚,或称小结帽),成于密集的小B细胞(称为套细胞);④套层外围以边缘区,主要成于B细胞(称为边缘区B细胞或单核细胞样B细胞);⑤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为初级淋巴小结,较小(HE染片中较难辨认)

生发中心的形成过程:初始B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识别抗原并与Th细胞相互作用后,迁移至初级淋巴小结并分裂增殖,形成转化性(幼稚的)B细胞(中心母细胞)并密集成为暗区;②中心母细胞进而增殖,转化为中心细胞(中等大B细胞,排列不甚紧密,构成明区),并与滤泡树突状细胞接触,形成体积较小的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移向外侧,形成套层);③幼浆细胞移行至淋巴小结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或进入淋巴后再迁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组织),转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

 

第四节 淋巴器官

包括:中枢淋巴器官;②外周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①胸腺(形成初始T细胞);②骨髓(形成初始B细胞)。人体出生前数周,初始T细胞和初始B细胞被输送至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外周淋巴器官包括:①淋巴结;②脾;③扁桃体等。其中的初始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器官迅速增大,结构成分也发生变化。免疫应答后逐渐复原。

 

一、胸腺

形成初始T细胞的部位。幼儿期较大,青春期后逐渐缩小;老年人胸腺的实质大部被脂肪组织替代,仅存少量皮质和髓质。

()基本结  分左右两叶,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②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内部分隔,形成许多不完全分离的胸腺小叶;③每个胸腺小叶包括皮质(因胸腺细胞密集而着色较深)和髓质(因较多上皮细胞而着色较浅),各小叶的髓质相互连续。

1.皮质  在胸腺上皮细胞形成的网架间隙中,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①分布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之间,多呈星形,有突起,相邻突起间以桥粒连接;被膜下的某些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分泌胸腺细胞发育必需的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胞膜表面具有大量MHC

胸腺细胞:即在胸腺内分化发育的早期T细胞。①密集于皮质内,占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②仅5%的胸腺细胞分化成为初始T细胞,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潜能;③约95%的胸腺细胞能与体内自身抗原发生反应,通过凋亡被淘汰;如果这类细胞离开胸腺,将会视自身抗原为外来抗原,通过凋亡被淘汰;如果这类细胞离开胸腺,将会视自身抗原为外来抗原,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2.髓质  含较多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部分髓质上皮细胞构成胸腺小体(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

胸腺小体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直径30-150um,散在分布;②近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核渐退化,胞质含较多角蛋白;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完全角质化(强红染、均质透明);③常见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④功能未明,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发育出T细胞。

()-胸腺屏障  位于胸腺皮质毛细血管及其周围,阻止血液中抗体等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②对于维持胸腺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组成(由内而外依序):①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具有完整的紧密连接);②内皮周围连续性基膜;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④上皮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二、淋巴结

大小和结构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结构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结内淋巴窦通连;②淋巴结的门部,有动脉和静脉、输出淋巴管进出;③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伸入结内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淋巴结的粗支架,有血管走行);④在小梁之间为淋巴组织(淋巴结实质)和淋巴窦;⑤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1.皮质  位于被膜下方,由①浅层皮质;②副皮质区;③皮质淋巴窦构成。

浅层皮质:B细胞区。形成于:①淋巴小结;②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

副皮质区:T细胞区(胸腺依赖区)。①位于皮质深层的大片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细胞;含有交指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等;②细胞免疫反应时,T细胞增生,核分裂象增多,范围扩大;③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血液流经此段时,约10%的淋巴细胞穿越内皮细胞进入副皮质区,再迁移到淋巴结的其他部位)

皮质淋巴窦:具有滤过功能。①分别称为被膜下窦(或称边缘窦,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连)和小梁周窦[或称小梁旁窦,末端常为盲端,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髓窦)直接相通];②窦壁衬覆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外有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③窦腔内有星状内皮细胞,许多组织细胞(窦组织细胞)/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④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其中含有淋巴细胞、面纱细胞等;窦内淋巴经由内皮细胞进入淋巴组织,淋巴组织中的细胞成分不断进入窦内淋巴,参与免疫应答。

2.髓质  髓索;②髓窦组成。

髓索:B细胞区。①相互连接的索条状淋巴组织;②主含浆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③浆细胞来自皮质淋巴小结的转化性淋巴细胞,在此分泌抗体。

髓窦:位于髓索间,较宽大,含较多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滤过功能较强。

3.淋巴结内的淋巴通  淋巴由输入淋巴管进入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②而后,部分进入皮质淋巴组织、再进入髓窦,部分经小梁周窦直接流入髓窦;③继而由髓窦汇入输出淋巴管。

淋巴流经一个淋巴结需数小时(所含抗原越多流速越慢)。淋巴经滤过后,其中的细菌等抗原即被清除。淋巴组织中的细胞和由浆细胞生成的抗体等也进入淋巴,因此,由淋巴结输出的淋巴常较输入的淋巴含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抗体。

()淋巴细胞再循环  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②淋巴细胞因而可由一个淋巴器官(或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或另一处淋巴组织),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功能

1.滤泡淋巴   进入淋巴结的淋巴常带有抗原物质(细菌、病毒、毒素等),在缓慢流经淋巴结时,可被巨噬细胞清除。正常淋巴结对细菌的滤过清除率可达99.5%

2.免疫应答  进入淋巴结的抗原,被巨噬细胞和交指样树突状细胞捕获、处理,呈递给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T细胞在副皮质区增殖(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T细胞输出增多,引发细胞免疫;②位于浅层皮质B细胞接触抗原后,在Th细胞的辅助下增殖、分化,致使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中浆细胞增多,输出淋巴管内所含抗体增多,发挥体液免疫;③淋巴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

 

 

三、脾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胚胎时期参与造血。

()结构 脾实质包括:①红髓(新鲜标本切面上呈深红色);②白髓(散在于红髓背景中的灰白色点状区域)

1.被膜和小梁   脾被膜较厚,由富含弹性纤维及平滑肌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有间皮细胞;②被膜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内形成小梁,构成脾的粗支架;脾动脉由脾门入脾,其分支随小梁走行(称小梁动脉,发出位于白髓内的中央动脉);④结缔组织内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调节脾血量。

2.白髓  形成于:①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②淋巴小结;③边缘区。三者结合一体。

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①T细胞区(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②成于厚层弥散淋巴组织,含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交指样树突状细胞;③细胞免疫应答时,T细胞增殖,鞘增厚;④中央动脉旁有伴行的小淋巴管(鞘内T细胞经该处淋巴移至脾外的重要通道)

淋巴小结:次级淋巴小结的套层朝向红髓。相当于淋巴结的皮质。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

边缘区:①白髓与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宽约100um);②主要成于B细胞(边缘区B细胞或单核细胞样B细胞),含T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③具有边缘窦(中央动脉侧支末端膨大形成的小血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白髓的淋巴细胞进入边缘窦,参与再循环)

3.红髓  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和白髓边缘区以外的广大区域,由脾索;②脾血窦组成。

脾索:①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呈不规则索条状排列,并互连成网;网孔为脾血窦;②含较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③含笔毛微动脉(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后的分支,形似笔毛):多数的末端呈喇叭状扩大,开口于脾索(大量血液因而进入脾索);少数直接注入脾血窦。

血窦:①宽12-40um,形态不规则,互连成网;②纵切面上,窦壁如同多孔隙的栅栏,由一层纵向平行排列的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和环形网状纤维;③横切面上,内皮细胞沿窦壁排列,胞核突入管腔,内皮细胞间有0.2-0.5um宽的间隙(脾索内的血细胞可变形穿越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血窦);④血窦外较多巨噬细胞,其突起可通过内皮间隙伸入窦腔。

脾的血窦汇入小梁静脉,再于脾门处汇合为脾静脉出脾。

()功能

1.滤血  进入脾索的衰老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因胞膜骨架蛋白变性而降低,不能穿过内皮细胞间隙,阻滞于脾索中,被巨噬细胞清除。

2.免疫应答  进入血液的病原体(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可致脾发生免疫应答;②体液免疫应答时,白髓的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③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显著增厚。

3.造血  胚胎早期,脾有造血功能;②成年后,脾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机体严重缺血等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四、扁桃体

包括:腭扁桃体;②咽扁桃体;③舌扁桃体。与咽黏膜内多处分散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构成机体的重要防线。

()腭扁桃体  扁卵圆形。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向下陷入形成数十个隐窝;②隐窝周围为淋巴组织,成于大量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③隐窝上皮内含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④上皮细胞之间,有相互连通间隙和通道,并开口于隐窝上皮表面的小凹陷,淋巴细胞充塞于该通道内,称为淋巴上皮组织。

()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较小,结构似腭扁桃体;②咽扁桃体无隐窝,舌扁桃体也仅有一个浅隐窝;③成人的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多萎缩退化。

 

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由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的细胞组成;②分布广泛,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Kupffer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③重要防御功能:具有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反应;释放溶酶体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