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施耐德乳头状瘤
2015-11-14 00:27
阅读(1803)
评论(0)
分类:专业
定义
这些是鼻窦粘膜的良性肿瘤,可分为三组:
1、 外生性或蕈伞型乳头状瘤:该型约占总数的50%,最常发生于前鼻甲,可能感染HPV6或11。
2、 内生性乳头状瘤:该型常发生于鼻侧部或中鼻甲,可延伸至副鼻窦。可能感染HPV6或11或伴有EBV。
3、 嗜酸细胞性或圆柱型乳头状瘤与HPV无关。
临床特征
病人年龄范围较大,但最常见于30—60岁。男性比女性好发。
组织病理学
1、 外生性乳头状瘤:呈现外生性特征,具有厚的非角化性鳞状(“移行性”)上皮覆盖于纤维血管条索状物之上。分泌糖原的大鳞状细胞并非其特征。颗粒层、角化形成、炎性细胞浸润、非典型性和核分裂并不多见。
2、 内生性乳头状瘤:呈内生性生长模式,可见上皮向间质伸入的图象。具有厚的非角化性鳞状上皮伴明显的基底膜,表面覆盖一层纤毛柱状上皮。常可见大量粘液细胞和粘液囊。大的透明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见散在的核分裂且仅限于基底层。也可存在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
3、 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其发生部位与内生性乳头状瘤一样。结构可呈外生性或内生性。多层上皮细胞具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粘液细胞伴上皮内粘液囊可含有中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1、 炎性息肉:通常为双侧发生,含有嗜酸性粒细胞且缺乏明显的上皮增生,但是含有增生的浆粘液腺。
2、 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伴粘液性囊:鼻孢子虫病。但是,该病变的上皮为非嗜酸细胞性且在间质中可见到微生物存在。
3、 低级别鼻窦乳头状腺癌
4、 鳞状细胞癌
预后
多发性复发常见,除非进行广泛的切除。内生性和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可发生癌性转化,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是透明细胞癌、肉瘤样癌、粘液表皮样癌、癌伴内胚窦肿瘤样特征、小细胞癌或未分化鼻窦癌。
上一篇: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下一篇:头颈部平滑肌肉瘤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