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淋巴结和脾的炎性假瘤
2015-11-05 19:50
阅读(242)
评论(0)
分类:专业
流行病学
炎性假瘤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毒尤其是EBV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8在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临床特征
炎性假瘤发病年龄范围大,淋巴结造影术是其罕见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包括体重减轻、发热、乏力、ESR升高和贫血。
组织病理学
由温和的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混合而成,伴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偶尔少量粒细胞。
免疫组化
ALK-1 | 0/13,0/10,0/4 |
HHV8 | 0/13 |
CD68 | 6/8 |
SMA | 5/6 |
Desmin | 阴性 |
S-100 | 阴性 |
CD2 | 淋巴细胞阳性 |
CD3 | 淋巴细胞阳性 |
CD5 | 淋巴细胞阳性 |
CD19 | 仅残余滤泡中的淋巴细胞阳性 |
CD20 | 仅残余滤泡中的淋巴细胞阳性 |
CD21 | 阴性 |
CD30 | 一些免疫母细胞阳性 |
CD35 | 阴性 |
CD43 | 淋巴细胞阳性 |
CD45RO | 淋巴细胞阳性 |
Light chain | 多样性 |
Pan-cytokeratin,MNF-116 | 阴性 |
HMB-45 | 阴性 |
鉴别诊断
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儿童软组织,组织学特征非常相似,尤其在腹部。临床表现更具侵袭性,常伴复发,转移较少见。染色体基因重组提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真性肿瘤。细胞遗传异常包括2p23的ALK基因和两个tropomyosin基因之一,导致ALK基因蛋白激酶高表达,可被免疫组化证实。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可识别基因融合产物。
2、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在发病机理中EBV起一定作用。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