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015-11-05 17:23  阅读(712)  评论(0)  分类:专业


定义

表现为大的肿瘤性B淋巴样细胞呈弥漫增生,核大小至少是小淋巴细胞的两倍(>20 m5)。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一些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目前尚不清楚CD10bcl-2bcl-6  阳性及t(14;18)是否证实与滤泡中心细胞起源有关,无论是特发性或是转化性肿瘤。

流行病学

该肿瘤占所有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年龄分布广,包括儿童,但发病高峰年龄是70岁。

临床特征

40%的病例发生在结外,最常侵犯胃肠道,但也可见于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涎腺、Waldeyer's环、骨、睾丸、软组织、女性生殖道、肾或脾脏。许多病人在发病时已经表现为播散期病变。

大部分病例为原发,但是也可以是由B-CLL/SL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或NLPHL转化而来。免疫缺陷是DLBCL发病的风险因素。

肉眼外观

在结外部位DLBCL通常形成一界限清楚的肿块。

组织病理学

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呈弥漫破坏,或表现滤泡间或窦样生长方式。可见硬化条带。肿瘤细胞大,核分裂多见。

变异型

1、中心母细胞性最常见,核呈圆形至卵圆形,空泡状,有2至4个周围分布的核仁。90%的细胞核呈免疫母细胞型。Kiel分类中单形性和多形性均包括。一些可表现多叶状核。

2、免疫母细胞性:超过90%的细胞核呈免疫母细胞型,具有一个中央的大核仁及适量的嗜碱性胞质。鉴别包括浆母细胞型浆细胞骨髓瘤的髓外沉积物。该变型最常见于继发于原发性免疫疾病的DLBCL。

3、间变性:与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无关。

4、浆母细胞性:典型发生于口腔,与HIV感染有关。也可作为PTLD发生于实质器官移植后的病人。VS38c阳性但CD20或  CD45阴性。

5、多叶状

6、伴有ALK全长表达的DLBCL也是浆母细胞性。

7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

8、原发性纵隔(胸腺)B细胞淋巴瘤

9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10、上皮样

11、伴有梭形细胞特征

12、具有胞质突起:可形成玫瑰花结,类似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

CD5

10% 的病例, 9/209,  0/25

CD10

27-41%的病例,68/213,14/34,5/25

CD19*

阳性

CD20

阳性, 202/208,  25/25

CD22

阳性

CD23

22/213

CD30

几乎所有的间变性病例和其它一些病例阳性, 17/213  

CD44s

63/80

CD44  6v

26/80

CD44  9v

18/80

CD45

通常阳性,30%的间变性和免疫母细胞性病例阴性

CD79a

阳性, 73/110,  25/25

CD138

少数病例阳性

surface Ig

50-75% 的病例 (IgM > IgG  > IgA)

cytoplasmic Ig

表现浆细胞分化的病例阳性

bcl-2

20-50% 的病例, 126/213, 24/34,  19/25

bcl-6

20-40% 的病例, 95/212, 29/34,  24/25

bcl-10

50%的结外病例阳性

cyclin  D1

阴性

MUM-1

17/25

p53

少数病例, 12/34  

Ki67

高增殖指数 (>40% 及可>90%)

ALK

2/123

*仅指新鲜冰冻组织

DLBCL可分成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


生发中心型

非生发中心型

Mum-1

0/8

17/17

CD10

5/8

0/17

CD5+ DLBCL似乎是一种具有一致表型的亚型,CD5+/CD10-/CD19+/CD20+/CD21+/CD23-/cyclinD1-,通常表现中心母细胞性形态,更具侵袭性。

细胞遗传学

1、常存在涉及3q27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易位,3q27是bcl-6基因位点,但是bcl-6过表达是否导致转化尚不清楚。

2、t(14;18)存在于10-40%的DLBCL中。因为有24-66%的DLBCL存在bcl-2过表达,bcl-2扩增提示存在另外一种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1、CD5+ DLBCL表现cyclin  D1阴性,可与母细胞样型套细胞淋巴瘤(cyclin  D1阳性)鉴别。

2、浆母细胞型表现高增殖分数,缺乏成熟的单克隆性浆细胞,可与浆细胞骨髓瘤鉴别。

3、如果凋亡小体数量多,可误诊为Kikuchi's淋巴结炎。DLBCL表现B细胞标记物阳性,而Kikuchi's淋巴结炎表现myeloperoxidase和CD68阳性。

4、间变性:应与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间变性DLBCL唯一阳性表达的B细胞标记物是BSAP。需要进行VHIg 和 TCR基因分析。

预后

DLBC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40%,预后表现不一致。通常呈侵袭性但具有治愈的可能。约40%的DLBCL成人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生存时间长,其余死于疾病。

不良预后因素有:

1、依据临床因素分析的国际预后指数低

2、高增殖分数

3、p53过表达

4、bcl-2表达

5、总之无任何组织学亚型与明确的预后意义相关。在一些病例研究中,免疫母细胞型比中心母细胞型预后要差。

6、CD5+病例与年龄大、女性为主、更易侵犯骨髓及生存时间短有关。

7、CD10阳性与行为的关系存在争议。滤泡中心细胞起源的DLBCL的相关预后意义也是如此。生发中心标记物阳性与活化标记物表达缺失提示预后好。

8、超过50%的肿瘤细胞表达cyclin D3似乎是不良因素。

9、KIP1过表达。KIP1可与cyclin D3结合,使KIP1不能与cyclin E - CDK2结合。

10INK4a调节通路失活

11、DNA微阵列基因表达谱分析:具有生发中心基因表达谱的病例预后较好。来自滤泡性淋巴瘤的继发性DLBCL具有活化B细胞基因谱。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