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3)——肿瘤性病变(LCH)

2018-11-26 17:18 阅读(1762) 评论(0) 分类:专业

作者: 刘芳

接着介绍LCH病理诊断方面的内容

4.形态学:

(1)所有病变都要证实LCH细胞群才能诊断。Langerhans细胞体积较大、卵圆形,非“树突状”。细胞比较温和,非典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可能很高但病理性核分裂像不明显。胞浆中等且略呈嗜酸性,无颗粒。核具有特征性,呈皱褶模式、可凹陷,具有“咖啡豆样”核沟。也可见核皱褶的双核、多核细胞。核膜薄,染色质细致,分布均匀,核仁不清晰。

(2)背景常见嗜酸性粒细胞(但不是都有),有时可以出现嗜酸性微脓肿,具有Charcot-Leyden结晶。

(3)坏死常见。还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细胞。晚期病例LCH细胞减少,而泡沫状巨噬细胞和纤维化增加。骨或骨旁软组织LCH易出现缺少折叠细胞核的破骨样巨细胞,坏死区或骨折区常出现中性粒细胞。极少病例LCH细胞呈现“欺骗性”的梭形细胞样形态。

(4)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内有Birbeck颗粒,拉链样结构,具有球茎样膨胀末端。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3)——肿瘤性病变(LCH)

5.转分化观点:一部分 DCs肿瘤(包括 LCH)常与淋巴系统肿瘤共存或之后发生。考虑与淋巴样细胞向组织细胞转分化有关。约30%纯LCH出现单克隆IGH重排, 但没有形态学或免疫表型的证据表明LCH来源于B细胞。 此外,约 20% 纯 LCH 出现单克隆TCRG重排,一些病例同时存在T细胞和B细胞基因重排。

6.分级:LCH细胞核形态特点非常温和,且形态一致,即使出现活跃的核分裂像也是如此。但如果出现明显的核异型性,特别是出现非典型性核分裂像时,就要考虑LC肉瘤。一些成人病例侵袭性较强,细胞多形性明显且核分裂指数高,但不够肉瘤的诊断标准。

7.免疫表型:

(1)CD1a,以胞膜及核旁阳性为特点。langerin(CD207)是胞浆颗粒状阳性。S-100是胞核及胞浆阳性;

(2)CD68、 HLA-DR(+)、CD74(+),CD45/LCA(+);

(3)CD2(+/-)、CD4(+/-),CD15(-), CD30(-);

(4)CD31 和p53在LCH表现(+);而反应性增生时(-);

(5)CD21(-),CD35(-),lysozyme(-)/弱(+);

(6)一些病例CD14和CD163(+),与预后关系仍需验证。

(7)CD207(+)的细胞簇以及CD14+/CD207-的细胞会同时表达BRAF V600E。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3)——肿瘤性病变(LCH)

8.遗传学:尽管存在普遍的ERK活化,而50%的LCH病例存在BRAF V600E突变。此外,25%病例被发现有MAP2K1突变,而且几乎总是出现在BRAF胚系突变病例。 目前发现BRAF V600E突变与 BRAF激酶域区活化的多种系统性组织细胞疾病有关,导致BRAF激酶持续活化和MAPK信号通路高活化状态,并且它的下游参与细胞进展的基因转录活性也增强。这条分子通路提示这些组织细胞是克隆性增生,由持续活化的MAPK信号通路驱动,成为靶向治疗的靶标之一,也为这些肿瘤功能性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2015年以来, 许多研究发现组织细胞肿瘤中,14%多骨硬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Erdhim-Chester disease,ECD)的患者和27% 播散性幼年黄色肉芽肿(Disseminated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患者存在MAP2K1 突变。此外,ARAF,NRAS,KRAS,PIK3CA,PIK3CD等基因也被发现出现突变。

组织细胞起源疾病(3)——肿瘤性病变(LCH)

9.预后:(1)即使不进行治疗,病变局限,单一部位病变多表现为良性临床过程,先天性或婴幼儿疾病可以退化,但系统性疾病死亡率高。(2)单一病变部位且在低危器官的LCH(如骨,皮肤,淋巴结,胸腺),手术切除加保守治疗可以治愈。(3)系统性LCH多为慢性且易复发。如在高危器官-肝脏、脾脏和骨髓,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即使经过最佳治疗也会增加死亡率。耳、眼和口腔区域等颅面病变是高危病变,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尿崩症。肺部LCH与其他部位LCH有很大差别,与吸烟关系密切。


【来源:轻松诊断086 微信公众号】

皮肤淋巴瘤(4)——T-NHL(MF/SS)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