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成熟T细胞淋巴瘤(5)——儿童EBV+T-LPD

2017-09-25 09:11 阅读(1440) 评论(0) 分类:专业

一看到EBV+,立刻就会让人想到NK/T细胞肿瘤,的确每次看书读到这个疾病,总感觉和NK/T细胞肿瘤不易区分,确实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仔细读书后觉得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大多起自细胞毒的T细胞,儿童和年轻成人更为多见;而后者主要源于NK细胞,发病年龄相对大一些。2008版WHO分类中这类疾病包括两类:

1.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Systemic EBV+T-LPD):一听这个病名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也是亚裔多见,多表现为急性起病,快速进展为多器官衰竭、败血症并常于几天或几周内死亡,几乎均会伴有爆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最常受累器官为肝、脾、淋巴结、骨髓、皮肤和肺。其实临床上这种病和前面讲过的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很难鉴别。少数可继发于慢性EBV感染病史人群。

形态特点具有迷惑性,不容识别,因为瘤细胞常常较小而且异型性不明显;肝脾中瘤细胞多以窦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淋巴结通常保留正常结构,淋巴窦呈开放状态。上面的组织形态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淋巴瘤那样结构消失,形成占位性病变。但常常见到不同程度的吞噬红细胞的组织细胞,这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

免疫表型不同于NK细胞肿瘤的是CD56-,而细胞毒蛋白和EBER当然均呈阳性;如果是起自急性EBV感染者常CD8+,反之继发于慢性EBV感染者表型更复杂,大多CD4+,或CD4+和CD8+混合存在,少数CD8+。

个人体会:如果送检组织形态看着结构基本正常,觉得没多大事儿,但与临床的危重表现严重不符,而且是全身系统性病变,那么作为病理医生要考虑到这种疾病,建议要多做一些工作,如EBER,CD4/8,如有异常发现加做TCR的基因重排等,这样就不会遗漏本病。再次体现结合临床信息做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2.水泡种痘样淋巴瘤(HV-TCL):这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EBV阳性疾病,成人极为罕见,也是亚裔多见。主要累及面部皮肤,下面这张图会让大家记忆深刻。与蚊虫叮咬和日光照射过敏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反复出现的皮肤病变可以长达10-15年,而一旦进展为系统性疾病就非常凶险。

成熟T细胞淋巴瘤(5)——儿童EBV+T-LPD

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上面1中所讲很相似,虽然多数为T细胞来源,但有的病例可表现为NK细胞表型,鉴于面部皮肤的独特表现可和NK/T-NL相鉴别。

看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有疑惑:上面所讲第一种临床侵袭、致死性强,但却叫LPD,而第二种疾病临床表现更为迁延却为何称为淋巴瘤?恭喜这些朋友:这正是2016版WHO中的更新内容,鉴于上述矛盾,前者更名‘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而后者改为‘水泡种痘样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来源:轻松诊断086 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公众号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