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非嗜铬副神经节瘤

2014-06-19 22:38 阅读(437) 评论(0) 分类:软组织骨

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较少见的肿瘤。人体化学感受器分布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颈静脉球体、迷走神经体、眼眶的睫状体、肺动脉体、腹膜后及股动脉等。非嗜铬副神经节由感觉神经支配。其作用是能感受周围血液二氧化碳和氧浓度及PH值的改变,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呼吸及心跳的节律。有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均可发生肿瘤,多见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体,其它化学感受器部位少见。临床多数为无功能性表现,少数病例可分泌肾上腺素物质,引起类似嗜铬细胞瘤的表现。肉眼观察: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瘤体积多数较小,有包膜,切面均质性,呈灰白或灰红色,常见有出血灶,少数囊性变。光镜下:瘤组织由多边形的上皮样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瘤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境界不清楚,胞浆丰富、淡染,呈细颗粒状;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泡状或淡染、无异型,核分裂像少或不见。瘤细胞排列成实巢状、条索状及片状;间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嗜银纤维包绕于巢的周边,巢内瘤细胞间没有嗜银纤维。根据瘤细胞的排列结构以及间质血管的分布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可分为实质型、腺泡状型及血管瘤样型三型。1、实质型:瘤细胞巢细胞排列紧密,镶嵌排列,此型比较常见。2、腺泡状型:瘤细胞巢被少量纤维间质分隔,巢中央的瘤细胞较松散,似腺泡样结构。3、血管瘤样型:瘤组织血管较丰富,瘤细胞较小,有的瘤细胞呈梭形,似内皮细胞,瘤细胞排列无明显巢状结构,有较多的毛细血管扩张,或瘤细胞位于血管外呈血管外皮瘤样放射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NSE及chromogranin阳性。诊断非嗜铬副神经节瘤时应注意与转移性腺癌或鳞状上皮细胞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相鉴别。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