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是一种显示间皮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胸膜和腹膜,少数病例也可发生于心包膜、睾丸鞘膜和女性生殖道。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常简称为“恶性间皮瘤”或“间皮瘤”。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及胸痛,多因大量的胸腔积液所引起,患者常感到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和身体不适,其他症状包括畏寒、出汗、乏力、虚弱和厌食等。少数情况下可表现为自发性气胸、肺段或肺叶破裂。肿瘤累及纵隔时可产生咽神经麻痹和上腔静脉阻塞症状。腹膜间皮瘤表现为腹部不适,烧灼感或上腹痛,常于餐后加剧;多伴有便秘、恶心呕吐,触诊显示腹部膨隆,有时可触及界限清楚的肿块。少数病例以局灶性的急性炎症病变为临床表现。肉眼观察:早期病变于壁层和脏层胸膜面或腹膜面,可见多个灰白色结节或斑块,随疾病进展,结节互相融合,并使壁层和脏层胸膜或腹膜粘连在一起,形成弥漫片状增厚,质地坚实或呈胶冻样,包裹和压迫肺、肠、胃、肝或脾等实质脏器。在胸腔,增厚的胸膜肿瘤以肺下部和膈面最显著,肺实质内一般不受累。病程处于晚期时,肿瘤可沿叶间裂播散,侵犯横膈和胸壁软组织;也可累及纵隔,侵犯心包和其他中线结构,并进一步扩展到对侧胸膜腔。在腹腔,早期病变在肠系膜或大网膜上可见多个灰白色结节状的肿块,结节可以较小,也可以融合,晚期病变可见肿块包裹肠袢。组织学上可分为上皮型、肉瘤样、促结缔组织增生和双相性(也称上皮-肉瘤混合性)四大类。【上皮型间皮瘤】上皮型间皮瘤依据瘤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将上皮型间皮瘤再分为管状乳头状变型、腺瘤样瘤变型、实体变型、小细胞变型、透明细胞变型、蜕膜样变型、多形性变型和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等亚型。1、管状乳头状变型:最常见,以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和乳头状为特征,乳头内含纤维性轴心,部分病例中还可见到梁状排列或类似腺癌的腺腔样结构。肿瘤的间质呈粘液样,纤维粘液样或致密纤维化,后者可伴有玻璃样变性,偶见沙砾体。一般情况下,间皮瘤中间质内的粘液AB染色和胶体铁染色呈阳性,但可被透明质酸酶预处理,提示不是中性粘液,与腺癌有所不同。在一些病例中,可见瘤细胞沿着胸膜的表面呈乳头状生长,在其他的区域内则可见到间质内浸润。如未见到肯定的间质内浸润,在诊断间皮瘤之前需格外谨慎。2、腺瘤样瘤变型:又称微腺型,瘤细胞呈微囊状或呈网络状排列,类似腺瘤样瘤,瘤细胞也可呈空泡状或印戒样,类似粘液性脂肪肉瘤或印戒细胞癌。极少数病例可呈大的囊腔样。3、实体变型:瘤细胞呈实性巢状、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核分裂像易见,有时可见瘤巨细胞,可与大细胞癌或淋巴瘤相混淆。4、小细胞变型:瘤细胞小,胞质较少,呈片状或小巢状排列,形态上类似肺小细胞癌,外周原始神经外胎层瘤或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但经多取材和多作切片后,常可见到经典的间皮瘤成分。5、透明细胞变型:瘤细胞大,胞质透明,排列成片状、小管状和乳头状,可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相混淆。6、蜕膜样变型:比较少见。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的腹腔内,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侵袭性。镜下由大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的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毛玻璃样,细胞周界清楚,核呈空泡状,可见明显的嗜伊红色核仁,类似妊娠时的蜕膜细胞。瘤细胞具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但核分裂像少见。局部区域瘤细胞可呈横纹肌瘤样形态。7、多形性变型:也称高度恶性型,瘤细胞显示明显的异型性,核染色质粗,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瘤巨细胞,类似分化差的癌。8、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罕见。多发生于胸膜,并多见于男性,平均年龄58岁。肿瘤呈多个结节状,镜下由类似组织细胞的大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胞质淡染,核染色质细腻,有时可见明显的核仁。瘤细胞呈片状分布,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尚可见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部分病例中可见纤维型或肉瘤样间皮瘤的成分。此型容易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或炎性假瘤等病变。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大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表达KP-1和vimentin,仅灶性表达calretinin和AE1/AE3,提示瘤细胞主要具“纤维组织细胞性”分化,间质内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3和CD8阳性的T细胞,仅含有少量的B细胞。【肉瘤样间皮瘤】肉瘤样间皮瘤由条束状或杂乱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所组成,生长方式与纤维肉瘤非常相似。部分病例内,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瘤细胞可呈席纹状排列,类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即所谓的富于细胞性席纹状变型。有些病例中还可出现类似平滑肌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或其他肉瘤的区域,通常这些区域范围较小,可见到典型的间皮瘤成分,但当这些区域范围较广时,可与上述的一些肉瘤相混淆,故文献中将肉瘤样间皮瘤的形态学变型命名为平滑肌样、软骨样和骨样等变型。肉瘤样间皮瘤中的瘤细胞也可呈胖梭形,瘤细胞的异型性常不明显,有时难以确定是上皮性还是肉瘤样,也称移形性间皮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以间质内含有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为特征,梭形瘤细胞夹在胶原纤维之间,形成类似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的“无结构样结构”,梭形瘤细胞也可呈席纹状排列。这种区域至少占至肿瘤的50%以上,其他区域可为典型的肉瘤样间皮瘤成分。鉴于本型易与良性的机化性胸膜炎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相混淆,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高度恶性,2004年WHO分类将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单独列出。与良性机化性胸膜炎的重点区别在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中的瘤细胞呈浸润性或侵袭性生长,如浸润胸壁的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侵犯肺实质等,并可形成膨胀性间质结节。【双相性间皮瘤】又称混合性间皮瘤,由上皮样和肉瘤样两种成分混合而成,每种成分至少超过肿瘤的10%。如果肿瘤取材越多,越仔细,双相性间皮瘤诊断的比例就会增高。双相性间皮瘤容易被误诊为“滑膜”肉瘤、癌肉瘤或肉瘤样癌。应注意鉴别。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