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

2013-09-28 21:00 阅读(1207) 评论(0) 分类:肝胆胰腺

 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患者在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症状。肉眼观察:病灶多位于肝右叶,呈结节状,多为单发性,也可为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小者直径1厘米,大者直径可达8厘米。肿块在切面上呈灰白色及灰黄色,实性,质地较嫩或中等。界限较清楚,偶在较大结节的中央可发生液化形成囊腔。显微镜下:病变内为大片的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呈粗颗粒状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在坏死组织内的部分区域可见多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时可发生钙化。在坏死组织内未见寄生虫或虫卵、真菌菌丝及孢子。坏死组织的周边可见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对病变形成包裹。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及其周围均可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周围可见多少不一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此外,有时尚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紧靠病变周围的肝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肝细胞可见浊肿及脂肪变性,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小胆管显著增生,并有多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时应注意与肝脓肿、肝内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肝肿瘤的介入治疗后坏死形成的结节、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肝结核等相鉴别。1、与肝脓肿的鉴别:肝脓肿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及肝区疼痛等,病变常呈多灶性,镜下见病变内有密集多量弥漫成片的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一般无肝脓肿的临床症状,病变常呈单发性,镜下在病灶内仅见大片的凝固性坏死,浸润的中性粒细胞较少,一般无密集成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常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与肝内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转移性肿瘤的转移灶通常为多个,显微镜下可见多量坏死组织及异型的肿瘤细胞,患者常有肝外原发性肿瘤病灶。孤立性坏死结节常为单个,在显微镜下仅见大片坏死而无异型的肿瘤细胞。3、与原发性肝肿瘤的介入治疗后坏死形成的结节的鉴别:原发性肝肿瘤的介入治疗后坏死形成的结节内除了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外,尚可见退变的肿瘤细胞,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可出现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如肝细胞水肿、嗜酸性变性及细胞核增生等,在坏死组织周围无纤维包膜,患者常有结节性肝硬化的改变。孤立性坏死结节在坏死物质内无退变的肿瘤细胞,在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包裹,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形态正常,无介入治疗后反应,患者一般无结节性肝硬化的改变。4、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生于女性青年,病变内有大量密集成片的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除了嗜酸性粒细胞以外尚可见多量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细胞核有核沟,病变无局灶性大片坏死,周围一般无纤维化形成纤维包裹;孤立性坏死结节以男性40岁左右患者多见,病变内虽可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无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浸润,病变可见大片的坏死组织,周围可见纤维包裹,与周围的肝组织界限较清楚。5、肝结核:肝结核患者常有结核病史,在临床上常有发热及盗汗等表现,镜下见病变内干酪样坏死组织,坏死较彻底,呈匀细的颗粒状,坏死组织内无浸润的慢性炎症细胞及坏死组织碎片,病变内一般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抗酸杆菌染色为阳性;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一般无结核病史及发热盗汗等临床表现,坏死组织坏死的程度不彻底,在坏死组织内可见浸润的慢性炎症细胞及坏死组织的碎片,病变内常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抗酸杆菌染色阴性。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