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胃多见,其次为肠道。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及黑便等,有时可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肠梗阻及肠套叠等症状。肉眼观察:息肉一般孤立存在,直径2-5cm不等。息肉表面被覆受压萎缩变薄的肠粘膜。息肉呈中等硬度,无包膜,有宽蒂或蒂较粗。息肉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区域呈半透明状,较粘滑,部分区域有出血。息肉顶端表面肠粘膜常有浅表溃疡形成。显微镜下见息肉的特点为由疏松纤维组织构成,含有多量大小不等的血管及弥漫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息肉中成纤维细胞呈星形及梭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及梭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小到中等大小,细胞核无异型性,核分裂像偶见。间质常有水肿或粘液变性,含有奥新蓝阳性的均质状物及胶原纤维和网质纤维。息肉中血管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管壁厚薄不均。在息肉的间质内可见多量散在的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息肉内的疏松纤维组织可向肠壁肌层内生长,分开肌束,但病变的良性临床经过表明它对预后不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时应注意与炎性假瘤、恶性肿瘤、血管瘤及神经纤维瘤相鉴别。1、炎性假瘤:可发生于胃肠道壁的各层,很少形成突向胃肠道内的息肉样肿块。显微镜下见在病变内可见各种反应性细胞,如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白细胞,增生的肉芽组织中血管呈不规则分布。炎性纤维性息肉多发生于粘膜表面,形成息肉样肿块,显微镜下见息肉内血管多为薄壁扩张的血管具有一定的特征,并常可见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恶性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等,瘤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常较明显,且可见较多的核分裂像,肿瘤内常有坏死,并呈浸润性生长。炎性纤维性息肉则增生的细胞无异型性及多形性,核分裂像少见,病变内一般无坏死,不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内常有较多的嗜酸性白细胞浸润。3、血管瘤:病变内一般无富含纤维组织的区域,且无多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炎性纤维生息肉内虽然富含血管,但多做切片检查可找到富含纤维的区域并见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有助于鉴别。4、神经纤维瘤:炎性纤维性息肉内有时成纤维细胞增生较显著并可形成葱皮样改变,类似于神经纤维瘤中的触觉小体,但病变内常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见梭形细胞不表达S-100蛋白、NSE及synaptophysin可与神经纤维瘤相鉴别。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