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胃粘膜化生

2013-08-05 07:33 阅读(621) 评论(0) 分类:消化系统

 胃粘膜化生主要包括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两者都是慢性胃炎的结果。在胃体和胃底部病变区,主要呈壁细胞消失,其次是主细胞消失和粘液分泌细胞化生,称为幽门腺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 。在幽门窦病变区,主要改变为幽门腺呈不同程度的萎缩、消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生长可形成绒毛样突起,增生上皮内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等,其形态结构与肠粘膜相似,称之为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始自胃小凹颈部,向上发展延伸达表面上皮,向下延伸可达固有膜的深部。初起时常为灶性或斑状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可连接成片。根据肠化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肠上皮化生粘膜呈灶状散在分布;中度:二分之一左右的胃粘膜呈灶状或斑状肠上皮化生;重度:大部分胃粘膜被肠上皮化生粘膜替代。肠上皮化生类型多分为:完全性化生(又称Ⅰ型化生或小肠型化生),胃粘膜上皮含有分泌唾液酸粘液的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细胞和Paneth细胞。不完全化生(又称Ⅱ型化生),它又可分为胃型化生(Ⅱa型)和结肠型化生(Ⅱb型),胃型化生的柱状细胞与胃小凹上皮细胞相似,分泌中性粘液;结肠型化生的柱状细胞分泌硫酸粘液,两型中的杯状细胞均可分泌唾液酸粘液。其中结肠型化生与肠型胃癌常并存,关系密切。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