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涎腺肌上皮瘤

2013-07-20 22:46 阅读(441) 评论(0) 分类:头颈病理

 肌上皮瘤好发于腮腺及腭部,也可发生于磨牙后腺及上唇。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0岁左右。此瘤生长缓慢,呈良性经过,在临床上不易与多形性腺瘤区别。大体: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边界清楚,可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质地中等。切面为实性,灰白或黄白色,部分区域含半透明胶冻样物,偶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显微镜下:肿瘤由形态变化较多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即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浆细胞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胞界清楚,胞浆深伊红色,胞核较大、卵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较明显,细胞排列紧密,但无典型细胞间桥。透明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透明,胞核圆形,染色质颗粒明显,可见小核仁。浆细胞样细胞呈椭圆形,胞核丰富、红染,胞核偏位、染色质细腻,似浆细胞。梭形细胞胞界不清,无明显核仁,细胞排列疏松。这些细胞以不同比例存在于肿瘤中,以其中一种为主,可混合存在;可排列成实性团块,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或在粘液背景中呈条索状、网状结构。肿瘤周围腺导管可见程度不同的增生。诊断肌上皮瘤时应注意与发生于涎腺的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其它涎腺透明细胞性肿瘤相鉴别。涎腺鳞状细胞癌不同于其它部位鳞状细胞癌,角化和异型性不明显,但细胞间桥清晰可见。腺样囊性癌虽主要发生在腭腺,生长缓慢,但常伴有疼痛、麻木、面瘫等神经受侵症状,瘤细胞除呈筛孔状排列外,尚可见小导管状结构,浸润性生长明显,常见瘤细胞浸润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