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造釉细胞瘤

2013-07-13 20:51 阅读(555) 评论(0) 分类:头颈病理

 造釉细胞瘤为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因其组织形态与牙齿发育期中的造釉器相似,而得名。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大多数发生于下颌骨,其中以磨牙区、下颌升支部多见;少数发生在上颌骨。造釉细胞瘤主要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即牙板、造釉器及牙周上皮剩余。另外,也可来自牙源性囊肿的内衬上皮或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大体:肿瘤大小不一。切面可呈实性和(或)囊性。囊性部分有单囊和多囊两种,多囊者更多见。囊腔大小,数目不等,囊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或有胶冻样物。肿瘤可有包膜,但常不完整。显微镜下:造釉细胞瘤由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所组成,结构多样。典型的造釉细胞瘤,其上皮细胞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互相连接成网状的条索,分散于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内。上皮细胞团块或条索的边缘细胞呈单层、高柱状,外有基底膜包绕。胞核呈卵圆形,位于远离基底膜的一端,与牙釉质的造釉细胞排列相似。团块或条索中央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排列疏松,很像造釉器的网状层。核分裂像少见。星网状层细胞常发生变性而退化、消失,形成小囊腔,囊腔增大时,周边的细胞受压而呈扁平状。在造釉细胞瘤的上皮细胞团块或条索中,有时中央部的细胞不呈星形,而变为较致密的梭形细胞,似造釉器的中间层细胞,与基底细胞癌相似;或者星网状细胞转变为棘细胞形态呈鳞状上皮化生,并形成细胞间桥及角化珠。如此瘤中鳞状上皮化生改变很显著,则与颌骨内鳞状细胞癌不易区别。有时上皮团块或条索中央的星状细胞可被少数或大片颗粒细胞所代替。后者体大、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小而染色深、偏于一边,胞浆内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且可见其与星形细胞和柱状细胞之间的移行,表明该颗粒细胞与牙源性上皮有关或来自牙源性上皮。分化较低的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似基底细胞,核圆形或卵圆,胞浆少,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排列,无周边细胞层和中央星网状层细胞之分,很像牙板结构。造釉细胞瘤的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多少不等。有时在邻近上皮团块的间质内可见均质嗜酸性透明带。有时间质血管丰富且扩张充血,有时间质可发生粘液变性甚至囊性变而有囊肿形成。根据造釉细胞瘤组织形态的多样性,有人将造釉细胞瘤分为造釉细胞样造釉细胞瘤、鳞状细胞样造釉细胞瘤、基底细胞样造釉细胞瘤、颗粒细胞样造釉细胞瘤及角化样造釉细胞瘤五个亚型。造釉细胞样造釉细胞瘤的特点是肿瘤上皮呈团块、条索状排列,其周边细胞像发育期牙滤泡的内釉上皮,中央的细胞似造釉器的星网状层细胞。此型分化高,有包膜。鳞状细胞样造釉细胞瘤的特点是部分上皮团块呈造釉器样结构,部分上皮团块和条索中央的星网状层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包膜常有瘤细胞浸润,或包膜不完整。基底细胞样造釉细胞瘤的特点是瘤细胞似上皮基底细胞,呈树枝或条索状排列,上皮团块无周边细胞层和中央星网状层之分。此型分化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颗粒细胞样造釉细胞瘤的特点是上皮团块中央的星网状细胞被胞浆富含嗜酸性颗粒的颗粒细胞代替。角化样造釉细胞瘤的结构与鳞状细胞样造釉细胞瘤相似,但角化物多,且为肿瘤的主要成分。瘤细胞分化好,肿瘤包膜完整。诊断造釉细胞瘤时应注意与牙源性囊肿、颌骨内涎腺腺样囊性癌、造釉细胞纤维牙瘤基底细胞癌等相鉴别。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