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1310-01 浸润性导管癌.学习

2013-04-28 17:48 阅读(858) 评论(0) 分类:精读《诊断病理学》


 

回  章目录

       回    总目录

一、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lnvasive ductal carcinoma)又称非特殊类型癌,是浸润性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70%),它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但还没有达到归入特殊组织类型癌的足够特征。临床上乳腺内可触及肿块,外形不规则,质硬韧,常不同程度地固定于周围组织(如深部肌层或表面皮肤等)。    何谓“一组异质性的肿瘤”?也就是说肿瘤是由多种“亚克隆”的肿瘤细胞群混杂构成。就如我们镜下观看到的淋巴细胞群,如果按CD区分,则又可分为多种不同的亞群一样。
                                                                                                                                                               
 【大体】  不规则或结节状,切面常凹陷,可见黄、白色条纹,可有砂砾感。
    【光镜】 
 ①有不同的结构:排列呈索、梁状、团块状、腺管状、实性片状等。
②有不同的细胞形态:细胞常比较大,呈不同形状,粘附性强,常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
③有不同的核级:核从规则到有明显多形性,核仁常明显,可有多个核仁,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偶有巨核和(或)多核癌巨细胞。
④有不同的间质成分:包括(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透明变)、弹力纤维、浸润的淋巴浆细胞、坏死和钙化等。
⑤有不同的浸润方式和程度:浸润脂肪、肌组织,累及脉管(或)神经等。
⑥常有高级别导管内癌成分。
 

 浸润性导管癌及分级图例1

 浸润性导管癌图例2

 【组织学亚型】 
①混合型癌: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癌混合,非特殊类型癌的成分应超过50%,如果仅占10%- 49%视为特殊类型癌。
②多形性癌:指在腺癌或者腺癌伴有梭形和鳞状细胞分化背景中,多形性和巨肿瘤细胞占50%以上者。
③伴破骨性巨细胞的癌: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巨细胞。最常见于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也可见于特殊类型癌,如浸润性筛状癌和乳头状癌等(图13 -51)。
④伴有绒癌特征的癌: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明显绒癌分化的,β-HCG可阳性。血清β-HCG亦可升高。
⑤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明显恶性黑色素瘤分化,具有癌和黑色素瘤双重免疫组化表型。肿瘤细胞克隆性同源,都在同一个染色体有杂合性丢失。
⑥具有髓样癌特征的癌:又称不典型髓样癌。具有髓样癌某些组织和细胞学特点,如有合体样细胞,有比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等,通常有浸润性边缘,预后较髓样癌差。
⑦导管内癌为主型:以导管原位癌成分为主,导管内癌至少是浸润癌的4倍以上。
图13 -51  伴破骨性巨细胞的癌
浸润性导管癌巢之间有散在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其周围有出血
 

 (1)可以这样看浸润性癌的演变与组织学分型关系:

第一步:导管原位癌逐步发展成浸润性导管癌(含有多种“亚克隆”肿瘤细胞群的癌,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多种“异质性”的恶性肿瘤-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

第二步:随着肿瘤的演变、发展,具有某种表型的肿瘤亚克隆细胞呈现优势增殖,逐渐形成肿瘤的主体。

由此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分型产生的过程:

①“导管原位癌”→发展至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称为“导管内癌为主型”,即导管内癌成分四倍于浸润癌成分;

② “导管内癌为主型”→继续发展,即称为最为常见的类型“非特殊类型癌”。

③“非特殊类型癌”→继续发展,某亚克隆增生优势出现,当后者所占比例>10%而<50%时,称为“混合型癌”。

④“混合型癌”→继续发展,某一亚克隆肿瘤细胞群增殖所占比例>50%后,人为的我们称其为某种“特殊类型癌”。

(2)以上的发生过程只是我个人的猜想,没有研究数据的支持,所以可能会让人产生怀疑:按照这种猜测,“特殊类型癌”似乎是“非特殊类型癌”的“最终归宿”吗?难道这些“特殊类型癌”都必须经历“非特殊类型癌”这一过程吗?

为了自圆其说,我继续给出以下解释:

 ①“特殊类型癌”并不是“非特殊类型癌”的“最终归宿”;

②其实,在发生导管原位癌之时,就有可能已经出现了优势亚克隆的选择,随着肿瘤的发展,在步入浸润性癌早期阶段,这种具有特殊表型的癌就已经显示出它的“足够特征”,我们已经可以给它命名为“特殊类型癌”了。

 【免疫组化】 

 E-cadherin常阳性;

ER和PR(70%-80%)、c-erbB-2(15%-30%)阳性;

PCNA、Ki67、p53蛋白、S-100蛋白和GCDFP-15不同程度阳性。

   
 【鉴别诊断】 
 ①硬化性腺病:良性增生,残留小叶结构,有肌上皮,缺乏脂肪组织浸润。
②放射状疤痕:中心区为纤维-弹力纤维疤痕,增生小腺管放射状排列,有肌上皮,缺乏脂肪组织浸润。
③浸润性小叶癌:有经典浸润性小叶癌的细胞形态和浸润方式(见浸润性小叶癌)。
④原发/转移恶性淋巴瘤:弥漫分布,细胞一致,侵入小叶内,小叶结构残存。LCA及CD系列相关抗体阳性。
⑤转移/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排除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后才能考虑。有导管内癌和/或典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时,应该首先想到是癌。免疫组化对鉴别两者有帮助,黑色素瘤CK、EMA阴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有可能存在皮肤等部位的原发病灶。
⑥伴脂褐素沉积的浸润性癌: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色素性质的辨认,脂褐素呈棕褐色,更为细小而均匀,PAS阳性,有强的自发荧光,HMB45和A130阴性。
⑦具有髓样癌特征的浸润性导管癌(“不典型髓样癌”)和髓样癌的鉴别:诊断髓样癌要严格标准。“不典型髓样癌”应该被废弃(见髓样癌)。
⑧化生性癌:具有异源性化生成分。
 

 (1)废弃“不典型髓样癌”的理由:容易产生误解,与真正的“髓样癌”预后差别很大。

其实废弃“不典型髓样癌”的意义更在于:

提醒我们这些病理医生,不顾疾病的临床特点,自我满足于各种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形态学分类”,是背离了病理学学科精神本质的。

  组织学分级  WHO推荐的分级系统是Elston和EUis改良后的Bloom- Richardson半定量分级方法,即根据腺管的多少、核多形性异型性及核分裂数定量计分确定组织学级别。腺管的多少以浸润成分的总体面积为基数(有足够的切片数),核的多形性异型性以肿瘤内异型性最明显区为检测部位,核分裂象计数在肿瘤核分裂最活跃区进行,而且要根据高倍视野的直径或面积而确定数值。本系统原则上讲可用于所有浸润性乳腺癌,但实际上对大多数特殊类型乳腺癌(如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黏液癌、髓样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等)并不适用。
  Elston和Ellis改良Bloom.Richardson半定量分级法
   

 特征  计分

腺管形成
          >75%

 10%-75% 

 < 10% 

1分
       2分
       3分

   核多形性异型性
  相当于正常导管上皮、规则、一致 

中间大小,中度多形异型          

大于正常导管上皮2.5倍,明显多形异型   

    1分
    2分
    3分

 核分裂象计数(个/10HPF)
  视野直径( mm)         0.44  0.59   0.63
  视野面积( mm2)  0. 152  0.274  0.312
                              0-5  0-9   0- 11                     

             6-10 10-19  12-22                           

                >11  >20  >23   



1分
2分
3分

 组织学分级
      I级,分化好       

Ⅱ级,中分化      

Ⅲ级,差分化   

 3-5分
 6-7分
8-9分

                                                                                                


【预后】  预后与组织学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ER和ERBB2状态有关。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