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0202-04 涎腺肿瘤

2013-03-21 17:24 阅读(719) 评论(0) 分类:精读《诊断病理学》

 

  回 章目录 回   总目录

四、涎腺肿瘤
 

(一)涎腺肿瘤分类
  表2-1  2005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1.恶性肿瘤
腺泡细胞癌
黏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基底细胞腺癌
皮脂腺癌
皮脂腺淋巴腺癌
囊腺癌
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黏液腺癌
嗜酸性腺癌
涎腺导管癌
非特异性腺癌
肌上皮癌
多形性腺瘤癌变
癌肉瘤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鳞状细胞癌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淋巴上皮癌
成涎细胞瘤
2.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
肌上皮瘤
基底细胞腺瘤
Warthin瘤
嗜酸细胞腺瘤
小管状腺瘤
皮脂腺腺瘤
淋巴腺瘤
  皮脂腺型
  非皮脂腺型
导管乳头状瘤
  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状涎腺瘤
囊腺瘤
3.软组织肿瘤
血管瘤
4.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5.继发性肿瘤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正常组织图片



   

 涎腺肿瘤参考资料01  









(二)涎腺良性腺瘤
     1.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又称混合瘤,是涎腺最多见的肿瘤,约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0%,大小涎腺均可发生,其中又以腮腺发生最多。
    【大体】  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实性,灰白或黄色,可有囊腔形成,囊腔内有透明黏液,有时可见浅蓝透明的软骨样区域,肿瘤有包膜,但厚薄不一,瘤细胞可突入包膜内,易种植、复发。
    【光镜】瘤细胞形态多样,组织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结构:由矮柱状或立方状腺上皮构成的双层腺管样结构,内层由腺上皮围绕,外层由肌上皮细胞组成;肿瘤有 时以肿瘤性肌上皮成分为主,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肌上皮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四种形态;黏液样或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的细胞呈 星形或梭形,疏松排列,PAS弱阳性,软骨样组织类似透明软骨,软骨样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呈空泡状,可位于软骨样陷窝中,Mallory染色呈蓝色,
    多形性腺瘤易种植,术后易复发。有报道多形性腺瘤以基底细胞腺瘤、淋巴上皮瘤复发,有术后复发并恶性转化为肌上皮癌等。

细胞性多形性腺瘤
 


局部具有腺样囊性癌特征的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大体及镜下图片集01

 

  多形性腺瘤图02

 

2.肌上皮瘤( myoepithelioma)   40%的患者发生于腮腺,小涎腺以腭腺最多见,在口腔其他软组织,如舌背黏膜也有发生的报道。
    【大体】  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可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剖面实性,灰白或黄褐色,有时可见半透明胶冻样物。

    【光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不同,该瘤可分为三型:① 浆细胞样肌上皮瘤(图2-2),瘤细胞胞体宽大,镶嵌排列,浆红染,核圆形多偏位,细胞间常有黏液样物质;②透明细胞肌上皮瘤(图2-3),瘤细胞圆形或 多边形、胞界不清,胞浆透明、核圆形可见小核仁;③梭形细胞肌上皮瘤(图2-4):瘤细胞长梭形,呈束状编织排列,易与纤维瘤、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瘤混 淆,在浆细胞样肌上皮瘤和透明细胞肌上皮瘤中,瘤细胞多被纤维性间质分割成不规则小叶。   

      

     图2-2  浆细胞样肌上皮瘤

  图示瘤细胞胞体宽大,胞浆红染,胞核偏位,似浆细胞,细胞间常有黏液形成
    图2-3  透明细胞肌上皮瘤
图示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界不清,胞浆透明,核圆形可见核仁
    图2-4梭形细胞肌上皮瘤
图示瘤细胞为长梭形,呈束状编织排列。部分区域细胞疏松,细胞间有黏液形成细胞肌上皮瘤中,瘤细胞多被纤维性间质分割成不规则小叶
    肌上皮瘤免疫组化染色,S-IOO蛋白、actin、myosln和CFAP均显示阳性:301,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内有多量微丝,借此可与其他肿瘤鉴别。




肌上皮瘤图片01    02    03










浆细胞样肌上皮瘤 参考文献01

3.基底细胞腺瘤( basal cell adenoma)  诞腺基底细胞腺瘤75%以上发生于腮腺,而且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比例约1:2。
    【大体】  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剖面实性、均质,灰白或黄褐色,部分肿瘤可呈囊性。
    【光镜】  肿瘤由立方或矮柱状基底样细胞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可见核仁,根据瘤细胞的排列不同,可分为实性型(图2-5)、小梁型、管状型和膜性型四种。
    实性型由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同的片状或岛状结构,外围细胞为立方或柱状,呈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岛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束分隔。
    小梁型以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或条索状结构为特征。肿瘤间质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细胞。

   

      图2-5  实性基底细胞腺瘤
图示基底细胞样瘤细胞构成团或巢,其周有呈栅栏状排列的矮柱状细胞围绕,并有基底膜

    膜性型其实是实性型的一种特殊类型,此型的特点是细胞团周围有增厚的基底膜样物,呈均质玻璃样带状,也可位于细胞之间或间质中的毛细血管周围。此膜样带呈PAS染色阳性。患者可有家族史,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管状型是以导管结构为特征,由双层立方或柱状细胞排列成管状结构,管腔大小不等,有时可见扩张呈囊状。肿瘤间质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
    基底细胞腺瘤组织发生与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相同。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肿瘤手术预后良好,但是发生于小涎腺的基底细胞腺瘤术后复发率(71%)相对较大涎腺者(37%)要高。
    【鉴别诊断】
    (1)与多形性腺瘤的区别:多形性腺瘤组织形态具有多样性,有上皮组织、黏液及软骨区域,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而基底细胞腺瘤细胞一致,形态单一,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有基底膜相隔,分界清楚。
    (2)实性型基底细胞腺瘤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后者无包膜,有向间质和神经周围浸润生长的特性,实性的瘤细胞团块内常有灶片状坏死,如有小囊,囊腔 多规则呈圆形,囊腔周围无基底膜,而腔内有黏液。前者肿瘤有包膜,不浸润间质和神经,在实性细胞团块内的小囊腔形状不规则,也可呈裂隙状,囊腔周边有基底 膜,腔内有血管和胶原存在。



  基底细胞腺瘤图片集01   02


  实性型基底细胞腺瘤01   02 

 



  膜性型基底细胞腺瘤01  




小粱状基底细胞腺瘤01     

 

   


    

  基底细胞型腺瘤具有粘液上皮化生  


具有丰富基底膜样物质的基底细胞腺瘤          







4.嗜酸性腺瘤( oxyphilic  adenoma)  涎腺中少见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以老年妇女多见,生长缓慢。
    【大体】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剖面实性,淡黄色或褐色。
    【光镜】瘤细胞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充满嗜酸性红染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小梁状,有时可见微囊或腺管状结构。
    【电镜】肿瘤细胞胞浆内充满密集的线粒体。此瘤应与老年性腮腺弥漫性嗜酸细胞增生和多发结节状嗜酸细胞增生相鉴别,三者细胞形态均相似,不同点为后两者无包膜。


5.Wathin瘤  又称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n)、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淋巴囊腺瘤( cystadenolymphoma)。好发于大涎腺,以腮腺为主,其次为颌下腺,可双侧同时发生,以中老年男性多发,可能与吸烟有关。
    【大体】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割面部分为囊性,常为多囊状,有乳头突入囊腔中,腔内充有黏液或红染物质,并有胆固醇结晶析出。
    【光镜】  肿瘤由腺上皮及淋巴样间质构成,假复层柱状上皮围成不规则的腺管及囊腔,上皮细胞的胞浆嗜酸性细颗粒状,电镜证实为线粒体。上皮下间质中充满密集淋巴细 胞,并有淋巴滤泡形成。在淋巴细胞中主要为B细胞,但也有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S-IOO蛋白阳性的树突细胞。



wathin瘤图片系列(大体、镜下图片) 

    6.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
    (l)小管状腺瘤(canalicular adenoma):肿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形成小管状结构、串珠样结构,间质疏松,富含血管。
    (2)皮脂腺腺瘤(sebaceous adenoma):肿瘤细胞排列成皮脂腺细胞巢和管状结构。肿瘤细胞分化好,细胞巢周边细胞胞浆少,细胞呈梭形,中心细胞胞浆呈蜂窝状,核大,圆形,可见核仁。有时可见鳞状化生和微囊形成,偶见大嗜酸性粒细胞化生。肿瘤间质的纤维结缔组织,可见局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细胞,但不形成淋巴滤 泡。
    (3)皮脂腺淋巴腺瘤(sebaceous lymphadenoma):多发生在腮腺,由胚胎发育中异位的皮脂腺细胞增生而来。此瘤构成除有增生的皮脂腺腺瘤细胞巢片外,间质内有大量的淋巳细胞,并可有淋巴滤泡形成。此瘤罕见,但也有恶性转化发生。
    (4)导管乳头状瘤(ductal papilloma):根据该瘤的病理形态可分为三个亚型:①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发生于涎腺和口腔黏膜上皮交界处的导管,其管腔内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形成结节状团块,向结缔组织推进式生长,也称为表皮样乳头状腺瘤。光镜下,界限清楚的内生性上皮团主要由表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并与表面上皮和正常导管相延续,可见单个黏液细胞或呈腺泡样聚集的黏液细胞,PAS及奥辛蓝染色阳性。间质的疏松的结缔组织,偶见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②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小叶间导管或排泄管,导管内柱状上皮或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乳头中心含有纤维血管性结缔组织。③乳头状涎腺瘤:是由黏膜表面上皮和涎腺导管上皮向外乳头状增生的同时也向内增生。肿瘤呈腺上皮和鳞状上皮双向分化的特点。腺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间可见黏液细胞和大嗜酸性粒细胞。
    (5)囊腺瘤(cystadenoma):可分为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前者腺腔扩大为不规则囊腔,腔壁有柱状或立方状腺上皮衬里,腔内有增生腺上 皮形成的乳头突人,乳头中央有结缔组织轴存在。后者在扩张的囊腔为黏液上皮细胞衬覆,偶也可有乳头形成突入腔中,构成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图2-6),腔 内充有脱落的黏液细胞及黏液。
   图2-6  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
图示扩张的腺样囊腔内有黏液细胞衬覆并有黏液细胞形成乳头突入腔中


小管状腺瘤图片01   02    03












皮脂腺淋巴腺瘤01  02   03

 参考资料01   02  03




 





(三)涎腺恶性肿瘤
    1.多形性腺瘤癌变( 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  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5% - 20%,最多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和腭部。
    【大体】肿瘤形态不规则,结节状,剖面良性部分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似瘢痕,癌变部分呈污灰色或鱼肉状,常见出血及大片坏死,界限不清,向周围浸润。
    【光镜】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学背景上可见恶性成分,恶性成分中以低分化腺癌(涎腺导管癌或非特异性腺癌)或未分化癌最常见。其他类型如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腺样囊性癌、鳞癌和涎腺导管癌等也有报道。良恶性之间存在移行区,可见癌细胞变性坏死,其间散在变性癌细胞。
    根据恶变程度,可将多形性腺瘤癌变分为三类:非侵袭性癌,是指癌变仍局限在多形性腺瘤内者;微侵袭性癌,是指癌细胞侵入包膜外小于等于1. 5cm者;侵袭性癌,是指癌细胞侵入周围组织大于1. 5cm者。



多形性腺瘤癌变图片01      






参考文献01    


2.腺泡细胞癌( acinic cell carcinoma)  此癌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超过83. 30-/0 [36],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多发于腮腺,小涎腺以腭腺多见。肿瘤有包膜,但不完整。
    【光镜】肿瘤由腺泡样细胞、闰管样细胞、空泡样细胞、透明细胞和非特异性腺样细胞构成。腺泡样细胞内含微嗜碱性酶原颗粒,核小,偏位。并根据瘤细胞类型和 排列方式,分为四种组织类型:实体型,以腺泡细胞为主,排列成腺泡状或片状,细胞团中可出现微囊、坏死、出血和钙化;微囊型,细胞之间形成大量微小囊状间 隙,是由细胞内空泡相互融合、细胞破裂,致使液体潴留形成;滤泡型,约占15%,癌细胞形成类似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周围由立方状细胞或矮柱状细胞构成,腺 腔内含均质嗜伊红物质。滤泡之间可见腺泡样细胞、空泡样细胞及非特异性腺样细胞;乳头囊状型,约占5%,以闰管样细胞为主,形咸单个或多个囊腔,增生上皮 呈乳头状突入囊腔。肿瘤间质有时可见胶原纤维玻璃样变及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腺泡细胞癌对淀粉酶抗体、d一糜蛋白酶抗体和Leu-MI抗原呈阳性反 应。
    图2-7腺泡细胞癌
图示癌细胞胞体宽大,胞浆嗜碱性呈细颗粒状,核圆形,瘤细胞常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排列


3.黏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30%.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大涎腺以腮腺多见,小涎腺以腭腺好发,根据瘤细胞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可分高分化(低度恶性)和低分化(高 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前者肿瘤多有包膜,但不完整,切面可有小囊腔,腔内为黏液。后者肿物无包膜,浸润生长,切面白色质致密。
    【光镜】  黏液表皮样癌是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黏液细胞构成。在高分化肿瘤中,黏液细胞丰富,占肿瘤细胞50%以上,常见黏液细胞构成腺腔及囊样腔隙,并有增生 的黏液细胞乳头突人其中,囊内有黏液及脱落的黏液上皮细胞。表皮样细胞成熟,无核分裂象。中间细胞较少。低分化者,肿瘤主要由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黏液细胞不足lO%,多单个散在于表皮细胞之间。对介于两型之间者可称为中分他型,为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与黏液细胞数 量大致相等混合而成,表皮细胞可有轻度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另外,在癌细胞之间有时可见异物巨细胞、胆固醇结晶裂隙等阳。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易与鳞状细胞癌混淆,特别当部分鳞状细胞癌细胞因胞浆富含糖原而透明时,更易误诊为黏液表皮样癌,可用Alcian blue染色鉴别。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有远处肺转移报道L38]。


4.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又称圆柱瘤( cylindroma),为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和腭腺。发生在舌下腺的肿瘤应首先考虑腺样囊性癌。肿瘤早期常侵犯神经,出现疼痛或麻木。
    【光镜】肿瘤由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构成。按瘤细胞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型。

   (1)腺样(筛状)型:瘤细胞排成不规则的上皮团块,其内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囊样腔隙,呈筛孔状,腔隙周围内衬肌上皮细胞。腔隙内含有PAS和 Alcian blue染色阳性的黏液样物质,呈网状,嗜酸性或嗜碱性,证实为蛋白多糖,并在腺样囊性癌的生长、增殖、远处转移及嗜神经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上皮团周边及囊样腔隙周围有肌上皮细胞环绕。
    (2)管状型: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管状结构的内层衬有导管细胞,外层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央为管腔,内含PAS染色强阳性黏液。由基底样细胞构成上皮条索,其间有复层立方细胞形成的腺管。在上皮条索及腺管周围有玻璃样变纤维组织环绕。
    (3)实性型:瘤细胞排成实性团块,其内常有灶状瘤细胞变性坏死相筛孔状腔隙形成。
    此三型结构常同时混合存在,称此为混合型。对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诊断,需与基底细胞腺癌相区别,后者瘤细胞形成实性细胞巢,巢排列紧密、间质稀少,巢周常有柱状或矮柱状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巢内瘤细胞较大,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常见,瘤细胞梁索及小管状结构少见。而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细胞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上皮团内有变性坏死和筛状囊腔。上皮团间有多量纤维结缔组织。另有报道,有以基底膜样物质和胶原纤维束玻璃样变为主,其间夹杂少量肌上皮细胞为主要表现的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图片01   02   03

   

5.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对该瘤命名较多,有终末导管癌、小叶癌、低度恶性乳头状腺癌,主要发生在小涎腺,而腭腺又是最多发生的部位,女性多见,发病最高为40-70岁。
    组织学特点是细胞形态一致,组织结构却具有多样性及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主要南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和导管腺上皮细胞构成,细胞较小,圆形或梭形,胞浆微嗜酸性,核深染,核仁不明显。癌细胞可形成小叶状结构、条索状结构,乳头状或小导管样结构。肿瘤生长缓慢,却侵袭周围组织,并常沿神经生长。约10%患者发生 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无远隔部位转移。
    此瘤与腺样囊性癌的区别是后者细胞小、核浓染、胞浆少、胞界不清。在组织形态方面,没有乳头状囊腺结构,也无瘤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或单一细胞条索排列。腺样囊性癌的间质胶原纤维致密,常发生玻璃样变。








参考文献01   

  


 



 


6.上皮-肌上皮癌(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此癌为一种罕见的肿瘤,发生率在涎腺肿瘤中不足l%.主要发生于腮腺及颌下腺,小涎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光镜】  肿瘤由腺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构成。可形成双层管状结构,内层为闰管样细胞,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浆嗜酸性红染,核圆形位于中央,外层为透明肌上皮细胞 呈单层或多层围绕,肌上皮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界不清,胞浆透明,核圆形,位于基底(图2-8)。在两层细胞之外,有基底膜环绕。此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局部浸润生长,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为lO%-20%,远处转移少见。
       图2-8上皮-肌上皮癌
  图示肿瘤由腺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围成腺管。其外周有透明肌上皮细胞环绕

    电镜及免疫组化可鉴别构成肿瘤的两种细胞。肿瘤因有透明性肌上皮细胞的存在,所以上皮-肌上皮癌应与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皮脂腺腺癌及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癌相鉴别,上皮-肌上皮癌除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两层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或双套管样排列外,外层肌上皮细胞对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myosin、actin和GFAP皆为阳性,而上述其他肿瘤因不含肌上皮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可区别。



上皮-肌上皮癌图片01 









7.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  是由一群形态单一的细胞构成的上皮恶性肿瘤,HE染色胞浆透明。镜下见肿瘤细胞由形态单一、大小不等、胞浆透明的多边形细胞构成,有时可见肿瘤细胞呈浅嗜伊红或嗜双色性胞浆。

8.基底细胞腺癌( basal cell adenocarcinoma)  此癌主要发生于腮腺,它与良性基底细胞瘤的区别是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图2-19),无包膜,可沿神经血管浸润生长。

         图2-9基底细胞腺癌
图示癌巢内细胞异型性明显,巢周常有栅栏状排列的矮柱状肿瘤细胞环绕



9.皮脂腺癌   皮脂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皮肤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眶周,且亚洲女性多发。

10.皮脂淋巴腺癌  罕见。是皮脂淋巴腺瘤的恶性型,发生于皮脂淋巴腺瘤中。

11.囊腺癌( cystadenocarcinoma)  大多发生于腮腺,小涎腺多见于颊黏膜、舌和腭部。
    【大体】肿瘤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剖面粉红色或灰白色,实性或有囊腔形成,大的囊腔内可见有乳头状突起,黏液、出血或坏死。肿瘤大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光镜】肿瘤细胞立方状或柱状,胞浆嗜伊红染色,核仁明显,有时可见细胞异型性和(或)分裂象。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一的囊腔样结构,有时可见充满黏液,癌细胞呈分支乳头状突入囊腔。另外可见癌细胞形成小的肿瘤性上皮岛或导管样结构。囊腔和小导管结构局灶性侵入神经、腺体、肌肉和血管。肿瘤间质的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玻璃样变较常见,其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肿瘤形态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十分相像,可借助于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相鉴别。与良性乳头状囊腺瘤的区别是乳头状囊腺癌无包膜,向间质浸润生长,乳头分级多,瘤细胞具有异型性。与其他含有乳头结构的肿瘤如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涎腺导管癌、腺泡细胞癌的区别,在于这些肿瘤内乳头只是肿瘤中多种组织结构之一,而在乳头状囊腺癌分支的乳头则构成了肿瘤的主体。


12.涎腺导管癌( salivary duct carcinoma)  中老年男性好发,主要发生于腮腺,纽织学与乳腺导管癌十分相似,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上皮团,上皮团中央坏死可形成粉刺样。也可形成扩张的导管样结构,内衬上皮有顶浆分泌;或导管上皮形成乳头状突起,缺乏纤维结缔组织轴心。有时乳头突起彼此连接成筛状。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可见,侵袭性强,可沿面神经侵袭颅内,常有远隔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死亡率为70%。肿瘤间质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富含胶原纤维,常见玻璃样变。另有报道涎腺导管癌同时伴骨硬化表现。

13.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s,not otherwise specified)  是指具有导管分化但缺乏任何其他已定义的涎腺癌的组织学特征。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或卵圆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散在透明细胞和大嗜酸性粒细胞。少量 嗜伊红沉积物和细胞外黏液。癌细胞排列成腺样或导管样结构,呈浸润性生长,但缺乏其他涎腺癌的特征。瘤细胞也可排列成细胞巢或条索状,或细胞岛,细胞岛之 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中低度恶性者有导管样结构分化,而高度恶性者导管结构较少。

14.黏液癌( myxocarcinoma)  涎腺少见的肿瘤,由立方状或矮柱状的黏液上皮细胞组成腺管或囊腔,管腔内充有黏液及脱落酌黏液细胞。

15.肌上皮癌(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也称为恶性肌上皮瘤,由WH01990年正式列为一独立的涎腺肿瘤,男女比例约为4:1,腮腺多见,其次为腭腺。镜下肿瘤由透明细胞、梭形细胞或浆细胞样细胞组成,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出血、坏死。此癌需与良性肌上皮瘤区别:前者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 (图2-10)。
    图2-10肌上皮癌     网上图片01 
图示肿瘤细胞排列成巢,胞浆透明,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


16.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涎腺原发鳞状细胞癌少,主要发生在腮腺,常为邻近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侵及腮腺或转移至腮腺内淋巴结发展而来,常来自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极罕见原发于涎腺导管上皮,这种肿瘤生长,浸润周围组织。

17.小细胞癌(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vglands)  罕见,以小的间变细胞增生为特征。

18.大细胞癌( large cell carcinoma)  罕见,由胞浆丰富的多形性细胞构成,缺乏其他特异性肿瘤的特征。

19.淋巴上皮癌(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淋巴上皮癌被认为是一种EB病毒相关的肿瘤,伴有明显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未分化癌。很少见,多发生于腮腺。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因纽特人、中国南方人和日本人多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边界清楚,核呈椭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异型性明显。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岛状或条索状结构。偶见鳞状化生。肿瘤间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伴有淋巴滤泡形成。

 

  淋巴上皮癌图片01   02   03


  参考文献01    02    

 



(四)其他涎腺肿瘤
    多发生在大涎腺,以腮腺多见,良性肿瘤有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在恶性肿瘤中,骨外软组织巨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肌源性肉瘤、恶性淋巴瘤,均可原发于涎腺内,其组织形态与全身其他部位发生者相同。


(五)转移性涎腺肿瘤
    多首先转移至腮腺内或颌下淋巴结,随着转移瘤的增大,与涎腺原发瘤相似,其中最多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他转移瘤可来自肺、胃肠、肾和乳腺。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