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1601-03 骨的组织学

2013-03-19 22:44 阅读(425) 评论(0) 分类:《诊断病理学》文待修

三、骨的组织学

    骨组织包括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细胞随其发育阶段可分为骨祖细胞、骨母细胞、细胞和破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中包括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

质,无机物中主要为骨盐。

    (一)细胞

    1.骨祖细胞( osteogenitor  cell)  又称前骨母细胞( preosteoblast),分布在骨内膜和骨外膜中,呈梭形,与纤维母细胞相似,胞浆有细小突起,胞核染色质细,着色浅淡,它可进一步分化为骨母细胞和骨细胞。

    2.骨母细胞( osteoblast)  为立方形,直径为20~50μm,胞浆丰富嗜碱性,胞核大圆或椭圆形,骨母细胞常呈带状排列,贴附在骨样基质表面,胞浆靠近骨样基质,胞

核在远端。骨母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小突起,且细胞间的突起互相连接成网,当骨母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后此突起就位于骨小管内,骨细胞则位于骨陷窝中。骨母细胞能合成前

胶原、黏多糖和糖蛋白并排出细胞外,构成骨基质的有机部分,骨母细胞将自身埋于基质中成为骨细胞,

    3.骨细胞( osteocyte)  骨母细胞逐淅成熟而成为骨细胞,骨细胞体积小,扁平状,位于骨陷窝内,骨细胞愈成熟体积愈小,陷窝愈宽,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愈少,示蛋白合成功能低下。

    4.破骨细胞  为骨吸收细胞,此细胞直径约30 ~100μm,平均20 ~30个核,贴附在骨表面,胞浆有纤细的指状突起伸入骨基质中称为皱褶缘,近皱褶缘处的胞浆中含

肌纤维蛋白微丝而细胞器较少称为透明带,其功能是使皱褶缘表面移动以控制皱褶缘的组织液循环。电镜下细胞器聚集在远离皱褶缘处,有大量线粒体及溶酶体,但内质网较

少。关于破骨细胞的来源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来自血源性单核细胞,有人认为来自前成骨细胞。

    以上四种细胞总称为成骨细胞系,成骨细胞系内的细胞可互相转化。

    (二)细胞外基质

    1.胶原  胶原占全部有机物的93%,由骨母细胞分泌,在骨基质中多为I型胶原,在软骨中多为Ⅱ型胶原。

    2.骨的非胶原蛋白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促使矿物质与胶原纤维结合的,另一种是促进骨形成和生长的。

    (1)骨钙素 (osteocalcin)  它依赖维生素K的存在而发挥作用,此特异蛋白是由骨母细胞合成并分泌,储存于骨和血浆中,它是反映骨母细胞活性的指标。

    (2)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  也是形成过程中的特异蛋白,它的作用在于促使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与胶原结合。

    (3)骨形态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  是对胶原酶有抵抗能力的蛋白多糖,能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转化,骨基质中的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有丝分裂并向骨及软骨转化,此即诱导成骨。

    此外,骨基质的非胶原成分中尚有各种生长因子,如骨生长因子( BGF)、软骨生长因子(GFI)、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ECD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FGF)和前列腺素等。

    除上述胶原及非胶原蛋白外,基质中还含有黏蛋白酶、矿物质、枸橼酸及水,其中矿物质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在成熟骨皮质中矿物质含量可高达86%,在脊椎动物中的矿物质主要为磷酸钙,全身99%的钙分布在骨中。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