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2002-02 中耳

2013-03-19 21:42 阅读(341) 评论(0) 分类:《诊断病理学》文待修

  二、中    耳
    (一)非肿瘤性疾病
    1.先天性异常  中耳可发生先天性脑膜囊肿或脑
囊肿及涎腺异位等,前者可能是由于颅骨发育缺
陷,脑膜或脑组织膨出于中耳引起的病变,可能是先
天性脑疝。
    2.中耳炎  中耳以鼓膜与外耳道为界,它藉咽鼓管
与咽部相通,后通乳突,内有膜与内耳相隔。中耳为复杂
的气室结构,被覆纤毛及非纤毛上皮,实际是上呼吸道的
    延续,上皮内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如支气管上皮一
    样,当有慢性炎症时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由于中耳为与
    咽部相通的盲端,而且结构复杂,故容易感染,一旦发炎
    较难治愈。
    从病因上中耳炎可以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前者可
    由化脓性细菌、霉菌及病毒等引起,后者如Wegener肉芽
    肿等。感染性化脓性中耳炎较常见。
    由于病因及病程不同病变亦不同。由化脓菌引起的为
    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由结核杆菌引起为肉芽肿性炎等。
    最常见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发生化脓性
    炎时,因渗出物不易排出,易转为慢性。慢性化脓性炎继
    发组织坏死,如骨组织坏死、渗出机化、上皮及间质增生
    等一系列变化。下面介绍与炎症有关系的几种常见变化。
    (1)鳞状上皮化生:中耳内纤毛及非纤毛柱状上皮
    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是中耳炎较常见继发变化。化生性鳞
    状上皮角质层脱落不能排出可能为炎症性胆脂瘤形成原因
    之一。
    (2)死骨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常继发中耳内小骨坏
    死,这点坏死骨不易吸收排出,又使炎症难以治愈。
    (3)炎性息肉:中耳炎性息肉也可称耳息肉(otic
    polyp)。常在慢性中耳炎基础上间质及上皮炎性增生所
    致。常位于鼓膜穿孔附近。上皮为纤毛或非纤毛柱状上皮
    或化生性鳞状上皮,间质呈慢性炎症,并有纤维或纤维组
    织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有时间质内有扩张腺体埋入。
    (4)胆脂瘤:胆脂瘤(cholesteat.oma)主要由角化物
    质构成,故又称角质瘤( keratoma)。95%以上病例有急
    性或慢性中耳炎病史,而且常同时存在慢性炎症(图20-
    26)。少数病例无中耳炎病史而且鼓膜完整。这种非炎症
    性胆脂瘤被认为是先天性。胆脂瘤是角化物质积聚引起的
    团块状病变。周围可见残存鳞状上皮及慢性炎症,有时可
    见多核巨细胞及较明显黄瘤细胞,形成黄色肉芽肿或胆固
    醇性肉芽肿结构。有时中耳叮见单纯胆固醇性肉芽肿,无
    角化物质及残存鳞状上皮。这种胆固醇性肉芽肿不一定是
    胆脂瘤,可能是陈旧性出血红细胞分解析出的胆固醇,陈
    旧性出血可能是中耳炎的结果,也可能是单纯外伤性或其
    他原因引起的中耳出血。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别胆脂瘤
    与单纯胆固醇性肉芽肿( cholesterol granuloma)。胆脂瘤
    有时较大,可扩散到颈部软组织、颅内‘”及乳突内。
    胆脂瘤,特别是较大胆脂瘤可影响炎症的治愈,角化
    物质及其分解物质本身可继发炎症及癌,而且常促进骨质
    的破坏吸收等,故需作外科切除。
    耳科胆脂瘤除中耳外,也可见于外耳及乳突等处。
    中耳有时可见一些特殊类型炎症,如结核、霉菌感
    染、Wegener肉芽肿以及软斑病381等。中耳发生软斑病与
    其他部位发生的软斑病相似。
    (二)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图20-26中耳胆脂瘤
少量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1.副节瘤  中耳副节瘤,又称为颈静脉副节瘤
( paraganglioma of the middle ear or jugular paraganglioma)、
中耳化感瘤以及颈静脉球瘤等。是一种来自中耳或颞骨区
域肾上腺外副节组织的良性肿瘤,为中耳最常见的肿
瘤。此瘤常见于颈静脉球区、中耳、外耳道以及咽鼓
管周围I40 -,常常局部浸润性生长,可破坏邻近的结构,
如颞骨和乳突等。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中耳副节瘤极
少具有功能。
    【光镜】  肿瘤血管较丰富,窦样血管或厚薄不一的
血管纤维间隔之间为肿瘤细胞巢( zellballen),细胞巢不
规则,界限不甚清楚,细胞较颈动脉体瘤的主细胞小。细
胞巢主要由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的主细胞构成,核染
色质细腻,胞浆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巢的周边绕以
嗜碱性的梭形基底细胞。但后者在光镜下较难分辨(图
20-27)。有时肿瘤细胞较丰富,并有多形性,但不能作为
判断恶性的指征。恶性中耳副节瘤可转移到颈部淋巴结、
肺和肝脏。它们常具有一些提示恶性的组织学特点,
包括分裂像增多、细胞巢中央出现坏死和血管浸润等。通
过图像分析检测DNA倍体不能预测副节瘤的生物学行
为。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手术中挤压而导致中
耳或颞区的副节瘤没有明显细胞巢形成,这种情况并不少
见。此时可利用网织纤维染色来助诊。此外,有的肿瘤中
有致密的结缔组织间质,似乎显示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免
疫组化染色可帮助排除其他肿瘤:肿瘤内的主细胞CgA、
Syn阳性,基底细胞Sl00染色阳性。
    位于中耳的肿瘤较难完全切除,外科手术后常辅以放
射治疗,效果较好,很少转移,单纯手术切除再发率较
高。
    2.腺瘤肿瘤界限清楚,光镜呈腺样实性或梁状结
构,分化很好,细胞大小一致,核分裂很少,无坏死,要
注意与中耳腺癌鉴别。后者呈浸润性生长,异型性明显,
 图20-27中耳副节瘤
普通型,肿瘤细胞胞浆宽,呈上皮样,
    细胞之间有束状纤维血管
可呈腺样乳头状结构,核分裂易找,可有坏死,有时似甲
状腺腺样乳头状瘤。
    3.其他良性肿瘤  中耳可发生脑膜瘤和神经鞘瘤。
后者可能来源于听神经或面神经。少数神经鞘瘤可以是双
侧性(约8qo),也可伴有全身Von Recklinghausen's综合
征。此外中耳还可发生脂肪瘤、血管瘤、骨化性纤维瘤以
及血管球瘤等。
    4.中耳类癌及鳞癌  形态与生物学行为相似于其他
部位发生的类癌及鳞癌。
    5.腺癌中耳可发生分化较好的腺癌,似甲状腺或
支气管发生的腺癌或乳头状腺癌。要注意与腺瘤鉴别。
    6.转移癌邻近器官恶性肿瘤,如腮腺癌及咽部癌
等可以直接扩展到中耳。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肾
癌等可通过血行转移到中耳。
    7.其他中耳可以发生横纹肌肉瘤、淋巴瘤、血管
肉瘤、神经纤维肉瘤以及神经内分泌癌等。
    (刘从容 高子芬 廖松林)

 

上一篇:1900 皮肤 目录
下一篇:2002-01 外耳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