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2019-06-06 15:37  阅读(433)  评论(0)  分类:专业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原创: 徐连泉 医之本健康网 2019-06-03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如今人们谈癌色变,什么胃癌、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等,早已成了常见病、多发病,这样的病人谁都见过或是听说过。可是,有谁见过或听说过得“心癌”的呢?不瞒你说,就是我这个工作几十年,整天与“癌”打交道的病理医生,都没亲眼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周围的人谁得“心癌”了呢。

怎么会这样?是心脏不得“癌”吗?要说明这个问题,还得先从什么是“癌”,人为什么会得“癌”,以及心脏的组织结构说起。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大家通常所说的“癌”, 实际是所有恶性肿瘤的总称,既有医学上所说的癌,也有医学上说的各种肉瘤等。

医学上对癌的定义是: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命名方法:“生长部位+上皮组织+癌”。如肺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叫肺腺癌,食管鳞状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叫食管鳞状细胞癌。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则叫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肉、血管、骨、软骨等。命名方法:“生长部位+间叶组织+肉瘤”。如股骨骨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乳腺血管肉瘤等。有些肿瘤是约定成俗的命名,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各种母细胞瘤及霍奇金淋巴瘤、尤因肉瘤、恶性葡萄胎等。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这种异常增殖,是源于细胞遗传基因(DNA)的变化,导致细胞分裂增殖的过程中机体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致瘤因子包括环境因素和机体的内在因素。前者有化学致癌物质(如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的黄曲霉素,石油、煤烟、烟草烟雾中的多环芳烃类等)、物理致癌物质(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等)及生物致癌因素(主要是病毒,如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后者有遗传和免疫因素:一些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如乳腺癌、胃肠癌;免疫功能低下或不足时易发肿瘤。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另有少量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等。其被覆的上皮叫间皮。心肌细胞有一个区别于其它组织细胞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人出生后不再分裂增殖,其寿命与人的寿命一样。即使有的心肌细胞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坏死,存活的心肌细胞也不会像别的组织细胞那样,通过自身分裂增殖来补充代替坏死的心肌细胞。没有细胞的分裂增殖,自然也就不会得肿瘤了。

你见过谁得“心癌”吗?

当然心脏并不仅仅是由心肌细胞构成,还有前面所说的少量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及被覆的间皮等,这些都是可以发生肿瘤的,如纤维肉瘤、血管肉瘤、间皮瘤、恶性间皮瘤等。但因为这些组织占比较小,尤其心脏位于躯体的核心位置,主要起“泵血”的功能,不像鼻咽、口腔、食管、胃肠、肺、皮肤及生殖道等器官那样,直接遭受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流经血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又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不断“净化”处理,对心脏的影响较小,因而发生肿瘤的机会也就更少。据统计,心脏原发肿瘤的检出率在0.0017%-0.33%之间,差不多10万个人里才有一个人可能患上心脏肿瘤,多数还是良性肿瘤。继发肿瘤相对多见,大约是原发肿瘤的20-40倍。这其中很多人生前并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尸检中发现,所以临床中出现“心癌”就非常罕见了。

作者简介

徐连泉:男,51岁,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德州市病理学会委员,德州市病理质控委员会委员。


擅长撰写病理相关文章及时事评论,作品散见于《中国社区医师》、《家庭健康》、《健康报》等20余种报刊、杂志及网站。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