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邵峰院士寄语北大毕业生:做简单纯粹的自己
来源:新华社
中科院院士寄语北大毕业生:做简单纯粹的自己
7月5日,几位北京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前自拍留念。当日,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共有三千多名本科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魏梦佳)5日,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作为北大校友,我国目前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在致辞中寄语毕业生:“回归根本,做简单纯粹的自己”。
邵峰说,和前人相比,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和自由,但也更加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大量信息及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你们也可能很容易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作为学长,我想提醒你们的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排除干扰,做最简单合理的推断,你们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事实上,最简单的、最纯粹的往往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持久永恒的。”
邵峰于1991年进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他说,大学毕业时,他就从自身性格特点出发,树立了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规划。基于“人对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对健康的追求是永恒的,但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的“简单想法”,原本从事化学研究的他毅然决定转向生物学领域进行研究。
大学毕业后,邵峰选择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学习研究生物物理和蛋白质结构,在密西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转向了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2005年回国后,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先是建成了病原细菌感染的遗传研究体系,后又拓宽至分子免疫学及相关疾病研究。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年仅43岁的邵峰成为最年轻的新科院士。
“回顾20年来的职业发展经历,其中有被动的坚持,但更多的是自己主动、甚至可以说固执的坚持。”邵峰说,“我坚持了最初的自我判断和事业选择,坚持做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坚持向疾病相关基础医学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坚持不投机、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当然,坚持也意味着在众多选择和诱惑面前有所放弃。邵峰告诉师弟师妹,为达到目标,他曾放弃了在生物物理所继续研究一年即可拿到博士学位的机会,在密西根大学也曾放弃可让他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的机会,而选择了一个不确定能否毕业但研究方向更符合目标的实验室。之后,他放弃了留美,选择回到中国继续研究。几年前,他将实验室的研究重心从已做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细菌感染方向转到没有基础且并不熟悉的免疫学。
“其实,我的这些选择和放弃都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判断,简单又纯粹。”邵峰坦言,由于“急于求成”“担心失败”,他也曾做出错误选择。例如,在选择博士后实验室时,他做了大量调研,各方面反复权衡,但最终还是选错了,差一点毁了学术前途。“究其原因,就是我担心失败,不再把科学研究内容作为选择的最重要依据,而完全受安全感和功利心所驱使。”
因此,邵峰认为,回归根本,做一个简单纯粹的自己,不仅是做好研究的必需品质,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很多时候,人们会不知不觉忘记初衷、忘记本职、忘记应担负的责任,不再遵循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总想走捷径或故意绕弯子,从而把人和事弄得很复杂,导致自己纠结甚至痛苦,令周围的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个社会也因此乱象丛生,是非观和价值观不清。”
“同学们,回归根本,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我相信这将有助于你们的成长,也会有助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有序和健康。”邵峰如是说。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