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咽
第一节 慢性扁桃体炎
病变:
1.肉眼 扁桃体肿大,被膜完整,表面可见瘢痕,隐窝口不洁。
2.镜下
⑴隐窝:①表被的上皮常增生,可有溃疡;②隐窝内可见炎性渗出物,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角化物和菌落等;③开口可闭塞,积聚其中的内容物可形成潴留囊肿。
⑵固有膜:①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活跃,有吞噬现象;②血管增生,继发闭塞性脉管炎;③纤维组织增生,少数病例可见软骨化生和骨化生。
第二节 鼻咽纤维血管瘤
特定地发生于鼻咽部,多认为来自颅底的蝶骨、枕骨骨膜,也有认为来自颅底、腱膜。或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概括了本病的特征)。
(一)临床要点 ①反复大量鼻出血,伴鼻塞、耳闷,时有头痛;②肿瘤可向邻近器官蔓延,侵及鼻腔、鼻窦、眼眶和颞窝等,出现面颊隆起、视力减退等;③很少恶变。
(二)病变
1.肉眼 肿瘤多为不规则分叶状,无完整包膜,棕红色;切面呈条索状,质坚韧,其间有数量不等的小血管。
2.镜下 ①主成于纤维组织和血管,表被黏膜;②含有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③纤维组织常不成束,纵横交错排列,偶尔可发生黏液样变性;④瘤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分裂象;⑤纤维组织之间散布着很多血管:管壁薄,很少平滑肌,无弹力纤维,内表面被覆1-2层内皮细胞,管腔常扩张或因受挤压而呈狭窄分支状或裂隙状;⑥恶变时,形似纤维肉瘤;⑦免疫组化染色:雄激素受体阳性;⑧需与纤维型息肉鉴别。
第三节 鼻咽癌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8位;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南方各地发病率较高。
(一)致病因素 ①EB病毒感染;②环境与饮食因素;③遗传因素。
(二)临床要点 ①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2%;②高峰年龄40-60岁,男性居多;③好发于鼻咽顶、咽隐窝和耳咽管隆突;④回缩涕带血、鼻塞、鼻出血等;⑤耳闷、耳鸣、耳溢液、耳痛、耳聋等;⑥头痛,复视、斜视、失明,脑神经麻痹等;⑦颈上深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42%病例);⑧晚期,可见颅底骨破坏、脑神经受侵犯和远处转移等相应病症:最常为复视(展神经麻痹)、眼球固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麻痹),其次为面部麻木(三叉神经受累及);⑨颈部肿物压迫神经时,出现吞咽困难(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受累及)、软腭麻痹(吞咽神经受累及)、声音嘶哑(迷走神经受累及),舌偏斜(舌下神经受累及)等。
(三)病变
1.肉眼 ①结节状;②菜花状;③糜烂型;④黏膜隆起型;⑤溃疡型;⑥浸润型(内生浸润为主,外观无明显病变)。多兼呈外生和内生。
2.镜下
⑴类型:①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分化型,混合型);②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⑵非角化性癌:①曾称为淋巴上皮癌;②不属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③对于放射治疗敏感;④分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
1)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①较常见类型;②瘤细胞界限常不清楚(合体细胞样);③核大、圆或卵圆(曾称“大圆形细胞癌”),染色质细致、稀少呈空泡状,核仁较明显(曾称“泡状核细胞癌”),可见巨泡状核癌细胞;④偶见少数角化性癌细胞(甚至角化珠)、腺腔样空隙;⑤大未分化癌细胞肥梭形,合体样(“梭形细胞变型”);⑥核分裂象多,Ki-67阳性细胞率高;⑦间质可有淀粉样物沉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大量浸润时,曾称“淋巴上皮癌”),肉芽肿,透明变性或黏液样变;⑧需与淋巴瘤鉴别。
2)分化型非角化性癌:①较少见;②肿瘤细胞常较小,多呈椭圆形、梭形或多角形(无泡状核细胞、大圆细胞),界限清楚(无合体细胞);③巢、索或片状排列;④可呈“基底细胞样变型”(癌巢周边肿瘤细胞呈基底细胞癌样排列)、“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变型”、“梭形细胞变型”;⑤假腺腔形成(淀粉样物沉积);⑥鳞状上皮分化,有或无细胞间桥。
3)混合型非角化性癌:兼有未分化型和分化型形态,并且两型各不占优势。偶尔含有少量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
⑶角化性鳞状细胞癌:①呈现角化癌细胞、角化物、细胞间桥和角化珠;②对于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较差,据认为预后比非角化性癌差;③分为普通型和变型。
1)普通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①依角化、细胞间桥的程度分为高分化(最常见)、中分化、低分化;②低分化者,呈梭形细胞鳞癌,具有细胞间桥;③多形细胞变型(间变型鳞癌),肿瘤细胞显著异型性(核巨大、深染、形状怪异),多见于放疗后;④透明细胞型,肿瘤细胞胞质富含糖原(需排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
2)变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①疣状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疣状癌);②腺样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癌巢内棘细胞松解形成假腺腔或假囊腔,需与腺癌鉴别);③基底细胞样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需与腺癌鉴别)。
⑷间质反应:①血管和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显著、形成瘢痕样组织者,预后可能差些);②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浆细胞数量较多者预后可能较好些);③可有肉芽肿形成。
(四)扩散途径
⑴直接蔓延:①向前经后鼻孔侵犯鼻腔、鼻旁窦;②向上经破裂孔或破坏颅底骨组织侵犯颅内;③经耳咽管咽口侵犯中耳;④经眶下裂侵犯眼眶。
⑵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腔淋巴管丰富,鼻咽癌常于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50%以上鼻咽癌患者是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所致的肿物就医。一侧的鼻咽癌可发生对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转移;随着病程发展,肿瘤可向颈下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常为首发病征。鼻咽癌处于亚临床状态(原发灶很小或仅为黏膜下浸润而无相应局部病征)时便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高度考虑来自鼻咽癌”后,有的病例仍需经多次鼻咽部活检才发现原发灶。
⑶血行远处转移:发生率为4.8%-27%,多转移至骨、肺、肝等处。
第四节 嗅母细胞瘤
由鼻顶部嗅黏膜发生,质软,灰红色,易出血。浸润和破坏局部结构。罕见。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