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肾

2015-11-23 10:36  阅读(389)  评论(0)  分类:专业

第八节 肾腺瘤

()概述  ①来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②常发生于肾硬化或长期血液透析者;③多为男性;④多在肾切除手术或尸检时发现;⑤有时很难与肾腺癌鉴别(应慎诊)。

(二)病变

1.肉眼  ①位于肾皮质(较浅表);②多单发,常很小(直径一般小于25px,多为1-6mm),灰白至棕黄色;③界限清楚,有或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④偶为囊性。

2.镜下 

⑴瘤细胞:①肾小管上皮样,较一致的立方形(可柱状或多边形);②胞质较少,嗜酸或嗜碱性,不透明或很少透明;③核圆、居中,无异型性和核分裂象。

⑵瘤细胞排列:①乳头状(乳头状腺瘤);②乳头状伴有腺泡状、管状结构(管乳头状腺瘤);③乳头囊状。

⑶乳头状瘤的诊断指标:①直径不超过5mm;②具有乳头状、管乳头状结构;③不呈现肾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或集合管形态。

⑷提示为恶性的指标:①肿瘤直径大于75px(小型肾细胞癌可以很小);②瘤细胞异型性(呈现肾细胞癌形态);③浸润性生长。

 

第九节 肾嗜酸细胞腺瘤

()概述  ①良性肿瘤,可能来源于集合管插入细胞;②高峰年龄约70岁,多为男性;③多于影像学检查时。一般不恶变。

(二)病变

1.肉眼   ①界限清楚,无包膜;②直径可达300px;③多棕褐色,中央区可纤维化(放射状瘢痕),富含血管。

2.镜下

⑴瘤细胞:①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电镜显示富含线粒体;)②核圆、染色质匀布,核仁居中,偶见核分裂象;③呈实巢、腺泡、小管或微囊状排列。

⑵间质内细胞较少,透明变性。

 

第十节  肾细胞癌

来源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成人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与吸烟有关。

()临床要点   ①发病均龄52岁(20-78岁);②男性居多;③无痛性血尿,腰痛,季肋部肿物;④全身性病征:体重下降,腹痛,发热,高血压,贫血,红细胞增多,高血钙等。

(二)基本类型及其病变

1.肉眼  ①多位于肾上极,球形或分叶状,界限清楚(假包膜)或大范围浸润性生长,直径多大于75px(可大于250px);②切面,黄褐或橙黄色,坏死、出血,呈杂色斑驳样,可囊性变、钙化;③多单发,偶为多灶性。

2.镜下

⑴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最常见类型。肿瘤细胞:①立方、柱状或多边形,界限清楚;②胞质透明(非泡沫样,含糖原、脂质),偶含透明滴、含铁血黄素;③核小、圆形、居中、深染、无核仁;低分化癌者,核大、多形、核仁明显,多无核分裂象;④密集性腺泡、管状排列,可囊状排列,具有基底膜;⑤癌巢间隔狭窄,围以薄壁毛细血管,几无纤维组织(形似内分泌腺,具有诊断提示意义);⑥可散在胞质嗜酸性的癌细胞。

⑵颗粒细胞性肾细胞癌:较常见类型,预后差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比较,肿瘤细胞:①胞质丰富、含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又称暗细胞);②核现异型性,较大(大小不等,可见畸形巨核),圆或卵圆形,深染,核仁清楚,可见核分裂象。

混合细胞性肾细胞癌:由数量大致相等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的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性肾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CK8(或CK18)、EMA、CEA阳性,vimentin阳性。

⑶嫌色性肾细胞癌:少见类型。低度恶性,预后可能好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1)肿瘤细胞:分两型。①I型(典型)瘤细胞:胞质丰富、网絮状、淡染(近于透明,不若透明细胞癌者空亮)、气球样,胞膜很清楚(较厚);②II型(嗜酸性)瘤细胞:胞质较少、弱嗜酸性、细颗粒状,核周空晕(具特征性);③两型细胞核基本一致,异型性较明显:圆或椭圆形,居中,多中等大,小核仁,瘤巨细胞,常见核分裂象(有别于嗜酸性细胞腺瘤);④Hela胶体铁染色:胞质阳性(亮蓝色,主要为I型瘤细胞);⑤免疫组化染色:CK8(或CK18)、EMA、CEA阳性,vimentin阴性。

2)肿瘤细胞排列:①实片、腺泡状;②偶尔管状、筛状、乳头状。

3)间质:①薄壁血管和少量纤维组织;②可大范围透明变性瘢痕。

⑷肉瘤样(梭形细胞)肾细胞癌:少见类型。预后很差。①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兼呈癌和肉瘤样结构;②可含透明细胞癌或颗粒细胞癌区域;③免疫组化染色:各型肿瘤细胞呈CK和vimentin阳性。

⑸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少见类型。预后较好。①呈现大小不等多发性囊肿(因腺癌腺腔扩张所致);②胞质透明的癌细胞衬覆于囊壁,并位于囊肿间隔内;③需与多囊肾、透明细胞肾腺癌囊性变等鉴别。

⑹乳头状肾细胞癌:较少见类型。生长缓慢,预后较好。①肿瘤呈乳头状囊腺性结构,乳头结构或由乳头吻合形成的乳头管状结构大于肿瘤组织的50%;②主要为多级性真性乳头,可见无纤维轴心的簇状乳头;③乳头轴心含多量泡沫样巨噬细胞;④乳头轴心和乳头之间可见砂粒体;⑤免疫组化染色:CK7、EMA阳性。

 

第十一节  肾母细胞瘤

(一)概述  或称Wilms瘤。①来源于肾胚基细胞的恶性胚胎性肿瘤;②绝大多数年龄<10岁;③腹部肿物;④腹痛,血尿;⑤偶现贫血、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⑥分期低、分化好者预后可较好;⑦多单发,可累及双肾(5%)。

(二)病变

1.肉眼  ①圆形,实性,分界清楚(假包膜),较大(平均直径300px);②切面灰粉色,质软,细腻(鱼肉状),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2.镜下  ①小圆、卵圆形细胞(胞质稀少,核染色质粗糙),呈索状、结节状聚集或弥漫性分布,散在于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中;②低柱状、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可呈鳞状、黏液性或纤毛上皮分化),形成原始小管(可囊性扩张);③梭形细胞和黏液样细胞(胚胎性间叶成分),常显恶性(梭形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形态,可含平滑肌、软骨、骨和神经组织等。

 

第十二节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一)概述  ①位于肾内或肾旁,偶见于淋巴结、肝和纵隔;②约1/3-1/2病例伴发结节性硬化,少数伴发淋巴管肌瘤和淋巴管肌瘤病;③女性多见;④多为单侧,可双侧(较常伴发结节性硬化);⑤无症状,或致腹痛、发热、寒战、血尿、广泛出血(继发于破裂);⑥恶变、转移者罕见。

(二)病变

1.肉眼  ①单个或多个肿物,直径6-375px;②与肾实质分界清楚,无包膜,可伸入肾周脂肪组织;③切面黄色、灰白色,灶性出血。

2.镜下

⑴成于三种成分(不同比例组合):①成熟脂肪组织(可轻度多形性);②中等大小的弯曲血管(厚壁,弹力纤维少或缺如);③不规则的平滑肌束(可呈多形性)。

⑵髓外造血或肿瘤血管内生长(极少数病例)。

⑶PAS染色(淀粉酶消化后):肿瘤细胞胞质呈现特殊类晶体(不见于HE染色)。

⑷免疫组化染色:HMB45阳性。

⑸需与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