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激酶区复制的故事

2018-07-16 02:52  阅读(714)  评论(0)  分类:专业

201711Gay[1]ESMO年会上发表了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激酶区复制(kinase domain duplicationKDD)的大规模临床测序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14200名晚期肿瘤患者,采用CGP检测184-406个肿瘤相关的基因,其中KDD 具有598(0.62%),其中BRAF-KDD21.23%127/598),EGFR-KDD19.23%115/598),FGFR3-KDD15.72%94/598),FGFR1-KDD6.67%40/598),RET-KDD6.19%37/598),ERBB2-KDDPDGFRA-KDD各占5.85% (35/598), FGFR2-KDD 4.68% (28/598), MET-KDD3.18% (19/598), ROS1-KDD2.34% (14/598), ALK-KDD2.17% (13/598), KIT-KDD NTRK1-KDD各占1.34% (8/598), FLT3-KDDFGFR4-KDDERBB4-KDDPDGFRB-KDDNTRK2-KDD3.34% (20/598)

20162月,Klempner[2]在《JAMA Oncol》上报道了1例罕见的BRAF-KDD,患者是一位30多岁女性,该患者位右腮腺腺泡细胞癌,接受了化疗。后疾病进展,颈部、肺部及肝脏发现转移,原发灶活检结果显示其具有BRAF-KDD,随后应用了瑞格非尼治疗,肿瘤发生显著缩小,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至文章发表时已维持超过12个月。

20175月,《Nat Med》杂志发表一篇重量级文章,纪念MSKCC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用MSK-IMPACT方法,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测序研究,他们对1万多名晚期癌症患者,接近300多种肿瘤进行基因二代测序,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注释、病理等方面的信息,其中EGFR-KDD 3例,非小细胞肺癌占0.13%2/1563),且均为肺腺癌;胶质瘤占0.19%1/512),为胶母细胞瘤[3]

20185月,Wang[4]GAP会议上首次报道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KDD现况,他们对3279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二代测序,其中EGFR-KDD1例,占0.07%1/3279)。患者是一位63岁不吸烟的女性,确诊肺腺癌,二代测序发现EGFR-KDD, 同时具有PIK3CG p.R839C NTRK2 p.P50Lfs*14突变,术后3周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疗效评估达到疾病稳定,至数据报道时已维持13个月。

20183月,Plenke[5]在《Clin Cancer Res》上报道了1MET-KDD,患者是一位60岁男性,诊断为ALK融合肺腺癌,接受了化疗后疾病稳定,后应用了色瑞替尼治疗,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维持了3个月后疾病发生进展,二代测序发现新增MET-KDDALK融合仍存在。患者在服用克唑替尼后,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并维持了3个月。

EGFR-KDD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被报道并且被证明具有致瘤性,但人们对受体失调的分子基础知之甚少[6]201510月,Baik[7]在《J Thorac Oncol》上首次报道了1EGFR-KDD的肺癌患者,其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表现出良好、持久的疗效。患者是一位45岁吸烟的女性,1995年诊断为肺腺癌,行左下肺叶切除术。1999年疾病复发,接受了化疗后,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2003年,患者开始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且其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009年疾病进展行化疗,2009年底,患者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疗效评估达到疾病稳定2012年疾病出现缓慢进展,活检结果显示EGFR基因突变(L858RL861Q19delG719XT790MS768I20.ins)均为野生型。患者继续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直至2014疾病再次进展,活检并行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KDDT790MCTNNB1 S37C突变,同时分析了当年的手术标本,也发现EGFR⁃KDD,但无EGFR T790MCTNNB1 S37C突变。

201511月,Gallan[8]在《Cancer Discov》上也报道了1EGFR-KDD,患者是一位33岁不吸烟的男性,患有晚期肺腺癌,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其具有EGFR-KDD,随后患者在接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应用了阿法替尼治疗,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并维持了7个月。

20166月,Kemper[9]Cell Rep》上发表了关于黑色素瘤BRAF V600EPDX模型研究,组织来源于维罗非尼治疗前和维罗非尼耐药后的89例患者。他们在PDX细胞裂解物中筛选出具有异常分子量的BRAF蛋白,发现了BRAF -KDD,证实BRAF -KDD是对维罗非尼耐药机制之一。

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首要手段,也是二代测序在肿瘤临床中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运用的优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老药新用得到很好的体现。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已知基因常见状态改变,如点突变,融合或扩增,也可以发现已知基因少见变异,如某些激酶区的复制(KDD)等,这更能精确的指导临床治疗,从而使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激酶区复制的故事

作者:张曲霞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