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外分泌胰腺

2015-11-16 11:30  阅读(426)  评论(0)  分类:专业

第一节 胰腺炎

一、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腹痛,休克,肾衰竭,腹膜炎,腹腔积血,血、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血液钙、钾、钠离子水平下降。

()病因  胆石、酗酒及其他。

()病变

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胰腺间质炎性水肿、轻度脂肪坏死。

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组织大片出血、坏死,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胰腺内外脂肪组织坏死。

 

二、慢性胰腺炎

胰腺因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进行性破坏。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糖尿病、上腹痛等。

()病因  酗酒、胆石及其他。

()镜下病变  胰腺腺泡萎缩、导管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胰管内结石。

 

第二节  黏液性囊性肿瘤

一、黏液性囊腺瘤

()临床要点  ①多为女性;②发病峰龄为49岁;③较小的肿瘤常无症状。

(二)病变

1.肉眼  ①好发于胰体、尾部,圆形,分界清楚;②切面:单囊或多囊,内含黏液,囊壁可见乳头或实性结节、钙化。

2.光镜  ①囊壁内衬单层高柱状黏液上皮细胞,可形成乳头,无异型性或轻度异型性;②可散在内分泌细胞(约半数病例);③上皮下为卵巢间质样间质。

 

二、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伴中度非典型增生)

光镜病变:黏液性囊腺瘤囊内壁衬覆的黏液柱状上皮细胞中度非典型增生(假复层排列,核拥挤、轻度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大多数核仍在基底部)。

 

三、黏液性囊腺癌

光镜病变:囊壁内衬明显异型的高柱状黏液上皮,核复层排列,核分裂象多,形成不规则乳头或分枝状乳头,失去纤维血管轴心。分为非浸润型和浸润型。

 

第三节 管内乳头状肿瘤

1.导管内乳头状腺瘤。

2.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腺瘤。

3.导管内乳头状癌。

 

第四节 实性-假乳头肿瘤

()临床要点  ①多见于年轻女性;②可腹部不适、腹痛,偶尔有黄疸;③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④多良性;少数病例发生转移。

(二)病变

1.肉眼  ①孤立性肿物,较大(平均直径8-250px),多分界清楚;②切面实性,常出血、坏死、囊性变,可钙化。

2.光镜  ①肿瘤成于比较一致的小至中等大多角形细胞;②瘤细胞片状聚集性,或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假乳头状排列(乳头轴心常黏液变性);③核染色质匀细,常有核沟或呈锯齿状;④实性区可散在泡沫细胞或围绕胆固醇裂隙的异物巨细胞;⑤结缔组织条索透明变性并可钙化甚至骨化;⑥免疫组化染色: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NSE、波形蛋白和孕激素受体阳性;内分泌标记物阴性。

 

第五节 导管腺癌

()临床要点  ①为最常见的胰腺癌类型(占80%-85%);②最常位于胰头(60%-70%),次为胰体(约20%),胰尾者少见(5%);③好发于老年人,男性较多;④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病征;⑤可腹痛、消瘦,胰头癌可出现梗阻性黄疸;⑥少数可表现为胰腺炎、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低血糖、高钙血症、糖尿病等;⑦影像学显示胰腺占位;⑧预后差。

 

(二)病变

1.肉眼  ①肿瘤界限不清,质硬韧,切面灰白或黄白色;②胰头肿瘤多浸润胆总管,致其狭窄、阻塞;③肿瘤可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

2.光镜  ①腺癌,含数量不等的黏液;②高分化者以导管样结构为主,黏液多,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5/10HPF;低分化者以实性细胞团、巢为主(仅见腺腔样裂隙),黏液少,显著核异型性,核分裂象>10/HPF;中分化者介于高、低分化者之间;③间质丰富,大量纤维组织围绕腺管呈同心圆状排列;④常侵犯神经。

亚型:①未分化癌(瘤细胞明显多形,大小不等,无腺腔结构,或以梭形细胞为主;②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未分化癌(多形性瘤细胞间散在破骨细胞样巨细胞);③黏液癌[肿瘤含大量黏液(>50%)];④印戒细胞癌;⑤鳞状细胞癌;⑥腺鳞癌;⑦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导管腺癌成分和内分泌癌成分都不少于20%)。

 

第六节 腺泡细胞癌

()临床要点  ①少见(占胰腺癌的1%-2%);②多发于中老年男性;③多位于胰头;④可腹痛、消瘦、恶心、呕吐等;⑤可首先表现为多关节炎、皮下脂肪坏死;⑥影像学显示胰腺占位;⑦常侵及周围器官,如十二指肠、胃、脾、腹膜等。

(二)病变

1.肉眼  ①较大的结节状肿物,平均直径约250px(2-750px),界限清楚(部分有包膜),质软;②切面分叶状,黄褐色至红色,明显出血、坏死,伴多囊形成。

2.光镜  ①瘤细胞腺泡状排列,常伴小梁或实巢状排列或微腺样排列;②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顶端呈PAS染色阳性、黏液染色阴性;核圆形、常居于基底,核分裂象1/10HFP;③实性区提示低分化,胞质少,核多居中;④富瘤细胞区域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分叶结节状。常见出血、坏死;⑤可含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量>瘤细胞的1/3时,称为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⑥免疫组化染色:α1-胰蛋白酶、α1-糜蛋白酶等明显阳性,CK8、CK18阳性。

 

第七节 胰母细胞瘤

()临床要点  ①罕见;②常发生于儿童,平均4岁(1-8岁);多为男童;③腹部肿物为主;④可腹痛、腹泻、呕吐、消瘦;⑤血清AFP可升高;⑥影像学显示上腹部、胰腺区分叶状肿物,多位于胰头、胰体。

(二)病变

1.肉眼   ①孤立性实性大肿物,直径7-300px,界限清楚;②切面常呈出血、囊性变。

2.光镜   ①瘤细胞较一致,呈腺泡状、腺样或实性排列,腺腔内少量PAS阳性物;②常散在鳞状细胞巢和原始上皮成分,数量不等的核分裂象;③偶含间叶成分(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软骨等);④纤细的纤维性间质分隔肿瘤组织呈分叶状;⑤免疫组化染色:α1-抗胰蛋白酶阳性。

 

第八节 囊肿

一、假囊肿

①因胰腺炎症(最常见)或创伤等引发局部坏死、液化所致的纤维性包裹;②占胰腺囊性病变的80%;③可多发性;④囊壁成于炎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内表面无上皮衬覆;囊内容为出血、坏死物。

 

二、潴留性囊肿

①胰管因狭窄、结石或黏液栓阻塞所致的囊性扩张;②多位于胰尾,较小(直径1-500px);③囊壁成于纤维组织(常有炎细胞浸润、出血,可钙化),内表面衬覆胰腺导管上皮(可脱失)。

 

三、寄生虫性囊肿

①包虫(棘球蚴)、蛔虫、华支睾吸虫和阿米巴原虫等引起的胰腺慢性炎症,可致胰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②囊壁内可见虫卵、虫体或寄生虫性肉芽肿。

 

四、先天性囊肿

①常为多发性(成于许多直径2-75px的小囊,可占据胰腺大部甚至整个胰腺);②单房或多房;③囊内含清亮浆液;④薄层纤维性囊壁,内面光滑、衬覆单层非黏液性扁平或低立方上皮;⑤常并发肝、肾先天性囊肿。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