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牙齿、颌骨

2015-10-28 11:39  阅读(263)  评论(0)  分类:专业

第一节 成釉细胞瘤

()临床要点  最多见的牙源性肿瘤。患者多为30-49岁,男性稍多。发生于下颌者约占80%(70%位于磨牙和下颌骨升支),上颌者占20%。多发生于牙槽骨外黏膜下的“外周性”成釉细胞。肿瘤多为单侧,偶尔双侧,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长大后可使颌骨膨胀,触压时有乒乓球感。牙齿因受肿瘤压迫而被吸收、松动和移位。X线检查显示单囊或多囊性透明阴影,边缘不整齐,呈切迹状;有的囊肿内含有牙齿。

()病变

1.肉眼  肿瘤发生于颌骨内,呈膨胀性生长,使骨皮质变薄,并可穿破骨质长入软组织内。肿瘤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00px(0.6-250px),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切面为囊性或实性,或囊、实兼有,囊内含黄褐色液体或胶冻样物。

2.镜下  由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可呈下列类型:

⑴滤泡型:最常见,分化较成熟。在结缔组织间质中可见分散的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上皮团,其外有基底膜包绕。该上皮团形似牙胚的成釉器,其边缘处的上皮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栅栏状排列;瘤细胞胞核椭圆形,位于远离基底膜一侧,核膜清晰,核下常见胞质空泡。上皮团的中央为互相吻合的星形或梭形细胞,形似成釉器的星网状层;该中央区常发生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性变)。

⑵丛状型:分化较好。瘤细胞呈不规则的团块或相互吻合的条索,其外周为柱状上皮,中央有较少量的星网状层,间质内可见囊腔形成。

⑶颗粒细胞型:部分或全部瘤细胞呈现颗粒细胞变,即瘤细胞较大,立方形、柱状或圆形,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有人认为本型是瘤细胞的变异型而非独立类型。

⑷棘皮瘤型:上皮团内有鳞化,可形成角化珠,又称角化型。一般发生于滤泡型内。乳头状角化型者很少见。

⑸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大量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其中散在小巢、索状排列的牙源性上皮。

⑹基底细胞型: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肿瘤间质为数量不等的纤维组织,有时可发生透明变性或黏液样变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瘤细胞呈CK强阳性。

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内含有成束的张力细丝,瘤细胞间以桥粒连接。在颗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

(三)鉴别诊断

1.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囊肿受炎性刺激后,上皮细胞继发明显炎性增生时,上皮细胞的钉突可相互吻合成网状,因而形似造釉细胞瘤。但后者上皮巢的边缘瘤细胞为柱状并栅状排列,胞核位于远离基底侧,胞质内呈现核下空泡,可资鉴别。

2.分化差的基底细胞型成釉细胞瘤难与基底细胞癌鉴别。应寻找高分化成釉细胞瘤的特征性形态确诊(必要时检查多部位切片)。这两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不同,也有助于鉴别。

3.分化差的棘皮瘤型成釉细胞瘤难与鳞状细胞癌鉴别。这两者的原发部位不同(前者原发于颌骨、后者原发于口腔黏膜),也应寻找高分化造釉细胞瘤的特征性形态确诊(必要时检查多部位切片)。

成釉细胞瘤基本上为良性,但有局部侵犯,易复发,可恶变。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与预后有一定关系:滤泡型和丛状型的瘤细胞分化较好,包膜多完整,尤其是仅为单囊者,经彻底切除预后较好;颗粒细胞型者弱处理不当,部分病例可发生浸润和转移;棘皮瘤型和基底细胞型分化较差,包膜多不完整,预后较差。

 

第二节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临床要点  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约2/3发生于下颌骨,1/3发生于上颌骨,偶尔发生于颌骨以外的牙龈黏膜。多位于磨牙或双尖牙处。X线显示单房或多房透明阴影,伴有不透光的分散斑点或含有埋伏牙。肿瘤切除后科复发,但不转移,经根治性手术者预后较好。

()镜下病变  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清楚,常有明显的细胞间桥,胞质丰富、嗜酸性、均质,胞核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泡状,核仁明显,核异型性常见,可见多核或巨核瘤细胞,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排列成大片、团块或条索,由结缔组织分隔。在瘤细胞内和间质中常见嗜酸性淀粉样物质沉着,并易继发钙化形成同心圆球状体,此乃本瘤的特征性病变。肿瘤也可继发大片钙化区。

 

第三节 间叶性牙源性肿瘤

一、牙源性纤维瘤

()临床要点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很少>21岁,无性别差异。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前者多位于下颌磨牙区,后者表现为下颌牙龈肿块。X线显示大囊或多囊状透亮区,并紧靠未萌出牙齿的牙冠或牙根。肿瘤切除后可复发,不转移,预后好。

()病变

1.肉眼  肿瘤境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或灰粉色。

2.镜下  中央型和外周型肿瘤皆成于交错编织的纤维结缔组织,外围型者更富于细胞。纤维组织内有散在牙源性上皮细胞条索或团块,形似牙周膜中的上皮剩余。该上皮细胞较小、立方形,胞质少,胞核深染,密集排列。上皮细胞团、索的中央区不见星网状层。肿瘤内可见牙骨质小体和钙化。

()鉴别诊断  与成釉细胞纤维瘤比较,牙源性纤维瘤具有更多成熟的胶原纤维,上皮细胞较少,且处于非活动状态,也可不见上皮细胞。

 

二、牙源性黏液瘤

()临床要点  多见于青壮年(60%发生于20-40)。无性别差异。较多见于上颌骨,生长缓慢。受累及的颌骨膨隆。X线显示蜂窝状或大小不等的多囊性密度减低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不易完全切除,易复发。

()病变

1.肉眼  常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半透明,胶冻样,质软,富于黏液。

2.镜下  肿瘤成于疏松的梭形细胞、星形细胞,瘤细胞胞质突起互相连接成网,网眼间为淡蓝色黏液基质,可见少量散在的牙源性上皮条索和钙化的圆形牙骨质小体。

 

三、牙本质瘤

()临床要点  很少见,良性,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磨牙区,X线显示界限清楚的透射区,其内有不同程度的阻射区,常与磨牙相连。肿瘤切除不完全时可复发。

()病变

1.肉眼  多位于颌骨内,与未萌出磨牙相连,为不规则单一肿块或数个小块,周围有结缔组织包绕。切面黄色,质硬。

2.镜下  于不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牙源性上皮和发育不良的牙本质。牙源性上皮圆形、立方形,呈细条索或小岛状排列。发育不良的牙本质(或骨样牙本质)与牙源性上皮紧密相邻。牙本质常显钙化不足。

 

四、牙骨质瘤

()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  真性牙骨质瘤。

1.临床要点  好发于25岁以下,男性居多。多见于下颌磨牙区和前磨牙区。X线显示斑点状阴影围以狭窄透亮带,常与牙根相连。

2.病变

⑴肉眼:颌骨内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直径数厘米,多与牙根部牙骨质相连,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似骨组织。

⑵镜下:由增生的牙骨质小梁连接成片,成熟的骨小梁内有牙骨质细胞和嗜碱性骨沉积,残存骨小梁和梁样骨质周边有许多牙骨质母细胞(形似骨母细胞),纤维性间质内富于血管。

(二)牙骨质化纤维瘤

1.临床要点  中年人多见,无性别差异。由牙骨质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区或磨牙区。X线显示不等量的中心致密物质伴境界清楚的透亮缘。

2.镜下病变  主要呈现纤维瘤形态;其中可见多数圆形或椭圆形深染的牙骨质小体,并可以增大、融合,形成小岛样牙骨质(不形成骨小梁),是具有重要特点的病变。

(三)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1.临床要点  常见于下颌切牙区,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常累及多个牙齿。X线显示病变与牙根尖相连,早期为界限不清楚的透射区,尔后中央部不透明,最后完全阻射,形成致密块。

2.镜下病变  早期,主要为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以后呈现成牙骨质样团块与编织状骨相混合,偶见骨小梁。

(四)巨型牙骨质瘤

1.临床要点  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变位于颌骨内,多发、对称。X线显示致密团块、呈分叶状,无透亮缘。

2.镜下病变  成于无细胞性牙骨质。

(五)牙源性纤维肉瘤

1.临床要点  极少见。多见于青年人。上、下颌骨均可发生。X线显示界限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切除后易复发,可转移。

2.病变

⑴肉眼:似纤维肉瘤。

⑵镜下:于纤维肉瘤背景中可见牙源性上皮。

 

第四节 混合性牙源性肿瘤

()牙瘤  是由造牙组织发生的高分化良性肿瘤,有包膜。肿瘤含有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由于这些组织的排列不同,又分为混合性和组合性牙瘤。

1.临床要点  以儿童和青年多见。上、下颌骨均可发生。混合性牙瘤多位于磨牙区,组合性牙瘤多见于切牙和尖牙。X线显示混合性牙瘤为不透光的混沌区,组合性牙瘤为许多小的牙点样结构。

2.组织学类型

⑴混合性牙瘤: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种组织混杂存在,形成不规则的坚硬肿块,不形成牙齿。

⑵组合性牙瘤:由上述四种组织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牙齿,多个牙齿样物聚集成一团块。

(二)成釉细胞纤维瘤  是一种真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良性,可发生肉瘤变。肿瘤由牙源性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但没有釉质和牙本质形成。

1.临床要点  多见于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4岁,性别无差异。多发生于下颌磨牙区。X线显示一界限清楚的囊性透射区。

2.病变

⑴肉眼:肿物有包膜,边界清,表面光滑,切面灰白、实性,似软纤维瘤。

⑵镜下:由牙源性上皮和幼稚间叶性纤维组织构成。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似成釉细胞,排列成条索或小岛,上皮团中央常无或仅少量星形网状细胞。间质为幼稚的疏松纤维组织。

3.鉴别诊断

⑴成釉细胞瘤:间质为成熟的胶原纤维,上皮细胞形成滤泡或条索、呈典型成釉器形态。

⑵牙源性纤维瘤:纤维成分较成熟,上皮细胞很少。

(三)成釉细胞牙瘤

1.临床要点  非常少见。常发生于儿童。多发生于下颌骨,常见于磨牙区。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透明阴影,可见不透明的斑块状区,也可含有埋伏牙。本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成釉细胞瘤相似。

2.镜下病变  呈现成釉细胞瘤和牙瘤的混合形态,是一种不成熟的组织牙瘤,间质为幼稚的疏松嫌我组织。

(四)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是一种混合性牙源性肿瘤。非常少见。

镜下病变:呈现成釉细胞纤维瘤和牙瘤的混合形态,易误诊为成釉细胞牙瘤。

(五)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   镜下形态与成釉细胞纤维瘤基本相似,但是,其中的牙源性上皮能诱导牙齿硬组织(牙本质或釉质)形成。当肿瘤中有牙本质形成时,称为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当有釉质形成时,则称为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六)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又称成釉细胞肉瘤。

1.临床要点  非常少见,来源于良性混合性牙源性肿瘤间质的纤维肉瘤变。多见于青年,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下颌。X线显示明显的骨破坏。肿瘤生长快,呈浸润性生长,    切除后易复发,易转移,高度恶性。

2.镜下病变  由牙源性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组成。牙源性上皮分化成熟,呈团块状或条索状排列。间叶成分发生恶变,主要成于明显异型的梭形细胞。

(七)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肉瘤  镜下呈现成釉细胞纤维肉瘤形态,伴有牙本质成分。

(八)成釉细胞纤维牙肉瘤  很少见。镜下呈现成釉细胞纤维肉瘤形态伴有牙本质、釉质和牙骨质形成。

(九)牙源性癌肉瘤  非常少见。形似成釉细胞纤维肉瘤,但其牙源性上皮也显著异型。

 

第五节  牙源性囊肿

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分为发育异常性囊肿和潴留性囊肿。

一、始基囊肿

又称单纯性滤泡囊肿。发生于牙胚发育的早期(硬组织形成前)。由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囊性变所致,不含钙化物。

(一)临床要点  常位于下颌骨第三磨牙区。多见于青春期。早期无症状,尔后颌骨肿胀、相邻牙齿移位。X线显示单囊或多囊性、界限清楚的透射区。完整切除后不复发。

(二)病变

1.肉眼  单囊或多囊,囊内不含牙齿。

2.镜下  囊壁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内衬薄层鳞状上皮,无上皮钉突和角化;继发感染时,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

 

二、牙源性角化囊肿

占颌骨囊肿的10%。

(一)临床要点  发病年龄20-30岁,无性别差异。常位于下颌骨第三磨牙区。

(二)病变

1.肉眼   单囊或多囊,囊内含有奶酪样物质,不含牙齿。

2.镜下   囊壁成于结缔组织,内衬角化鳞状上皮,可有炎细胞浸润。

本病复发率高,囊壁上皮可以恶变。易复发的原因:①囊壁薄易破,不易切除干净;②囊壁内含有微囊或上皮岛,切除后残留的微囊或上皮岛可再形成囊肿。

附: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又称Corlin综合征,有家族史,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多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皮肤基底细胞癌和多骨性异常(如肋骨分叉、短掌骨症)等。

 

三、含牙囊肿

(一)概述  人牙齿的硬组织形成之后,因成釉器囊性变(内有液体)所致,或是由于埋伏牙的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液体潴留而成。切除不干净时可复发,囊壁上皮可恶变。

(二)病变 

1.肉眼  囊内含有牙冠,囊壁围绕牙冠或与牙冠相连。

2.镜下  囊壁衬以薄层复层鳞状上皮,可含有一些纤毛柱状上皮、黏液细胞或皮脂腺细胞等。囊壁内可含有牙源性上皮岛和微囊,偶见淋巴滤泡。继发感染时,囊壁内可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胆固醇结晶和上皮增生。囊腔内可含有角化鳞屑。

 

四、牙龈囊肿

(一)成人牙龈囊肿  是一种位于游离龈或附着龈内的软组织囊肿,多来自增生龈上皮钉突的囊性变、牙板上皮剩余或上皮细胞的外伤性植入。囊较小,直径25px左右。囊壁内衬薄层鳞状上皮。囊肿摘除后一般不复发。

(二)新生儿牙龈囊肿  见于新生儿或1-2个月内的婴儿。囊肿来自牙板上皮剩余,位于牙槽嵴处的黏膜上。单发或多发,白色或淡黄色,米粒至粟粒大。囊壁内衬薄层鳞状上皮,囊腔内含少量角化物。

 

五、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

(一)临床要点   因龋齿或外伤诱发的牙髓炎波及牙根所致,先有根尖肉芽肿形成,进而形成根尖囊肿。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牙齿。一般无症状,多由X线检见,显示根尖部圆形、界限清楚透射区,直径多<37.5px。

(二)病变

1.肉眼  病变或囊肿与牙齿的根尖相连,直径0.5-37.5px,囊壁厚薄不等,内壁平滑或粗糙。

2.镜下  根尖肉芽肿时,病变中心常为变性、坏死组织,围以慢性炎细胞、泡沫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可见大量胆固醇结晶沉积;并含有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病变的外围有较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其中可见呈网状伸入的鳞状上皮脚。这种上皮性根尖肉芽肿于炎症消散后,可经纤维化转变为硬化性肉芽肿。

根尖肉芽肿发生中心性液化时,形成根尖囊肿或脓肿,存在于外围纤维组织内的复层鳞状上皮向心性生长、被覆于囊壁内表面(可化生为黏液上皮和纤毛上皮)。囊壁常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也可形成溃疡。囊内含有粉染液体、脱落上皮、沉积的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和炎细胞等。

 

第六节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1.临床要点  因颌骨损伤和出血所致,患者多小于30岁,女性多见,好发于下颌骨前部。病变一般不穿破骨膜,刮除效果好。

2.镜下病变  巨细胞分布不均匀,多聚集于出血灶周围,数目较少,体积较小,形状不规则,胞核也较少。间质成于多量胶原纤维,并将病变分隔为结节状。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