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原发性支气管多形性腺瘤中的侵袭性癌

2013-03-20 10:54 阅读(451) 评论(1) 分类:专业

病史简介:患者,男性,65岁,因阵发性咳嗽八个月,痰中带血六天,于2011年2月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就诊。曾于当地医院查胸片及肺部CT,提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下叶阻塞性肺炎可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下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表面血管丰富,易出血,未取活检。既往曾有胆总管结石和左腹股沟疝手术史,余无殊。查体:双侧颈部、锁骨上及腋下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称,左中下肺呼吸音略减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余查体阴性。决定行左剖胸探查,左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胸腔少许粘连,无积液。叶间裂部分未发育,左下肺背段肿块,阻塞左下支气管开口,胸膜凹陷,大小约4*4*5cm,质中,切面呈鱼肉样,纵隔见肿大质硬的淋巴结。遂解剖左下叶支气管,平左下支气管开口处离断支气管,保留左上肺。术中冰冻考虑为黏液表皮样癌,最终诊断待常规病理。

病理检查:左下肺叶切除标本,距离支气管切缘1cm见灰白色菜花样外生性肿块,基本阻塞支气管腔并浸润肺实质。肿瘤质地中等,境界不清,大小直径约4cm。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生长于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破坏支气管软骨并生长于肺组织间。细胞成分多样,呈明显的双相分化并具有软骨黏液样基质,部分区域具有明确的双层袖套样结构,无异型性者似导管肌上皮增生,异型性明显者似上皮-肌上皮癌。部分区域由透明的肌上皮细胞增生为主,并过度至鳞状上皮样、梭形细胞(肉瘤样)区域,似鳞状细胞癌或肉瘤样癌,部分细胞质内包含黏液,似黏液表皮样癌。但肿瘤内具有良性的腺体及实性的细胞成分,与涎腺内多形性腺瘤类似,而恶性成分异型性明显,不同区域类似不同的恶性肿瘤类型,具有明显混合性和多形性的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的腺样及实性区表达弥漫表达Vimentin、不同程度表达CK5/6、CK7、S-100、P63、CD10、CD117、SMA和EMA等标记,提示肿瘤细胞具有肌上皮、基底细胞等分化,不表达CK20、TTF1、TG和CD43,Ki-67主要表达在实性区的梭形细胞中,表达率约40%,腺上皮基本不表达。

诊断:(左下肺)浸润性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 ca ex PA)。

讨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以及相对应的恶性混合瘤或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主要见于涎腺,是涎腺外分泌腺发生的具有多种分化方向的肿瘤。乳腺、皮肤汗腺和支气管也具有和涎腺外分泌腺类似或相同的组织学基础,也可发生这类肿瘤,但是相对少见。多形性腺瘤的成分主要包括腺上皮、肌上皮及黏液软骨样基质,还包括一些过渡性的细胞、基底样细胞或鳞状化生等,呈混合性组织图像。如以其中某一种成分为主的增生,可形成基底细胞腺瘤、肌上皮瘤、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等肿瘤[1]。这类肿瘤发生在涎腺,病理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在涎腺外组织,由于取材不充分等原因常可造成误诊。本例将4cm肿块全部取材,不同的组织切片显示的肿瘤类型的确不一致。

发生在肺的多形性腺瘤极罕见,文献报道基本为个案或小样本研究[2,3],部分报道为涎腺多形性腺瘤(良性或恶性)转移至肺,这类病变不属于肺原发性肿瘤的范畴。肺原发的多形性腺瘤多呈中央型肿块,并呈息肉样生长于支气管内,可能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下的腺体。个别病例也可生长在肺实质内,但组织学发生应与肺泡上皮无关,可能起源于肺内的干细胞。Moran等[3]对8例肺内原发的涎腺型肿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的观察,肿瘤包括6例良性混合瘤和2例恶性混合瘤。其中4例与支气管有关,3例为周围型结节,与支气管无关,1例大体与支气管关系不明确。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同时表达上皮、肌上皮标记。本例免疫组化显示除分化良好的腺体腔面上皮外,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腺体腔面不同程度表达EMA、CD117、CK5/6和CK7;腺体周围的透明细胞和呈实性区的上皮表达S-100、P63、CD10和SMA等标记,提示其主要为肌上皮成分,但肿瘤内腺体不表达TTF1,显示其表型与典型的肺泡上皮不同,因TTF-1阳性常见于大多数的肺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内。

ca ex PA主要指良性多形性腺瘤恶变,即恶性成分中包含良性混合瘤成分,因此其定义与恶性混合瘤稍有不同,后者常指不同类型的癌混合或癌肉瘤。本例肿瘤内具有明确的软骨黏液样基质和良性的腺体,部分实性区细胞异型性也不明显,故包含了良性混合瘤成分,但其恶性成分也很明确,分别有类似腺癌、上皮-肌上皮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等区域,具有明显的杂乱混合的印象。该患者无涎腺肿大或涎腺混合瘤病史,因此无转移性肿瘤的证据,属于原发于肺的ca ex PA,而不是癌肉瘤或恶性混合瘤。根据ca ex PA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常将其分为非浸润性(混合瘤局灶癌变,局限于包膜内)、微浸润性(包膜外小于1.5mm)和浸润性[1]。前两者预后往往极好,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上皮原位癌,但后者则较差。在Moran等[3]报道的2例恶性混合瘤分别在术后2年和3年发生广泛转移。本例病变明确浸润肺实质,肿块体积较大,但是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均未见转移,我们将继续密切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Barnes L, Eveson JW, Reichart P,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head and neck tumors. Lyon, IARC press, 2005,

2.        Hayes MM, van der Westhuizen NG, Forgie R. Malignant mixed tumor of bronchus: a biphasic neoplasm of epithelial and myoepithelial cells. Mod Pathol, 1993,6(1):85-88.

3.        Moran CA, Suster S, Askin FB, et al. Benign and malignant salivary gland-type mixed tumors of the lung.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eight cases. Cancer, 1994,73(10):2481-2490.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