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 消化系统
-
大肠幼年性息肉
大肠幼年性息肉又称粘液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本质属于错构的性质,是儿童最常见的大肠息肉,也可发生于成人。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肉眼观察:息肉直径0.5-3厘米不等。息肉表面暗红色,颗粒状,也可表面光滑呈
。。。。。。
面常可见糜烂,息肉内肉芽组织增生也较多见。有时幼年性息肉可同时合并其他类型息肉。 查看全文>>
-
大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息肉
大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息肉又称淋巴样息肉、息肉样淋巴样增生。好发于直肠及回肠末端。临床上多无症状。肉眼观察:息肉以单发多见,大小不等。大多无蒂,呈圆形结节状,表面光滑,少数息肉表面有浅溃疡。切面,息肉
。。。。。。
有较多核分裂及吞噬现象,周围有明显的小淋巴细胞套围绕。滤泡间常混杂各类炎症细胞。 查看全文>>
-
大肠增生性息肉病诊断标准
大肠增生性息肉病诊断标准为:1、乙状结肠以上部位有至少5个增生性息肉,其中2个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2、乙状结肠以上任何数目增生性息肉,患者直系亲属伴有增生性息肉病。3、结肠有30个 查看全文>>
-
大肠增生性息肉
大肠增生性息肉是由于大肠粘膜表面上皮过度成熟,成熟细胞脱落障碍或更新时间延长而使细胞数量增加,逐渐隆出粘膜所致,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又称化生性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和直肠。肉眼观察:息肉多为单发,也可为
。。。。。。
在纵切面上边缘呈锯齿状,在横切面上呈星状。肠粘膜肌层可增生,向表面呈放射状延伸。 查看全文>>
-
痔(痔疮)
痔是由于便秘、妊娠静脉淤滞、门静脉高压等引起直肠下端、肛管粘膜下及肛周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又称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内痔位于齿状线上,直肠下端粘膜面形成突起的圆形结节,质软,深红色
。。。。。。
见大小不等的静脉扩张充血、常见血栓,周围有一些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查看全文>>
-
大肠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是由于某些肠道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肠粘膜息肉状肉芽肿。好发于乙状结肠,也可见于手术吻合口附近。常呈多发性。肉眼观察:息肉大小不一,通常较小,息肉呈细长指状突起,可有分支,也可呈结节状,底较宽。显微
。。。。。。
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息肉也可单纯由增生的肉芽组织构成。上述两种形态也可混合存在。 查看全文>>
-
过敏性结直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多由食管过敏引起,婴幼儿多见。临床表现有便血、腹泻、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lgE轻度增加。肉眼观察:发生在结肠者病变一般较轻,通常无明显异常,偶可见散在斑点及粘膜糜烂。显微镜下:粘膜固有层有
。。。。。。
性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严重的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可浸润粘膜肌及粘膜下层浅部。 查看全文>>
-
病毒性结直肠炎
病毒性结肠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HsV(单纯疱疹病毒)及CMV(巨细胞病毒)主要侵犯大肠,而 rotavirus(轮状病毒)及Norwalk病毒则主要侵犯小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肉眼观察:粘膜有溃疡形成
。。。。。。
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多核巨细胞。 查看全文>>
-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是由念珠菌、毛霉菌、曲菌及隐球菌引起。婴幼儿多发。以回肠末端及大肠多见,肉眼观察: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浅表溃疡形成或出现白色假膜,肠壁增厚,浆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附着。显微
。。。。。。
真菌破坏,引起脉管炎。真菌性肠炎肉眼观察无特异性,在切片中找到真菌是确诊的依据。 查看全文>>
-
大肠血吸虫病
大肠血吸虫病是人在疫水中被血吸虫尾蚴感染,尾蚴经血循环至肝,在肝内变成成虫后,至肠系膜静脉及肠粘膜下静脉产卵,虫卵引起肠壁病变。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肉眼观察: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点状
。。。。。。
疡;慢性期,肠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显著,部分虫卵钙化,肠粘膜面常可见炎性息肉形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