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肿瘤病理学分类表
肿瘤的分类
T=组织, C=细胞, N=神经, S=肉瘤, f=纤维,
T来源  | 良性肿瘤(举例)  | 恶性肿瘤(举例)  | 常见部位(举例)  | 
1 上皮T  | |||
鳞状上皮  | 乳头状瘤a  | 鳞癌b  | a:皮肤,喉,鼻,外阴; b:宫颈,食管,喉,皮肤,阴茎,及肺,舌,鼻咽  | 
基底C  | 基底C癌  | 头面部皮肤,及四肢,肛周  | |
腺上皮  | 腺瘤a,囊腺瘤c  | 腺癌b,囊腺癌c  | a:胃肠道,乳腺,内分泌腺,乳腺,涎腺,及肝,肾; b:乳腺,胃肠,子宫,肝,肾,前列腺; c:卵巢,胰  | 
移行上皮  | 乳头状瘤  | 移行C癌  | 泌尿道,及鼻窦,卵巢  | 
2 间叶T  | |||
f结缔T  | f瘤  | fS  | 四肢,腹膜后  | 
脂肪T  | 脂肪瘤a  | 脂肪Sb  | a:各部位皮下; b:四肢,胸背,腹膜后  | 
fTC  | fTC瘤  | 恶性fTC瘤,皮肤隆突性fS  | 四肢,及骨,内脏  | 
平滑肌T  | 平滑肌瘤  | 平滑肌S  | 子宫,胃肠,皮肤  | 
横纹肌T  | 横纹肌瘤  | 横纹肌S  | 头颈,四肢,躯干,眶,腹膜后,泌尿生殖道  | 
血管-淋巴T  | 血管/淋巴管/血管球瘤  | 血管S,恶性血管外皮瘤,KaposiS  | 血管肿瘤:皮下,肝,脾;淋巴管肿瘤:舌,唇  | 
骨T  | 骨瘤,骨样骨瘤  | 骨Sa,骨旁骨S  | a:四肢长骨两端,及颅骨,肩胛骨,盆骨,肋骨  | 
软骨T  | 软骨瘤a  | 软骨Sb  | a:四肢短骨; b:股骨,盆骨,肱骨,肩胛骨  | 
滑膜T  | 滑膜瘤  | 滑膜S  | 膝,腕,肩,踝,肘关节附近  | 
间皮T  | 间皮瘤  | 恶性间皮瘤  | 腹膜,胸膜  | 
3 淋巴网状T  | 胸腺瘤  | 恶性淋巴瘤a,白血病b,骨髓瘤c  | a:颈,纵隔,胃肠,脾,胸腺; b:骨髓; c:椎,颅,胸骨  | 
4 N外胚层T  | |||
N衣,鞘  | Nf瘤,N鞘瘤  | 恶性Nf(鞘)瘤  | 全身皮N;及深部N  | 
N胶质  | 胶质瘤,室管膜瘤  | 胶质母C瘤  | 大脑,脑室  | 
N节C,N节  | N节C瘤,副N瘤,嗜铬C瘤  | N母C瘤,恶性副节瘤,嗜铬母C瘤  | 交感N节;肾上腺髓质;头颈部,纵隔,腹膜后的副N节  | 
黑色素C  | (痣)  | 恶黑  | 全身皮肤;食管,肛,外阴  | 
5 生殖C(多能胚层T)  | 畸胎瘤  | 恶性畸胎瘤,精原C瘤,胚胎癌,绒癌  | 卵巢,睾丸;纵隔,骶尾,腹膜后,松果体,垂体区  | 
6 胚胎残余及器官胚层T  | 脊索瘤,颅咽管瘤,中肾管瘤  | 肾/肝/肺母C瘤,中肾癌  | 颅底至骶部中轴骨;肾,肝,肺等和宫颈  | 
7 T来源未定  | 颗粒(肌母)C瘤  | 软T腺泡状S,上皮样S等  | 软T  | 
梁状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 胞浆淡染,核偏位(印戒样)  | 乳腺癌,胃癌,小肠和结肠癌;阑尾的杯状细胞类癌  | 这些部位的粘液腺癌为埋在粘液湖中的细胞群  | 
2 立方状/柱状透明细胞小梁埋在粘液基质中  | 脊索瘤  | 一些滑膜肉瘤,有的小唾腺肿瘤有时可见梁状结构  | 
3 多边形/圆形细胞,大量透明胞浆,核居中  | 乳腺癌,前列腺癌  | 甲状旁腺透明细胞瘤和癌;乳腺肌上皮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可呈梁状结构  | 
4 脂类透明细胞,大细胞,胞浆透明,核偏位或半月状  | 乳腺,前列腺的梁状癌  | 支持细胞瘤和汗腺肿瘤有时可见梁状结构  | 
5 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作索状排列  | 小细胞乳腺癌和胃癌  | 也见于汗腺癌(细胞多呈浆细胞样,核偏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涎腺混合瘤  | 
6 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呈宽梁状排列  | 乳腺癌,汗腺癌,涎腺和泪腺癌  | 也见于皮肤梁状细胞(Merkel)癌.内分泌腺瘤或癌(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甲状旁腺,胰岛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  | 
7 由埋在粘液中的小细胞组成  | 乳腺,汗腺,涎腺的胶样癌  | 有时见于间质粘液变的内分泌肿瘤或卵黄囊瘤  | 
8 由胞浆含大量嗜酸性颗粒的细胞组成  | 乳腺,汗腺的大汗腺癌;涎腺的瘤细胞瘤,甲状腺,甲状旁腺的嗜酸细胞肿瘤.绒癌,支持细胞瘤,卵巢黄体瘤有时可见  | 在乳腺应与颗粒(肌母)细胞瘤鉴别,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的细胞群可呈梁状排列  | 
9 梁外层细胞呈栅状排列  | 皮肤Merkel细胞癌,类癌,卵巢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瘤,胰岛细胞瘤,基底细胞癌  | |
10 栅状排列细胞组成细长梁索  | 类癌,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  | 可见于黑色素瘤,肾母细胞瘤  | 
11 由不规则排列梭形细胞组成小染  | 神经/肾/母细胞瘤,卵巢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雀麦细胞癌,梭形细胞鳞癌  | 少见类型  | 
岛状或小叶状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 细胞岛和团块间有淋巴细胞散布  | 胸腺瘤  | |
2 由梭形细胞组成的岛或小叶  | 乳腺,涎腺的梭形肌上皮肿瘤  | |
3 由含有空泡细胞的巢,岛组成  | 皮脂腺腺瘤和癌,乳腺皮脂腺癌  | 涎腺肿瘤有的可见此结构  | 
4 由含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组成的岛,巢  | 汗腺肿瘤,汗孔瘤  | 有的间叶肉瘤可见此结构  | 
5 岛或小叶外层栅状,内为实性梭形细胞  | 基底细胞癌;涎腺,泪腺,肛管,乙状结肠,卵巢,子宫颈的一些”基底样”细胞癌可见  | 卵巢移行细胞癌有时可见此结构  | 
6 岛的外层呈栅状,内为疏松组织  | 牙釉质瘤.颅咽管瘤,骨釉质瘤,皮肤附件肿瘤,涎腺肿瘤可见  | 口腔,子宫颈的鳞癌有时可见  | 
7 岛中心为透明胞浆的多边形细胞  | 为角化或非角化型鳞癌的特征.见于鼻窦,鼻咽,喉,支气管,咽,食管,肛管,肾盂,阴道,子宫颈,皮肤.偶见于乳腺,胸腺  | 与肾透明细胞癌不同,鳞癌岛由外向内有趋于平行排列倾向,且无血管  | 
8 由嗜酸性多边形或梭形细胞组成  | 鳞癌有此特征  | 有时可见于表皮样分化的腺癌  | 
9 丛状排列的细胞岛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丛状神经纤维瘤有时见此结构  | 
10 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岛  | 见于胸腺癌,鳃器癌a,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乳腺髓样癌,鼻咽淋巴上皮癌  | a:指分化不良的鳃器癌  | 
腺泡状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 由圆形核,透明或淡染胞浆的细胞组成  | 汗腺,耵聍腺的透明细胞肿瘤;肾,甲状腺,卵巢的透明细胞癌,一些类癌,软组织腺泡状肉瘤,软骨肿瘤  | |
2 由偏位,半月形核的透明细胞-脂肪细胞组成  | 一些化学感受器瘤  | 粘液型脂肪肉瘤有时可呈腺泡状排列  | 
3 由空泡性胞浆的细胞组成  | 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  | 可见于卵巢,睾丸的类脂瘤  | 
4 由大量嗜酸细颗粒胞浆的细胞组成  | 肾细胞腺瘤或癌;涎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嗜酸细胞肿瘤;卵巢,睾丸间质细胞瘤;卵巢黄体瘤,肾上腺皮质癌  | 涎腺嗜酸细胞肿瘤可见皮脂腺化生灶  | 
5 由偏位核和嗜酸胞浆的小细胞组成  | 恶黑和平滑肌母细胞瘤/肉瘤  | 恶黑常为均质性胞浆  | 
6由偏位核,大量嗜酸胞浆的大细胞组成  | 平滑肌肉瘤,横肉,软组织腺泡状肉瘤(肌样肉瘤)  | 可见于恶黑;肾甲状腺未分化癌. 胚胎性横肉可呈腺泡状排列  | 
7 由梭形细胞组成的腺泡  | 类癌,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化感瘤,嗜铬细胞瘤  | |
8 由浆细胞组成  | 浆细胞瘤有时可见  | |
9 由小圆或多边形细胞组成  | 化感瘤和松果体瘤  | 
漩涡状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 梭形细胞组成  | 神经纤维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肝母/肾母和含睾母细胞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卵泡膜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a,胸腺瘤,汁腺瘤/汗管瘤/肌上皮瘤可见  | a:可呈漩涡状排列  | 
2 由小圆,多边形细胞组成  | 脑膜瘤,胸腺瘤,髓母细胞瘤a  | a:有呈漩涡状排列的倾向  | 
3 由偏位核,嗜酸均质胞浆的肌样细胞组成  | 涎腺肌上皮瘤,子宫间质细胞肿瘤(丛状型)和黑色素瘤  | |
4 由偏位核的透明细胞组成  | 平滑肌母细胞瘤a(小细胞).黑色素瘤(大细胞)偶见  | a:易与脂肪细胞混淆  | 
5 由中位核的透明细胞组成  | 卵黄囊瘤,脊索瘤,脑膜瘤  | 也可见于乳腺癌和汗管癌  | 
6 角化性漩涡形成  | 鳞状上皮化生区,毛发上皮瘤,胸腺小体;退变的鳞癌(角化珠)a  | a:见于放疗后  | 
7由偏位核及丰富嗜酸胞浆的细胞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漩涡  | 各种肉芽肿(组织细胞组成)或霍奇金病  | 有时见于胸膜间皮瘤.精原细胞瘤,乳腺癌间质可见肉芽肿结构,前列腺癌间质有也可见  | 
8 由梭形细胞组成围管性漩涡  | 脑膜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心房粘液瘤  | |
9 由圆形细胞组成血管周围漩涡  | 脑膜瘤;血管外皮瘤有的区域可见血管周围结节  | |
10 肾小球样结构  | 肾母细胞瘤.  | 有时胚胎性横肉  | 
11 胶原为中心围以放射状细胞索构成放射状小体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丛状型),皮肤神经纤维瘤  | |
12 触觉小体样结构  | 神经纤维瘤,神经痣  | |
13 形成小结节  | 霍奇金病(结节硬化病),涎腺淋巴上皮病变,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 滑膜肉瘤,腱鞘巨细胞瘤有时可见.软骨小结节可见于许多肿瘤的软骨化生区(如涎腺混合瘤,乳腺囊肉瘤,皮肤附件肿瘤等)  | 
乳头状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由鳞状或移行上皮组成的外生性乳头状瘤  | 由鳞状或移行上皮来源的肿瘤,或腺上皮鳞化.  | 皮肤,眼睑,鼻,口,咽,喉,支气管,肾盂,腾腾,子宫颈,阴道等部位  | 
2由腺上皮组成的外生性乳头状瘤  | 胃,小肠,大肠,胆囊,十二指肠乳头,鼻,支气管,膀胱,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颈等部位. 可见于脉络丛乳头状瘤.  | 来自卵巢表面上皮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可以是Brenner瘤的一部分. 嗜酸或嗜碱性上皮,多呈绒毛状外观,移行上皮可化生为腺上皮  | 
3由透明细胞组成  | 肾透明细胞乳头状腺瘤或癌;涎腺,泪腺的乳头状囊性肿瘤,汗腺透明细胞瘤,间皮瘤  | 偶见于乳腺,肺的乳头状癌. 腹膜也可形成柱状粘液上皮乳头 肾腺癌的嗜酸颗粒胞浆也也部分转变为透明细胞  | 
4细长乳头(柱状,立方上皮)  |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细支气管肺泡癌;乳腺,汗腺的乳头状腺瘤或癌;涎腺,泪腺的乳头状囊腺瘤或癌;肾细胞癌;卵巢乳头状腺瘤或癌;子宫内膜乳头状癌;  | 性腺,腹后壁,纵隔的内胚窦瘤可见细胞乳头结构 涎腺,甲状腺,肾的嗜酸细胞瘤和乳腺,汗腺的大汗腺细胞肿瘤都可呈乳头状排列,注意:于淋巴结内,异位甲状腺易与转移性乳头状癌混淆.  | 
5宽乳头(柱状,立方上皮)  |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或癌;肾,甲状腺,汗腺,乳腺的乳头状肿瘤.  | 也可见于内胚窦瘤或血管内的乳头状血管内皮瘤  | 
6乳头间质内可见空泡状组织细胞  | 肾乳头状癌的特征  | 也可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  | 
7间质大量淋巴细胞  | 涎腺淋巴瘤,汗腺生乳头汗腺囊瘤  | |
8由形态一致的多边形细胞组成的宽乳头并突入腔隙  | 睾丸网,间质肿瘤.  | 血管内的乳头状血管内皮瘤也可见此种结构  | 
9乳头呈环形排列(突入腺腔)  | 胆囊,乳腺,卵巢,尿道,涎腺的乳头状癌.偶见于间皮瘤  | 子宫内膜A-S现象有时呈此结构,可误诊为子宫内膜癌  | 
10宽大乳头平突入大腔或裂隙  |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子宫颈腺纤维瘤  | 
腺性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来自鳞状,移行上皮的外生性腺泡性肿瘤  | 移行上皮:肾盂,膀胱,尿道肿瘤 鳞状上皮:皮肤乳头状瘤,毛源性肿瘤  | 呈息肉样  | 
2来自鳞状,移行上皮的非外生性腺泡性肿瘤  | 移行上皮:卵巢Brenner瘤 鳞状上皮:鼻腔,鼻窦,皮肤附件(毛源性肿瘤)的癌(伴角化物);  | Merkel细胞癌可见鳞状上皮腺泡结构,可向神经内分泌,汗腺,毛囊分化  | 
3由嗜酸上皮组成的腺癌  | 乳腺,汗腺,涎腺,胃,大肠,小肠,胰,胆道,肺,阴道的腺癌  | 有时腺腔可见粘液分泌  | 
4由大汗腺上皮组成的肿瘤  | 汗腺,乳腺的腺瘤或癌;多见于涎腺(瘤细胞瘤或嗜酸细胞癌),甲状腺癌;  | 偶见于肝细胞癌(形成大腺泡样)  | 
5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  | 子宫内膜肿瘤.  | 胃,大肠,小肠,鼻窦,膀胱,子宫颈,阴道,胆道的绒毛状腺瘤  | 
6由嗜碱上皮组成的腺癌  | 肠道,胆道,女生的腺癌.卵巢表面上皮和腹膜也有形成此类肿瘤的潜力(如子宫内膜样癌)  | 子宫内膜样癌与肠道腺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常发生鳞化  | 
7由圆形或长的小管组成的腺泡样结构  | 乳腺,涎腺,汗腺的管状腺瘤或癌  | 涎腺腺瘤常有粘液或软骨成分.乳腺管状腺瘤可区别为小细胞和大细胞性  | 
8伴胶样物的蓄积  | 甲状腺肿瘤滤泡腔含胶质.甲状旁腺,肾,肝和卵巢肿瘤可见胶样物  | |
9伴多形性巨细胞的腺癌  | 肺,胰腺和甲状腺  | 
腺性(腺管或腺泡)肿瘤伴透明细胞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伴粘液腺的息肉样肿瘤  | 胃潴留性息肉,Brenner瘤,小肠息肉,直肠幼年性息肉,子宫颈内膜息肉  | 附:粘液上皮的分布 1粘液上皮见于胃,小肠,大肠,胆道,胰管,鼻腔,鼻窦,支气管,子宫参内膜的被覆上皮 2粘液-浆液混合腺(分布更广) 3异位和化生的粘液上皮(可见于各部位),且可形成肿瘤 4移行上皮和间质细胞可能变为粘液上皮 5卵巢表面上皮(及其邻近的腹腔上皮)可形成粘液性肿瘤 6一些非粘液上皮性肿瘤中可见到粘液上皮(汗腺,乳腺,子宫内膜等)  | 
2伴柱状粘液上皮的腺癌(核居底部)  | 卵巢粘液性肿瘤,胰腺囊肿和癌,胆道粘液癌,腹膜粘液腺瘤和癌.肺泡细胞癌(多发).子宫颈/涎腺粘液腺癌.肛瘘发生的粘液癌  | |
3柱状粘液上皮组成的腺泡,核居底部,复层  | 阑尾粘液囊肿,腹膜假粘液瘤,胃肠绒毛状腺瘤癌变.被覆移行上皮的器官也可发生粘液癌(异位或化生)  | |
4高柱状上皮,大核细胞组成的腺泡  | 胰胆管癌.有时见于胃,肠,肺的粘液性肿瘤  | |
5柱状透明细胞组成的腺泡  | 子宫内膜,前列腺,乳腺,涎腺,胃,肠,胰,胆管和肺的腺癌.可见于胚胎癌,畸胎瘤,中胚叶混合瘤和一些母细胞瘤  | |
6透明空泡细胞组成的腺泡  | 腺瘤样瘤和血管内皮瘤,也可见于内胚窦瘤  | |
7梭形透明细胞被覆的腺泡  | 支持细胞瘤  | 
小腺泡、筛状、菊形团、圆柱瘤样排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微小腺泡性肿瘤 ①长的管状微小腺泡 ②细长小管衬以透明细胞或嗜酸细胞 ③在小梁中形成微小腺泡  | 大,小涎腺的腺泡细胞癌;汗腺癌;肝细胞癌(细小管腔中可见胆汁) 肾源性腺瘤 类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前列腺,汗腺,涎腺的癌  | 若此种微小腺泡数目很多可呈筛状  | 
2筛状排列的肿瘤 ①由嗜酸细胞组成 ②由嗜碱细胞组成 ③由柱状透明细胞组成 ④粘液癌呈筛状结构 ⑤乳头相连形成筛状 ⑥形成大的筛孔  | 乳腺,汗腺,涎腺的癌.也可见于肺癌或胰,胆管的癌,沿泌尿道移行细胞癌 胃,大肠,小肠,胰,胆道,子宫内膜,子宫颈内膜,卵巢的癌. 前列腺,乳腺癌. 胃,肠,胰,胆,子宫颈内膜,肺的癌 乳腺,汗腺,涎腺,卵巢和泌尿道的癌 卵巢囊腺癌和胰腺囊腺癌  | 间皮瘤可见筛状区 偶见于肾,乳腺,汗腺,前列腺癌和肾母细胞瘤 少见于涎腺,胰,胆道癌和肺癌  | 
3菊形团结构的肿瘤 ①菊形团排列 ②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  | 视网膜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类癌,胶质瘤,胸腺瘤,尤文肉瘤,丛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 室管腺瘤.有时见于类癌,胰岛细胞瘤  | 偶见于滑膜肉瘤  | 
4圆柱瘤  | 大小涎腺,皮肤(汗腺),乳腺,泪腺,气管,支气管,巴氏腺和子宫颈内膜 圆柱瘤样区或圆柱瘤样分化可见于:大小涎腺的混合瘤,乳腺癌;舌,食管,口腔,喉,支气管,子宫颈的鳞癌.有时可见于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牙釉质瘤和心房粘液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all-Exner小体形似圆柱瘤结构,但无粘液变  | 圆柱瘤是由胶原束(有时由粘液样变)将瘤细胞分割成碎块,细胞间粘液样物质的积蓄可形成小腔,有时可形成筛状结构. 圆柱瘤样外侵是混合瘤恶变的主要表面,而鳞癌有圆柱瘤样分化则多表示侵犯能力较弱  | 
裂隙和花边状结构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被覆扁平,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的匍行棱角裂隙(花边)  | 脉管瘤,血管内皮瘤,滑膜肉瘤,丛状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尤其文肉瘤.少见于胚胎性横肉和肺泡癌  | 血管内皮瘤的管腔被覆肿瘤细胞,与血管外皮瘤不同,后者被覆正常内皮细胞  | 
2被覆大多边形,核深染细胞的裂隙  | 脉管肉瘤.有时见于未分化癌(例如胰,胆的未分化癌)  | 这些裂隙不同于腺管分化,需仔细鉴别  | 
3由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空隙组成的花边状结构  | 卵黄囊瘤,涎腺腺泡细胞癌和混合瘤,附睾和输卵管的腺瘤样瘤.腹后壁的”中肾性囊腺瘤” 花边结构的一部分可由胀大或空泡变的细胞构成,见于脊索瘤,脑膜瘤,精原细胞瘤和移行细胞癌  | |
4由大的间隙组成的花边状结构  | 肠系膜囊肿,淋巴管瘤,肾细胞瘤和甲状腺滤泡瘤或其他肿瘤(肌瘤,粘液样脂肪肉瘤等)中的粘液软骨样成分  | |
5粘膜样花边状结构  | 
双重结构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梭形细胞和腺管两种成分 ①两种成分均为良性 ②梭形细胞为恶性 ③两种成分均为恶性  | 乳腺纤维腺瘤,子宫颈腺纤维瘤,卵巢乳头状腺纤维瘤,Brenner瘤.胃肠道,胆道,子宫,子宫颈的腺肌瘤,肺错构瘤 子宫颈/体,腹后壁,肾的腺肉瘤,乳腺分灶状囊肉瘤 癌肉瘤(各部位),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卵巢,输卵管,子宫颈,腹后壁).肝/肾/肺母细胞瘤  | 肾母细胞瘤的腺性成分可为良或恶性 一般的肉瘤缺少异源性成分,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则常有异源性成分.母细胞瘤中的梭形细胞和脉管两种成分有时难以区分  | 
2梭形细胞与小梁,岛状排列的细胞移行,均为恶性  | 移行细胞,鳞状细胞的低分化癌(见于皮肤,口腔,食管,喉,支气管,泌尿道)  | 这些肿瘤多呈息肉样  | 
3粘液样成分与小梁,岛状排列的细胞成分混合  | 涎腺,汗腺,泪腺,乳腺的混合瘤  | 
形成片块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小圆细胞形成片块  | ①恶性淋巴瘤,绿色瘤 ②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尤文瘤,胚胎性横肉 ③神经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④胃,肠,肺的未分化癌,非典型类癌 ⑤可见于皮肤的Merkel细胞瘤和恶黑 ⑥精原细胞瘤,甲状旁腺主细胞腺瘤,垂体腺瘤  | |
2核偏位小圆细胞形成片块  | ①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 ②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形成肿块 ③组织细胞增生 ④可见于乳腺小细胞肌上皮瘤,汗腺瘤,汗管瘤,垂体嗜酸细胞腺瘤 ⑤可见于平滑肌母细胞瘤  | |
3大圆细胞形成片块 ①胞浆淡染或空泡状 ②胞浆颗粒状 ③核偏位,胞浆空 ④胞浆空  | 组织细胞增生症,类脂瘤 气球样细胞见于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冬眠瘤 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横肉 脂肪瘤,脂肪肉瘤 脊索瘤,脑膜瘤(偶见),软骨肿瘤,甲状旁腺透明细胞腺瘤,透明细胞肉瘤  | 退变的蜕膜细胞有时似气球样细胞  | 
4胞浆丰富,嗜酸和核偏位的大细胞(肌样细胞)  | ①由纤维组织细胞或组织细胞组成者:组织细胞增生症,纤维组织细胞瘤 ②由肌母细胞组成者:横肉 ③平滑肌肉瘤有时含肌样细胞(怪异形) ④神经系肿瘤:III型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 ⑤上皮性肿瘤:精原细胞瘤,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恶黑 ⑥间皮瘤,内皮瘤时可见大肌样细胞  | |
5梭形细胞,带状细胞  | ①由纤维母细胞,胶原组成:结节性筋膜炎,瘢痕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韧带样纤维瘤,皮质旁骨肉瘤.腹膜后纤维化 ②梭形细胞含细纤维丝:平滑肌,神经胶质肿瘤(平滑肌瘤或肉瘤,神经纤维瘤或肉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纤维瘤或肉瘤 ③纤维组织细胞瘤,梭形细胞黑色素瘤 ④伴破骨巨细胞:巨细胞性修复性肉芽肿,非骨化性纤维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牙龈巨细胞瘤 ⑤含带状细胞:横肉,葡萄状肉瘤,非典型粘液瘤.肾,肺,甲状腺的未分化癌可含带状细胞 ⑥纤维型脂肪肉瘤 ⑦胸腺瘤,支持细胞瘤可见梭形瘤细胞 ⑧涎腺,乳腺的肌上皮瘤可见梭形瘤细胞  | 呈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可见于纤维组织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或肉瘤  | 
有骨形成和钙化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骨质成分为主  | 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骨瘤,成骨肉瘤 硬化性成骨肉瘤:以肿瘤性小梁为主,很少见细胞成分,骨小梁细长,厚度一致,分枝形成花边状;随着肿瘤进展小梁间窦隙逐渐闭锁,但原来的花边状结构仍保存  | 细长,分枝,形成花边状结构是成骨肉瘤区别于良性病变(骨瘤,骨痂)的主要特点  | 
2纤维组织中骨形成  | 骨痂,骨化性肌炎,巨细胞性修复性肉芽肿(颌部),骨化性纤维瘤,骨旁骨肉瘤,韧带瘤伴骨化  | 骨旁肉瘤的骨质小梁规则,互相平行.筋膜炎,肌炎时的骨化多不规则  | 
3环状钙化小体  | 软斑的M-G小体:见于膀胱,肠道等部位 砂砾体:见于肾,卵巢,甲状腺,肺,乳腺,子宫内膜的乳头状瘤.类癌,支持细胞瘤,间皮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可见多数砂胞砾体,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见分枝管状钙化物质  | 腹膜间皮增生也可见砂砾体.许多肿瘤的干裂区常伴钙化  | 
4骨质化生  | 化生骨见于类癌,肾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腹膜假粘液瘤,间皮瘤  | |
5肿瘤间质骨形成  | 支气管类癌,肾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腹膜假粘液瘤,间皮瘤  | 
小圆细胞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上皮来源的肿瘤  | 未分化癌,基底细胞癌,乳腺癌,圆柱瘤,涎腺混合瘤,恶黑,汁管瘤,胸腺瘤,皮肤Merkel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 |
2内分泌肿瘤  | 类癌,化感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主细胞腺瘤或癌,嗜铬细胞瘤,垂体腺瘤,甲状腺未分化癌,松果体瘤,甲状腺滤泡瘤及癌(部分)  | 甲状腺胚胎型腺瘤和部分低分化滤泡癌  | 
3性腺肿瘤  | 卵巢颗粒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内胚窦瘤  | |
4间叶组织肿瘤  | 软骨母细胞瘤,胚胎性横肉,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尤文肉瘤,血管外皮瘤,未分化间叶肉瘤,滑膜肉瘤,未分化软骨肉瘤(部分区域)  | |
5淋巴造血肿瘤  | 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部分类型),多发性骨髓瘤  | |
6神经肿瘤  |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部分类型),神经母细胞瘤  | 
肌样细胞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上皮来源的肿瘤  | 乳腺癌,肝细胞癌,肺癌,角化型鳞癌,恶黑  | |
2内分泌肿瘤  | 肾上腺皮质腺癌,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癌(未分化癌)  | 嗜铬细胞可似肌样细胞  | 
3生殖细胞肿瘤  | 精原细胞瘤  | |
4组织细胞肿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瘤  | |
5间叶组织肿瘤  | 软组织腺泡状肉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横肉(部分类型),横纹肌瘤  | |
6神经肿瘤  | 星形细胞瘤(原浆性型),多形成胶质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 
含多核、单核巨细胞的肿瘤
组成细胞的形态特点  | 肿瘤组织来源和好发部位  | 说明  | 
1上皮性肿瘤  | 各部位的未分化癌(肺巨细胞癌等),退行性鳞癌,肝细胞肝癌,恶黑  | 恶黑可为合体细胞性  | 
2内分泌肿瘤  | 包括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癌,甲状旁腺腺瘤和癌,嗜铬细胞瘤  | 可见于伴怪异细胞的甲状腺腺瘤  | 
3性腺肿瘤  | 绒癌,精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 蜕膜细胞可形成巨细胞,应注意鉴别  | 
4间叶组织肿瘤  | 脂肪肉瘤,横肉,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骨巨细胞瘤,以及各种含破骨细胞的肿瘤(如乳腺癌),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细胞肿瘤,滑膜肿瘤(包括腱鞘滑膜瘤)等  | 滑膜瘤, 脂肪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细胞肿瘤可含多顿(Touton)巨细胞  | 
5淋巴造血肿瘤  | 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等),T细胞性淋巴瘤(多形性),组织细胞性恶性淋巴瘤(R-S样细胞),免疫母细胞肉瘤  | 骨髓巨核细胞可见于一引起造血组织病变  | 
6神经肿瘤  | 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  |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注:Mg=myoglobin; -/+多为阴性,少数阳性; +/-多为阳性,少数阴性
表2-20 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注:MPSNT=恶性外周性神经衣瘤S-100或阴性,EMA可阳性
来源:医学界
我要评论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