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病理医生看的是病,不是仅仅看切片
例一:
患者,男,65岁,自述左耳流水20余年,感冒后左耳疼痛伴听力下降20余天。颞部CT示左耳中耳慢性乳突炎,胆脂瘤型表现。术中见左中耳腔内大量豆腐渣样组织贮留,胆脂瘤样上皮形成,累及上中鼓室及鼓窦区,听小骨及鼓膜缺失。
大体:灰白色碎组织一堆,约1.0×1.0×1.0cm,多数质软,少数较硬,全部取材。镜下:见鳞状上皮及层状排列、红染的角化上皮,符合胆脂瘤。
但令人不解的是,镜下又见小块软骨。而这软骨如果真是瘤体内的,诊断胆脂瘤就不好解释了。怎么办?电话联系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说软骨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夹带所致。再去病房查手术记录,发现手术入口为外耳道下壁骨与软骨交界处,送检组织夹带少量软骨并不奇怪。诊断遂清楚明了。
例二:
患者,女,20岁,因腹痛10小时、头晕1小时入院。有性生活史,停经33天,尿妊娠试验弱阳性。术中见右侧卵巢增大,有一4.0×3.0×3.0cm大小囊肿并破裂,破裂口长2cm,活动性出血。腹腔内积血约2000ml。剥离囊肿,连同腹腔积血送检。
大体:囊性组织一个,4.0×3.0×3.0cm大小,有一2cm长破裂口,囊壁厚约0.2cm,灰黄色、灰白色,内有凝血,未见明显绒毛。取囊肿壁及部分凝血块制片。镜下:囊肿内有数个绒毛,囊肿壁有蜕膜样细胞。病理诊断:右侧卵巢妊娠并破裂、出血。
报告发出后,妇科医生说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THCG)阴性,不符合卵巢妊娠。重新切片,未查见绒毛。仔细观察,实为卵巢黄体囊肿。对比原切片,回顾制片过程,所谓的绒毛实为污染所致,蜕膜样细胞应为黄体细胞。遂更正诊断。
体会:
在医院的检验报告底部,常有“本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不做证明材料”之类的提示,影像学报告也常是“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作为一名病理医生,我对此不敢苟同,也不便多说,但我认为病理医生绝不应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是为病人服务的,就应该为病人负责,而不能以镜下看见的是什么,仅仅为所谓的切片负责。如果仅为切片负责,肯定会有不少误诊、漏诊。遇到镜下不好解释的病变或是与临床不相符的病变,一定要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必要时还要亲自问病人、查病人以及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同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存在失误,尤其是否有标本或切片受到污染的可能。
切记:病理医生看的是病,不是仅仅看切片。(想要阅读作者的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博客许全)
作者简介:徐连泉,男,50岁,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爱好文学,擅写时事评论及医学科普性文章,作品散见于《中国社区医师》、《健康山东》、《山东卫生计生》、《家庭健康》、《当代小说》、《鲁北文学》及健康报、健康时报、医师报、齐鲁晚报、德州晚报、德州日报等20余种杂志、报纸,并多次在征文中获奖。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