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直面最小病理科之现状
2017-04-04 08:57
阅读(427)
评论(0)
分类:专业
直面最小病理科之现状 在第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中规定,二级甲等医院须有自己独立的病理科。此时的二级甲等医院有很多自己的病理科。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为了医院等级划分而设立的。可是到了今天,这些县级医院的小病理科的发展和归属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足是最小病理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技术与诊断不能分开,影响了专业的发展。 2、工作量小:小病理科病理活检数量不足2000份/年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的资源数量、业务人员很难提高水平,业务收入很难养活自己。挣不了钱,就不会被重视,就不会有地位。 3、操作规程不能达标:不能依病理的法定规程下操作。操作程序不严,制片质量不高,没有质控理念,医院内考核不认真,督查部门检查得过且过。 人才不足、设备不精、规范操作观念差、缺少专业带头人,这些常年累积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让这些小病理科如负重载。我们病理专业是多么细致的一个专业,微观世界,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却遵循着严格规则。我们病理人坐在显微镜前寻找着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这样的环境,可以说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 为什么今天我们的小病理科的病理人,不能彰显病理专业之精致,真是令人感到压抑和郁闷。病理,这么一个精致的专业,在欧美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它需要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李维华教授曾说:你不用心去看20万份病例,怎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病理医生。 术后诊断的决定权,由病理科说了算。它决定着外科手术的范围和精细程度。肿瘤病人的治疗也是依据精准的病理结果来定制的。尤其是肿瘤的靶向治疗更是依赖分子病理检测的结果来准确用药。肿瘤病人要想享受今天精准医学的靶向治疗成果、接受最科学现代的治疗手段,就必须依赖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检测。我们这些小病理科已经无法承担了。 我们很多病理人感叹,病理科地位低、收入少、工作难度大、得到与付出不匹配、领导不重视,云云。那么,给你配上最好的设备,你能胜任这些工作吗?即使是胜任了这些工作,我们有满足这项工作的资源吗? 人才不足,技术力量不足,资源不足,使得开展工作成了空想。实际情况摆在面前,让我们必须默认现实。做为管理必须考虑到投入与收入的平衡问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兼顾。 四、会诊与远程会诊: 会诊制度与外包协议解决了小病理科的部分难题。遇见疑难病理,到上级医院会诊,成了惯例。会诊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理科觉得确实有难度;二是手术医生和病人家属对我们的诊断有疑虑。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会诊前的工作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前期的工作做得不精致,给上级专家提供材料不完善,如固定液不对、制片欠佳、病史陈述不清、取材部位不准确,等等。都会给会诊专家的诊断造成偏差。网络远程会诊,给我们带来了一束光芒,但是,试行了多年,却不见效果。内行人都知道,用因特网传输一些典型的常规病理是可以的,疑难、特殊的病理,让专家通过切片从因特网另端做出诊断,或者是决定病人一个器官的存留与否,那好比把专家架在火上烤。其一:在显微镜下看切片与电脑屏上看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二:病理诊断还需要一系列成熟信任的辅助检查。病理诊断不是病理医生仅凭一张病理切片做出的诊断结果,而是从初诊医生问诊开始,到最后诊断,这个链上所有环节的信任和相互细致的配合。会诊是用来解决疑难罕见问题的,不是用来解决常规报告的。 五、区域病理中心的框架: 怎么面对小病理科存在的问题,这些小病理科如何发展,难道说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熬下去”?国家卫计委最近这几年相关文件的出台,对病理科操作、设置、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尤其是最近的《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中心为独立法人学位,与各医院病理科无关。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工作领域,又多了一个中心。我们本来资源不足,又多了一个与我们功能一样的机构。我们基层医院的小病理又遇到新问题。任何一项政令的实施,都必须对干预事物起到促进作用。区域病理中心能起到人才集中、资源整合、信息收集等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在本来资源不足的地方,再增加一个和我们同样的机构,这会造成更大的资源不足。区域病理中心适合在偏远地区,病理刚刚起步的地方实行。 |
本主题由 稻香百脉 于 2017-4-3 23:02 生成文章
本文允许在互联网范围内转载,使用时请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
下一篇:病理人语(二)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