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我国学者发表肿瘤转移与炎性免疫新机制综述文章

2016-11-15 19:53  阅读(120)  评论(0)  分类:科研学术

来源:科学网

为什么原发肿瘤细胞能够向远处器官转移并且有一定的器官选择性?11月14日,新一期《癌细胞》(Cancer Cell) 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与博士生刘洋的《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特征与作用》综述性文章,该文章评述了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促肿瘤转移的过程,尝试性地提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六大特征,并对该领域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临床治疗失败以及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深入了解肿瘤转移机制对于研发新型肿瘤转移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器官组织微环境或者特定组织部位在肿瘤远处转移中起促进作用,由此,肿瘤转移前微环境 (pre-metastatic niche) 的组成、性质及其促肿瘤转移作用成为热点研究方向。肿瘤远处转移的关键一步在于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到达特定远端器官后能够定居、存活并进一步生长扩增,形成临床可见的转移病灶。近年来发现,原位肿瘤在转移前能够在特定器官组织部位诱导形成一个有利于肿瘤细胞转移的微环境,该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需要肿瘤分泌因子、抑制性免疫细胞的动员募集以及该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炎性极化等三方面要素的相互作用。该综述在全面介绍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细胞与分子组成及其调控机制新进展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包括免疫抑制、炎性反应、血管生成及通透性增强、淋巴管生成、亲器官性和重编程在内的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六个特征,为深入认识肿瘤转移机制提出了新观点。

此外,基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过程以及与肿瘤转移的时空关系,该文章从新的视角将肿瘤转移划分为四个有序进行的阶段,并从靶向破坏微环境组成以及寻找可预测肿瘤转移的相关标志物的角度讨论了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在肿瘤防治中的潜在意义。

该综述性文章的发表以及有关肿瘤转移新观点的提出,表明我科学家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