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警惕!儿童骨质疏松症更危险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影响成人健康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事实上,骨丢失也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对儿童骨丢失及骨质疏松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可能造成骨折。儿童骨丢失多为慢性但严重,相对于成人起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应该予以重视。
2013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对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指出儿童骨质疏松症诊断必须同时存在临床骨折史和低骨矿物含量(BMC)或低骨密度(BMD)。重点强调不能单独依据低骨密度检测来诊断。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症的低骨矿物含量或低骨密度是指经年龄、性别和身材校正后BMC或面积BMD的Z值≤-2.0;在无局部疾病或高能量创伤时,发现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若无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具备临床显著骨折史和BMD的Z值<-2.0,临床显著骨折史包括10岁内各年龄有2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或到19岁期间的任何年龄有3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
儿童骨质疏松的病因分类
1、儿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儿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对少见,其确切的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均具有基因起源异常。该类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通常有生长发育迟滞和骨骼畸形。常见的有:成骨发育不全、纤维性结构不良、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2、儿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指继发于基础疾病及相关治疗等多种因素的骨质疏松症。随着治疗技术提高、疾病存活率增加,儿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儿童期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营养性、废用性、激素相关性及药物性。
儿童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根据2013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对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可知,儿童质疏松症治疗的最根本目的为预防骨折和改善低骨密度的情况。总体而言,儿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括运动和药物干预。
1.运动疗法:
是儿童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措施。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改善骨组织的血液环,促进骨塑建的过程,还能增加骨骺软骨板生所需的压力和张力的刺激作用,促进骨骺软骨骨板的生长,加速骨生长。
治疗儿童骨质疏松症的最佳运动方式为负重运动,中等强度的运动对骨质疏症的治疗效果最好。运动时间和频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以能够耐受、次日不感疲劳为度。
2.药物干预:
通常先补充适量的钙和维生D,部分骨质疏松症可选用抗骨吸收及骨转换抑剂药物。
补充钙剂:
摄入足量的钙对维持正常骨矿化常重要。患慢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严重钙缺乏。钙剂治疗可遵循2011年美国医学会制的儿童钙剂的推荐摄入量:即1~3岁、>3~8岁、>8~13岁和>13~18岁儿童分别为700 mg/d、1000 mg/d、1300 mg/d、1300 mg/d, 同时也制定了婴儿适宜摄入量:0~6个月为200 mg/d,>6~12月为260 mg/d。
补充维生素D :
可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及利用,促进肾脏钙的重吸收、动员骨钙储存及抑制甲状腺激素介导的骨吸收。当机体缺乏维生素D时,10%~15%的钙被吸收,而当维生素D充足时吸收率可增加至40%。
根据2011年内分泌协会实践指南建议,当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75 nmol/L(30 ng/mL) 时,体内的维生素D才能最大限度地挥其对钙吸收、骨骼及肌肉的良性作用。
2011年美国医学会推荐1岁以内儿童每日生素D摄入量为400单位(U), 1~18岁儿童600U。当机体因各种因素发生维生素D缺时,需补充大剂量维生素D, 建议每日给予维生D1500~10000 U,连续口服3个月,若存在吸收碍,可调整为每间隔3个月一次性给予15000~600000 U。与此同时,需额外给予800~1000 mg/d钙剂补充。
活性维生素D3包括骨化三醇和阿法化醇,常用于机体因无法进行正常维生素D羟而发生钙磷代谢障碍的儿童,包括肝肾疾病、羟化酶缺乏、低磷性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3.抗骨吸收药物:
近年,唑来膦酸钠因具有最强的抗骨吸收能力和较小的用的抗骨吸收能力和较小的用药频率,逐渐被用于临床。根据儿童用药的年龄特点,儿童骨质疏松静脉唑来膦酸钠的临床用法为:
① ≤2岁每日0.02 mg/kg,每间隔3个月使用1次;
②>2~5岁每日0.035 mg/kg,每间隔4个月使用1次;
③>5岁每日0.05 mg/kg,每间隔6个月使用1次;
④每日最大用为4 mg。
对唑来膦酸钠不耐受者也可静脉应用帕米膦酸钠盐,临床用法为:
①≤2岁为每日0.5 mg/kg,每间隔6~8周重复1次;
②>5岁为0.75 mg/kg,每间隔2~3个月重复1次;
③5岁为1.0 mg/kg,每间隔3~4个月重复1次;
④每日最大剂量为60 mg,每个疗程均连用3 d。
4.雌激素:
有研究表明成人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对儿童骨质疏松症也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荣飞, 熊 丰,儿童骨质疏松症诊疗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年3月第31卷第3期
2.马继军 (综述), 胡 坚(审校), 儿童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问题,医学综述2014 年8 月第20 卷第15 期
3.史强,李旭,儿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第20卷 第5期 P584-588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