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重磅!今后评职称大医院说了算!

2016-10-22 19:28  阅读(131)  评论(0)  分类:健康产业

来源: 三甲传真

关于医护职称的陈旧评聘方法,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医护所诟病。今天,传递一条消息:


最近人社部下发通知指出:要合理下放职称的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公立医院去自主评审职称。


此消息进一步在人社部尹蔚民部长口中得到印证。日前,尹蔚民部长专门撰文指出:要深化医疗行业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完善职称晋升体系和晋升办法,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医改进入攻坚期,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都直接影响医改的走向、医院的存亡、医护的命运。通过这条重磅消息,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两个信号。


公立医院可能部分被政府砍掉


人社部把评职称的权限下发给大型公立医院,表面看是为了助力解决医务人员人人发论文、造假一大片、人人找项目、人人做科研的乱象,尤其是纠治对临床医生评职称一刀切的不合理制度。但进一步看,这同时也是在向大医院进一步集权,集中力量办大事。


办什么大事?就是要把大型公立医院进一步留住做强,从而引领中国医学的发展。医改不是孤立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对其他政策的遥相呼应,环环相扣,形成组合。把评职称大医院说了算放在当下的医改政策环境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与分级诊疗、公立医院去编制不仅不相互补充,反而是有一定冲突的。为什么?


分级诊疗的目的是把大医院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病人分流走,引导部分医护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公立医院去编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加大加快医护的流动。而把评职称的权限下发给大医院,向大医院集权,无疑使大医院又多了一个吸引优质人才、捆绑医护的一个重要筹码。


大医院对人才的虹吸能力增强了,是不是就意味分级诊疗和去编制的力度减弱了?错!答案是否定的。相反,政府会加大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和去编制,促进医护流动。从种种迹象看,政府可能会砍掉部分公立医院。关于这点,国家尽管没有明说,但其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以江苏宿迁为例,前些年宿迁政府因为财政困难,负担不起公立医院,把所有公立医院都卖了。今年下半年湖南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全院职工联合签名大抵制,闹得沸沸扬扬。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个网络热点事件:医护被扣工资,原因是未按医院规定转发朋友圈!其实所讲的就是河北一家公立医院被政府卖掉后医护的奇葩经历。「查看原文,请关注三甲传真后,在后台回复河北」


所以,未来部分或相当的公立医院,被政府卖掉并转为民营,怕也是大概率的事。原因有两个:第一,政府减轻负担。第二,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因为就目前的民营医院来说,大部分靠抗蒙拐骗生存,不堪重用,是无论如何也扛不起缓解看病难的大旗的。


如何拓展医护的发展空间


进入今年以来,中央在各个场合、各类文件中,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拓展医务人员的发展空间。到底要如何拓展呢?就目前的情况看,大致有两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拓展晋升空间。上半年文件中,关于基层医生的职称问题,已经明确可以通过病历替代论文;最近人社部又提出将下放给大医院评职称权限;还有消息称,正审议通过的中医药法规定中医师可以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等等。这些都是拓展医务人员发展空间的一个路径。


第二个路径:拓宽执业选择。关于这点,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过。总体来说医护将来可能有大致五个选择:一是继续呆在公立医院;二是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三是到民营医院执业;四是医护作为股东参与创办民营医院;五是开办个人诊所。


关于这五个选择,我更倾向于后两个。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未来如果出现梅奥这样的顶级民营医疗机构,一定不会是从以盈利为目的的纯粹的有钱人出资办的医院,而是以大牌专家走出体制后,发起的,由医生参股,作为股东而建立起来的民营医院。二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发力,不断积累自己的人气,提升个人品牌。未来,自带流量的医生是最值钱的!而这些医生走出体制迟早也是大概率的事。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