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2016-07-11 19:11  阅读(149)  评论(0)  分类:科研学术

来源:生物谷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通告》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根据6月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发布了“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

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生命科学、医学等18个学科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以及8个科学部和跨科学部的优先发展领域。

其中,生命科学部共确定了15个优先发展领域,包括生物大分子的修饰、相互作用与活性调控,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配子发生与胚胎发育的调控机理,免疫应答与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糖/脂代谢的稳态调控与功能机制,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神经环路的形成及功能调控等。

医学科学部明确包括发育、炎症、代谢、微生态、微环境等共性病理新机制研究,基因多态、表观遗传与疾病的精准化研究,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研究,肿瘤复杂分子网络、干细胞调控及其预测干预,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慢病的研究与防控,免疫相关疾病机制及免疫治疗新策略,生殖-发育-老化相关疾病的前沿研究、基于现代脑科学的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大环境疾病的交叉科学研究、急救、康复和再生医学前沿研究、个性化药物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对中药发掘的指导价值研究、个性化医疗关键技术与转化研究、多尺度多模态影像技术与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智能化医学工程的创新诊疗技术研究等15个优先发展领域。

此外,跨科学部的16个优先发展领域中也有多个与生物医学相关,包括工业、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新方法、新技术,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细胞功能实现的系统整合研究,从衰老机制到老年医学的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基于疾病数据获取与整合利用新模式的精准医学研究。

而在此次发布的26个项目指南中,其中有有5个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它们分别是“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重大项目、“面向功能构筑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重大项目、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重大项目以及”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重大项目。

“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重大项目指南

机体通过多组织器官的协同作用,调控脂质的摄取、合成、转运、分解与输出等多个过程,以维持脂代谢稳态。脂代谢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生物体在细胞、组织和整体水平如何感受营养、信号、应激以及活性代谢中间产物和衍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而对脂质代谢网络实施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对脂质代谢的关键节点和限速酶进行前馈或反馈调控的脂质代谢可塑性调控(Lipid metabolic plasticity)。脂质代谢可塑性是机体维持脂代谢平衡的关键环节,其失衡可导致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脂代谢可塑性的调控错综复杂,包含了细胞对营养、信号分子和应激的感应通路、脂质代谢网络的动态变化;重要细胞器如脂滴、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细胞核等对脂质代谢可塑性的感应、修复和重塑;重要代谢器官如脂肪组织、肝脏与肌肉间的对话和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随着最新动物模型、细胞成像与谱系追踪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分子、细胞与生理学水平上对脂代谢可塑性的调控机制展开深入的研究,更高层次上地取得开拓性发现和新突破。

一、科学目标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揭示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基础,主要包括阐明重要代谢组织在脂代谢可塑性重构中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解析不同生理条件、应激状态和病理条件下,不同器官和器官脂代谢可塑性改变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深入探讨脂代谢可塑性调控在维持机体脂代谢稳态中的生理学意义,为脂代谢紊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脂代谢可塑性感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

(二)介导脂代谢可塑性的重要细胞器及其调控机制。

(三)新型内分泌因子对脂代谢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合作与材料、数据的共享。

(三)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3个。

(四)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300万元/项(含1300万元/项)。

(五)本项目由生命科学部负责受理。

“面向功能构筑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重大项目指南

响应性高分子材料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快速响应,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光学存储、智能驱动以及材料自修复等高新技术领域都具有广阔而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意义重大。然而,现有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种类和响应机制相对单一,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限,严重阻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设计创制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实现对响应性能的调控,突破现有响应性高分子的局限性,发展新的响应机制,提高响应过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是响应性高分子材料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重大项目从分子设计出发,发展新型的响应机制和信号放大策略,揭示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响应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面向生物医学检测与疾病诊断的实际需求,构建基于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诊断体系。本重大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要求,也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科学目标

深入开展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设计制备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发展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诊断技术。通过分子设计、精确合成及可控组装,引入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识别基元和响应性模块,发展响应机制和信号放大策略,阐明分子结构、聚集形态与响应性能、检测灵敏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影响规律,实现多功能集成与协同,创制新型响应性高分子基高灵敏检测诊断体系。建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评价平台,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养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

二、研究内容

(一)设计构筑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新的响应机制。

设计创制具有不同化学组成、序列和拓扑结构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拓展响应性高分子的种类和响应机制,构筑新型生物环境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二)构建响应性高分子组装体,探索多功能集成与协同机制。

融合不同响应性模块和高选择性功能基元,可控构建多重响应性高分子组装体,阐明多功能集成与协同机理。

(三)发展信号放大策略,创制高灵敏高分子检测诊断体系。

基于响应性高分子多功能集成与协同作用,结合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发展信号放大策略,构筑并筛选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重大疾病检测诊断体系。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面向功能构筑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申请代码1选择E03(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负责受理。

“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重大项目指南

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发生了代谢重编程,并且对肿瘤代谢的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诸多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代谢、胆固醇代谢、谷氨酰胺代谢、丝氨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胆碱代谢等,在肿瘤细胞中均发生了重编程变化。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活跃的国际学术前沿,细胞代谢异常先于肿瘤发生的理论也逐步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近年来,研究发现葡萄糖缺乏可促进KRAS野生型的细胞获得KRAS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突变,首次证明细胞代谢异常可以导致原癌基因突变。2-HG竞争性抑制多种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活性(如:介导DNA氧化去甲基化的Tet双加氧酶),以及其他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酶(如: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等,从而影响表观遗传调控,启动肿瘤的发生、影响肿瘤的进展。这些研究发现提供了代谢改变可以促进肿瘤发生的直接证据,而且其调控的关键节点也正在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潜在的靶点。基于肿瘤代谢改变的研究成果,将为肿瘤的分子诊断、精确分型、预后分析、靶向治疗和药物反应性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肿瘤代谢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多种分子机制,而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例如:代谢产物乳酸可以直接增加某些蛋白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肿瘤细胞能感受环境代谢物变化,增加肿瘤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合成;肿瘤细胞还能调整自身的能量感受通路,增强对代谢压力的适应,提高在低营养状态下的存活率,是肿瘤产生抗药性的因素之一。此外,肿瘤细胞还通过与免疫细胞竞争营养,而抑制抗肿瘤免疫,如:肿瘤细胞糖酵解增高可以引起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营养不良,抑制T细胞肿瘤免疫;调控胆固醇代谢途径可提高肿瘤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的活性,增强抗肿瘤细胞免疫。肿瘤代谢研究的领域已进一步扩展到肿瘤微环境,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因此,发现代谢物异常、了解细胞如何感受代谢物异常、代谢异常对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以及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造等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阐明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将为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立项拟以发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代谢物为切入点,研究重要代谢物异常在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明确细胞感受代谢物失调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探索代谢异常对肿瘤微环境的改造及其生物学效应和机制。从而阐释代谢异常在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理解代谢物(或包括相关代谢酶)和细胞感受代谢物失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为临床转化提供新的诊断靶标与治疗靶点。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代谢生物学、化学、免疫学与肿瘤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学科交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目标

以我国常见高发的1-2种肿瘤为模型,发现一批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明确调控作用的重要代谢物,研究这些代谢物异常在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确定代谢物和细胞相互作用失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解析代谢物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功能,阐明代谢异常对肿瘤微环境的改造及其生物学效应,建立适于转化研究的代谢物体外及体内研究的实验平台,发现可能用于肿瘤临床诊断的代谢物分子标记物,鉴定可能具有肿瘤临床治疗前景的代谢物分子靶标。

二、研究内容

选择我国常见高发的1-2种肿瘤为模型,开展如下四方面的研究:

(一)肿瘤相关代谢物的发现:采用高通量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检测手段,发现、筛选和鉴定一批与肿瘤表型特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运用细胞模型、荷瘤小鼠及转基因小鼠等动物模型,证实其体内外对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

(二)代谢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建立适于转化研究的代谢物体外及体内研究的实验平台,研究前期验证的肿瘤相关异常代谢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包括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翻译后修饰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

(三)肿瘤细胞感受代谢物的调控: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肿瘤细胞感受特定代谢物的受体,解析肿瘤细胞感受细胞内外代谢物的通路变化及其对代谢活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营养状态下,肿瘤细胞感受代谢物相关通路的调控作用。

(四)代谢异常对肿瘤微环境的改造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代谢异常(代谢物或相关代谢酶变化)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微环境炎症细胞、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募集、激活和功能的调控,阐明代谢异常对肿瘤微环境的改造作用、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本重大项目要求针对上述四部分研究内容,分别设置4个课题。

(二)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重大项目指南

生物大分子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抗体、疫苗与核酸等,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21世纪药物研发最具前景而又竞争激烈的领域之一。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把生物大分子药物列为药物研发的重点。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蛋白质药物“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作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列入了”人口与健康“重点发展领域。但是由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结构特性,其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例如,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体内外稳定性差,难以穿透细胞膜等生物屏障,难以有效进入病变组织深部,给药途径单一,用药依从性差等。因此,如何最大程度保留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并高效递送和及时释放至靶部位、靶细胞及特定细胞器,是发挥生物大分子药物药效和提高其成药性的关键。

本项目将围绕生物大分子药物活性结构稳定和高效递释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长期的研究积累为基础,结合我国在药物递释系统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从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机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入手,深入研究递释系统对生物大分子药物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性,创新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稳定化和高效递释技术;探索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递释机制,设计并构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递释系统;开展代表性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释系统临床前转化研究。为推进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发展、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水平和成药性奠定基础。

一、科学目标

在我国现有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机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生物大分子药物活性变化规律和高效递释机制,创新生物大分子药物稳定化和高效递释技术,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发展并向临床应用转化,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

通过多学科交叉,借助药剂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析学、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等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以下研究:

(一)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构建机制。

(二)高效递释系统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影响规律。

(三)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递送机制。

(四)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释药机制。

(五)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药效与安全性。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本重大项目要求针对上述五部分研究内容,分别设置5个课题,每个课题需围绕”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这一项目主题开展创新性的系统研究,课题间应有紧密的有机联系。

(二)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重大项目指南

发展大数据技术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统计学、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国际前沿。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规模、类型、结构和增长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统计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种种需求。本重大项目拟围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建立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适应于大数据的统计算法,为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大数据行业应用提供新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支撑。

一、科学目标

面向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前沿,面向国家发展大数据技术和行业大数据应用的重大需求,针对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若干重大瓶颈问题,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方面取得突破性或关键性进展,建立起若干新的理论,在大数据统计计算模式与算法方面提出适应异构计算环境下分布式统计计算模式的系列高效算法,形成大数据处理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核心技术族,在结合领域的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二、研究内容

(一)支持大数据分析与理解的统计学基础。

对于大数据而言,现有的许多统计学理论在大数据环境下不再成立,导致了统计建模的理论和方法需要重建,多源异构数据和超高维统计推断方法和理论诸多空白需要填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超高维数据和异源异构数据的统计推断;超高维统计问题的各类极限定理;大数据背景下罕见事件的稳健统计推断;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统计建模等。

(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计算模式与核心算法。

大数据计算模式指的是根据大数据的不同数据和计算特征,从多样化的大数据计算问题和需求中提炼并形式化了的各种高层抽象或模型。大数据的出现为计算模式和基础算法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基本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实时统计计算问题;大数据统计算法的可行性理论、收敛性问题和误差可控性问题;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统计计算模式和高效算法;流数据的学习理论和方法。

(三)结合领域的大数据的科学发现及其方法论依据。

结合典型领域,探索科学的规律发现方法和决策方法,并建立科学的验证方法,验证并展示所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数据中将数据特征选择和表示、估计推断、决策分析融为一体的全过程一体化优化模型和方法;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规律发现和验证方法,在给定复杂度(能源、通信、时间、空间和规则结构约束下)的规律发现、决策形成及验证方法。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受理申请。

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6〕54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一、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请条件。

重大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均不得作为申请人(即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进行申请。

(二)申请要求。

1. 重大项目的资助期限为5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2.”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只受理整体申请,要分别撰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不受理针对某个项目指南的部分研究内容或一个课题的申请。

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重大项目课题。重大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其中1个课题的申请人。

每个课题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个。每个重大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5个(部分重大项目的课题设置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有具体要求,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为准)。

二、限项规定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2.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项目资助的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项目申请接收。

1. 申请报送日期为2016年8月22日至26日16时。

2. 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二)申请人注意事项。

重大项目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人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要求撰写申请书。

3.重大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应在信息系统中先填写”项目申请书“,并给该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人赋予课题申请权限,未经赋权的课题申请人将无法提交申请。

4.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相关的重大项目名称,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部分重大项目有具体要求的,按照相关重大项目指南要求填写)。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所申请重大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说明本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可根据需求增加)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签字和盖章页“中”合作研究单位公章“,若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6.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组织专家对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进行资金预算专项评审。申请人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中有关成本补偿式预算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其中”课题申请书“必须先于”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申请书“待全部”课题申请书“提交完毕并确认生成项目总预算表无误后再行提交。

8.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三)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8月26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项目申请材料“。请勿使用邮政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