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外媒:中国医改的医患困境

2016-06-09 09:26  阅读(123)  评论(0)  分类:健康产业

来源:参考消息

在中国当前的改革中,医疗体系提高竞争、增加就业并不是十分优先处理的问题,这可以理解,尽管这么做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到基于高技能服务的增长模式。如今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成本能否控制在患者可承受、又足以维持医疗服务部门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水平。中国目前的医疗改革已经暴露出这种尴尬。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 6 月 5 日报道,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中国医改的重头戏,目前正在 100 个城市试点,并很快将推广到 200 个城市,目标是改革医院的运作模式,特别是成本 / 收入制度。重点放在禁止抬高药品价格、降低医疗检查成本,以及提高如外科手术等医疗服务的价格。这给各大医院实现收支平衡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政府补贴继续只占医院收入 8% 的情况下,一些医院员工显然对此心存疑虑。

报道称,然而与此同时患者却从这项改革中获益。几位中国专家的研究发现,厦门两所三级医院自 2009 年开始收支改革以来,不管是参加了医保还是未参加医保的病患,就医成本都有所下降。其他研究证实,就医成本降低主要由于药价下降。

还有一些改革措施也在进行当中。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在推行一个计划,致力于降低数种治疗严重疾病的专利药物价格,该计划将减轻地方政府的议价负担。与此同时,中国 70% 左右的地市将试点分级诊疗制度,此举有望降低三级医院的服务需求压力。目前三级医院明显压力过大,它们可把一些病人转到层级较低医疗机构。

报道称,如今谁来承担医疗服务成本的问题凸显出来。随着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医疗成本一直在升高,而且将来会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涨船高。中央和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控制病患就医成本,另一方面免除医疗机构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问题尤为突出,他们面临过度举债的困境;因此,医院相当大部分的收入必须来自病患交费。

报道称,家境较为富裕的病患可能可以承受私立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但这部分病人在就医病患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约为 10%。公立医疗体系仍然是承担医疗服务的主体,但系统内的医生收入明显过低。医疗服务能否既可持续又在病患承受范围内,还是说这只是两个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待这一轮医改提供答案。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试点成功,那么在今后中长期时间内,另一轮政策改革可能会把重点放在提升医疗系统的吸引力、汇聚高层次人才上。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