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免疫疗法:一夜之间坠落神坛的DC-CIK
医脉通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在魏则西事件之前,DC-CIK是什么估计相当一部分医生都不清楚,更别说大众对它的陌生。生物治疗、DC-CIK、神奇的疗效、打包票的承诺、异常的热情···差点忘了还有强大的搜索引擎,这些综合起来,对于一个濒临绝望的重病患者是怎样的吸引力,我想所有医生都明白,所有患者都感同身受。但仿佛一夜之间,网络上千万只手的合力将DC-CIK推下神坛。
(图片来自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微观树突细胞)
到底什么是DC-CIK?笔者在此仅做一简要名词解释,DC-CIK是树突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混合疗法,试图利用体外肿瘤抗原致敏的DC来增强体外扩增后的CIK对体内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关于DC-CIK的详细科普和介绍,大家可以放心的在百度中搜索,颇为讽刺的是,魏则西事件爆发后,从百度直接得到的信息大多是在质疑这种北京武警二院宣称的“斯坦福”式治疗。
DC-CIK到底有没有用?经过媒体这几天的轮番轰炸,DC-CIK俨然成为众矢之的,被牢牢地打上了“淘汰技术”和“坑财害命”的标签。
Pubmed
网络媒体已经找到免疫大牛和医疗专家来阐述DC-CIK的前生今世,笔者自然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拜读。然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DC-CIK研究状况怎么样?参考网友的思路,笔者以[DC-CIK]为关键词,在pubmed中直接检索出69篇研究。当然,较真的话这种检索词设定并不科学,大家权且当做参考。
经过粗略的分析发现,39篇文献中有27篇发表在中文杂志或来自中文杂志英文版,占了近40%。而所有69篇文献的作者全部为中国人,涉及到的肿瘤类型包含了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肾癌、食管癌、宫颈癌、肝癌。文章类型方面,临床和基础都有。临床研究中CIK作为基础治疗,出现了与化疗等传统治疗结合的治疗方式。限于时间关系,笔者只能走马观花大致浏览,发现这些研究都在自己设定的临床终点事件中,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阳性结果。
扩大检索范围呢?以主题词[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作为检索策略,共有30680篇研究。限定为临床试验后,文献数骤减到812(2.65%)。在临床研究中,近五年有144篇,其中粗略统计中国文献占30%(42篇)。
上述的数字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统计,但也在侧面反应了DC-CIK或CIK研究的一些特点:临床研究少,中国研究多。
144篇临床研究中,有两项研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一项是韩国研究者2015年2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2014年IF:16.716)的开放标签的多中心Ⅲ期随机临床研究,在接受根治性肝癌治疗(手术、射频等)后,CIK治疗组与无处理对照组相比,中位无复发生存期高出14个月(44.0>33.0),而不良反应增加。
另一项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2012年3月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4年IF:8.722)的临床研究,比较CIK与IL2+IFN-α-2a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研究发现CIK组3年PFS和OS分别为18%和61%,优于IL2+IFN-α-2a治疗组的12%和23%。CIK组的中位PFS(月)和中位OS(月)均好于IL2+IFN-α-2a组(PFS 12>8,OS 46>19)。
综合上述pubmed检索结果,笔者心中有很多疑问,为什么罕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DC-CIK在欧美被打入“冷宫”的现状和国内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临床应用相比,暴漏了什么问题?如果我们发表的研究真的经得起推敲、数据足够真实,为何这项治疗手段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时候,提出问题容易,而解决问题要难得多。
(图为树突细胞3D图)
Clinicaltrials.gov
让我们换个地方再看看国内的研究现状,在clinicaltrials.gov中查询[DC-CIK],共有30项临床研究,无一例外全部来自中国。以[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进行主题词查询,出现84项研究,而其中72项(85.7%)来自中国学者。将这两个检索结果合并后简要分析,似乎有些端倪显露出现:对DC-CIK颇有偏爱的医院集中与广西、广东、北京和江苏且固定就是那几个单位,其中江苏某公立医院一家申请了15个与CIK相关的临床研究。而在研究资助和合作单位中,不乏以肿瘤免疫治疗为卖点的生物企业和民营医院的身影,广州某民营肿瘤医院自己就申请了10项CIK相关研究。
抛开魏则西事件,单纯看目前国内对DC-CIK这种“情有独钟”的“狂热”追求,也算是中国特色了。科学研究申请上欣欣向荣能否真的转化为带来切实获益的临床实用,观之国内的研究环境,或许笔者无须多言,大家心中就自有定论。而以DC-CIK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细胞免疫治疗在国内无法无天的滥用乱象,早在两年前就被媒体爆出,然并卵。
黑色资本的巨大惯性力所到之处无不被染上了黑色,在监管缺失的真空中,有多少莆田系控制的无良医疗机构能做到DC-CIK标准的技术要求,有多少利欲熏心的医生能把握治疗的指征。魏则西的悲剧,一方面是源于滑膜肉瘤的恶性,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滥用、乱用的生物免疫治疗。这种对疗效无底线的夸大,对绝望患者无底线的欺骗,才是生物免疫治疗的原罪。
对于CIK也好,DC-CIK也罢,一开始就不应该走向神坛。而肿瘤免疫治疗也不能因黑心的医疗集团和逐利的互联网企业而被污蔑、被否定。人类与肿瘤的斗争举步维艰,免疫治疗可能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出现了一些世界公认的令人欣喜的研发成果。
但是,任何药物或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在没有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前,都不能随意在临床推广使用,更别说仅以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滥用。然而,从生命科学的复杂性看,仅因为一些医疗乱象就贸然跟风,妖魔化某种药物或技术,则更是一种无知。客观和严谨是现代医学对病患健康的基本保证,医学研究永远不会缺少争议,也不可能杜绝失败,医者只有秉持一颗以患者为本的大医之心,方能在科研中客观理性对待研究结果,在治疗上循证实践。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谨以此句共勉。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