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周小鸽如何诊断淋巴瘤
正常组织失去了固有的结构或原有的结构称为结构破坏。淋巴瘤与其他肿瘤一样具有侵袭性和破坏性,因此,淋巴瘤会造成所在器官或组织原有结构的破坏。通过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可以间接了解病变的性质。一般来讲,只要是恶性肿瘤,迟早或多或少都会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因此,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这一条标准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是前提条件,几乎是诊断淋巴瘤所具备的。如果淋巴瘤发生在淋巴结,其破坏表现为淋巴结原有的皮质、副皮质、髓质、滤泡和淋巴窭等结构或多或少的消失,严重的可以全部消失,轻者可以是部分消失。如果淋巴瘤发生在结外的其他器官,破坏表现为该器官固有的结构消失。比如发生胃肠黏膜,可以表现为黏膜腺体减少甚至消失(图1);如果发生在皮肤,可以表现为真皮胶原、皮肤附属器、表皮消失;如果发生在扁桃体,可以表现为滤泡和陷窝上皮消失。
图1 Burkitt淋巴瘤,正常小肠结构破坏,小肠绒毛和固有腺体消失,仅腔面部分上皮残留;黏膜层内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 HE 中倍放大
当然,从理论上讲肿瘤是从一个细胞发展而来的,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或几个恶性细胞,还没有形成瘤块的时候,那时可能还未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明显破坏。如果肿瘤处在这种最初阶段,在显微镜下是难以辨认出来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早期淋巴瘤病变是很难诊断的。只有当淋巴结肿大了,或某个部位发现了肿块才会引起注意,继而通过切除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必须注意的是,没有哪一条标准是包罗万象、千真万确的。标准是通过有限数量的病例归纳总结出来的,它适合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病例,但总会有少数病例除外,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因此,有几例除外的、无明显结构破坏的淋巴瘤应该记住:(1)淋巴窦内和脉管内生长的淋巴瘤,如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生长的NK/T细胞淋巴瘤;(2)原位淋巴瘤,如原位滤泡性淋巴瘤和原位套细胞淋巴瘤;(3)病变很小的滤泡间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另外.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并不只是见于淋巴瘤,非肿瘤性病变也可造成结构的破坏,如炎性病变(化脓性炎、结核等)。因此,结构破坏这条标准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与前提,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淋巴瘤,还必须与下面的其他标准配合才能诊断淋巴瘤。
肿瘤是克隆性增殖的一群异常细胞,因此。这群细胞的长相或形态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单一。理论上讲,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主要是在于它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因此,无论细胞多少,只要有肿瘤的基因特征,这个细胞就称为肿瘤细胞。但是,从形态上来观察.很难对某一个细胞的性质做出判断、即它是正常细胞抑或肿瘤细胞。因为大多数淋巴瘤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都具有相似特征,即使是霍奇金淋巴瘤中R-S细胞也可以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找到类似特征的细胞。这样,我们必须要依据一定的细胞数量才可能判断细胞的性质。因此,要有“呈片”的细胞才能满足淋巴瘤的诊断要求,多少细胞数算是“呈片”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度量,可以是大片,也可以是小片,甚至可以是“呈簇”。笔者的体会是至少也要8~10个细胞才能“呈簇”,“呈片”应该比这个数量更多些。异型淋巴细胞是指不同于正常分化阶段中的各种淋巴细胞。“异型”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因此,看细胞是否有异型主要是看细胞核,如核的大小、形态、核膜厚度、染色质粗细、核仁多少和大小、核分裂象等。异型细胞往往比相同分化阶段的正常淋巴细胞核大、核更不规则、核膜厚、染色质粗、核仁多或大、核分裂象多极等。因此,异型淋巴细胞可以是较小的细胞、中等大小的细胞、大细胞、甚至巨细胞;核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肾形、马蹄铁形、芽瓣形、分叶形等(图2)。
图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单一呈片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大,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散在小淋巴细胞,可见个别小血管HE 高倍放大
因此,在形态上,只有细胞单一、数量呈片并且细胞异型的淋巴细胞才能称为淋巴瘤。这是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将这一条诊断标准与第一条诊断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做出诊断。
但是,也存在少数例外的情况,如:(1)发生在淋巴结的急性T区增生。常常因病毒感染引起淋巴结副皮质区增生扩大,滤泡变小或消失,增生区以小T细胞为主,散在一些大细胞,如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免疫母细胞。当大细胞特别多,形成弥漫或呈片分布的时候,达到了单一呈片的异型细胞的程度,很容易误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发生在宫颈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生育期的妇女可能会因为某种感染出现宫颈糜烂或息肉,病理活检中发现黏膜内大量淋巴样大细胞或异型细胞浸润,可达到单一呈片异型细胞的程度,也很容易误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扁桃体淋巴组织瘤样增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之扁桃体炎。主要是因为EB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扁桃体淋巴组织剧烈增生,组织学表现为单一呈片的异型大细胞,形态上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似。
图3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单一异型淋巴样细胞在横纹肌之间浸润 HE 高倍放大 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浸润特点为:(1)存在呈片或呈簇的单核样B细胞.这些细胞常常在残留腺体周围,形成淡染区域。(2)这些细胞侵人腺体或上皮组织内(至少3个以上的中等大小核轻度不规则的淋巴样细胞),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图4)。(3)单核祥B细胞侵入淋巴滤泡,取代生发中心原有的细胞,形成滤泡殖入现象。
图4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淋巴上皮病变,胃腺体上皮内有多个中小异型细胞浸润 HE 高倍放大
脾脏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特点:(1)白血病的脾脏浸润:瘤细胞弥漫浸润,整个脾脏切片单一一片,浅蓝色至蓝色,难以分辨脾脏的红髓和白髓。(2)淋巴瘤的脾脏浸润:容易辨认的区域在红髓而不在白髓,在红髓区观察到多灶呈小片的淋巴细胞聚集,无中央动脉。而正常脾脏红髓的淋巴细胞是散在分布的。(3)脾脏弥漫浸润,同时也有少数白髓残留,这是脾脏未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特征。
需要鉴别的是炎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炎性病变时也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现象,如慢性扁桃体炎的鳞状上皮细胞内浸润,慢性胃炎、干燥综合征、米枯力兹综合征的腺体或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性病变的淋巴细胞浸润都是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周围病变无单核样B细胞存在。
结构破坏、单一呈片的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浸润这3条标准适合于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应记住,特别是在做出淋巴瘤诊断时,看看是否满足这3条标准。
前面3条标准虽然具有广泛性,但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淋巴瘤。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就不适用。因此,应该提出第四条标准,即炎性背景中散在异型大细胞(图5)。这一条标准也是结构破坏的前提下才能满足于淋巴瘤的诊断。炎性背景是指病变中存在大量的反应性细胞,种类多样,包括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纤维细胞等。这些细胞类型不一定都同时存在,可以是以某一种细胞为主,这些细胞分化都比较成熟,不存在“单一呈片的异型细胞”。在这种背景下,可以见到少数散在的异型大细胞。这些大细胞往往比免疫母细胞或中心母细胞都要大些,甚至是巨细胞。可以是单个核,也可以是多个核,具有中到大的核仁。这条标准适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图5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炎性细胞背景中有一个异型大细胞,胞质丰富,核椭圆形,核仁大而圆,呈红色 HE 高倍放大 需要鉴别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淋巴结改变。这种病变的背景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炎性细胞,同时也有活化的大细胞,如免疫母细胞,甚至有时还可能出现R-S样的细胞。当出现R-S样细胞的时候,单从形态学上鉴别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综合分析。(1)形态学上霍奇金淋巴瘤的背景比较“老”,有不少间质、基质或纤维化;IM病变比较“嫩”,细胞成分多、核分裂象多、细胞有分化谱。(2)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无痛性包块,一般无全身症状。IM起病急,病程短,常有全身症状。(3)免疫表型:霍奇金淋巴瘤大细胞CD30强阳性,CD15阳性/阴性,CD20阴性,PAX-5弱阳性。IM CD30阳性强弱不等.部分大细胞阴性,CD15阴性,CD20阳性强弱不等,部分大细胞阴性,PAX-5阳性。(4)EBER感染情况:霍奇金淋巴瘤大细胞阳性。IM大中小细胞阳性。 淋巴滤泡增生是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变,而以滤泡样结节为特征的淋巴瘤也不少见,比如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上准确区分这些病变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出现“淋巴滤泡样结节增多密集拥挤”常常提示为淋巴瘤。“增多”主要体现在淋巴结的皮质髓质都有较多淋巴滤泡;“密集”是指滤泡靠近,滤泡间区变窄;“拥挤”是指滤泡挤压变形,形成“铺路石样”改变(图6)。特别是“拥挤”提示滤泡增生超出了反应性增生范围。
图6 滤泡性淋巴瘤I-Ⅱ级,大量滤泡状结节,密集排列,相互拥挤 HE低倍放大
拥挤深染大结节常常提示是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NLPHL)。滤泡性淋巴瘤多数是中小结节,结节内浅染。而NLPHL多数则呈拥挤而深染的大结节。这种特征只有在低倍镜下才易辨认。用高倍镜进一步去寻找小淋巴细胞背景中“爆米花”大细胞,如果找到了,形态学的诊断就可以成立了。
淋巴窦或脉管内可以有少数白细胞,但当出现大量淋巴样异型细胞聚集,则应视为淋巴瘤。这里细胞一般中至大,不同类型淋巴瘤其细胞形态不同:如脉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脉管内NK/T细胞淋巴瘤(图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脉管内淋巴瘤常常仅局限在脉管内,脉管外见不到肿瘤:脉管内淋巴瘤常累及脑、肾、皮肤、肾上腺的脉管。
图7 皮肤脉管内NK/T细胞淋巴瘤,脉管内异型淋巴细胞聚集 HE 高倍放大
需要鉴别的是脉管内淋巴细胞潴留。这种病变主要见于慢性炎症的组织和器官,常见的有扁桃体、阑尾、淋巴结等。潴留的细胞都是小淋巴细胞,较单一,因此可能误诊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但是这些细胞无异型性、核仁和核分裂象;脉管周围常有纤维化和较多的淋巴细胞,病变可呈息肉状突起。如果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它们大多数为T细胞,表达CD3但不表达CD45RO,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
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可以通过淋巴管累及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淋巴窦内聚集,形成一个界限清楚的有一层纤维样膜包绕的结节,根据切面方向不同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长形,其内的细胞单一、中等大小,胞质丰富淡染,核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偶有核分裂象(图8)。当窦壁破裂后.病灶周围有一圈反应性组织细胞包绕。见到这种“单核样B细胞窦内膨胀性生长”可视为淋巴瘤。
图8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累及淋巴结内淋巴窦,单核样B细胞淋巴赛内聚集,淋巴窭膨胀,界限清楚,窦内聚集大量单一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胞质丰富,淡染 HE 中倍放大
需要与之鉴别的是反应性单核样B细胞团。这种现象常见于病毒感染和弓形体感染的淋巴结。此时的淋巴结内常有活跃的次级滤泡,单核样细胞团常常位于滤泡旁、小梁旁的淋巴窦内,形成一个界限不十分清楚的弧形改变,其内的细胞中至大,胞质丰富,散在嗜中性粒细胞,周围无组织细胞包绕。如果形态学难以鉴别,可做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反应性单核样B细胞团为阴性,肿瘤性单核样B细胞为阳性。
在淋巴结结构破坏基础上,在蓝色细胞背景中出现团片状和(或)散在透明细胞,常常提示为T细胞淋巴瘤。其实从形态学上难以确定这些透明细胞是T细胞还是B细胞,但免疫表型总是证明这些细胞为T细胞。因此,人们常常直接将其说成“透明T细胞”。透明T细胞的特征是细胞中等大小,界限清楚,胞质丰富,空而透亮,细胞核多为圆形,染色质舒展,可有核仁(图9)。透明T细胞单个散在或聚集呈团片状,周围细胞的胞质不空亮,或是深染的小淋巴B细胞。由于T细胞在正常的分化过程中无透明T细胞这种细胞,因此,如果见到透明T细胞,一般将其视为肿瘤细胞。透明T细胞主要见于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
图9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透明T细胞团和散在透明T细胞,深蓝色背景中见多灶透明细胞团和散在透明细胞,细胞中到大,胞质丰富,透明,胞膜清晰,核圆形 HE 高倍放大
与之需要鉴别的是人为所致的胞质空亮细胞。由于组织处理不理想造成组织细胞收缩,此时可以出现胞质空亮的细胞。这些细胞常常位于淋巴结的被膜下和皮质区,或组织的周边。空亮细胞常常呈片。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类型细胞(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胞质全都是空亮的,细胞核浓缩深染,看不清核内的结构。
在结构破坏的基础上,出现弥漫分布的混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在这些细胞核内见到粉染小体(Dutcherbody,杜氏小体)或病变中见到呈片的淀粉样物质(图10),可视为淋巴瘤。这种形态特征主要见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图l0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大量浆细胞中见粉染的淀粉样沉积,呈球形 HE 高倍放大
杜氏小体偶尔也见于慢性炎性病灶的浆细胞核内,但周围组织结构无破坏,因此,可与淋巴瘤鉴别。
淀粉样物质沉积还可见于原发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疾病,但这些疾病一般无固有组织结构的破坏,也难以见到杜氏小体。
以上是笔者对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的粗浅认识,尚不能涵盖所有淋巴瘤类型,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只是诊断淋巴瘤的基础,而不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要正确诊断淋巴瘤,还应紧密结合免疫表型特征、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专家介绍
周小鸽教授,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行政科主任,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淋巴瘤、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等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次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次丹麦医学科学基金。共发表95篇论文,国内83篇,国际12篇。9篇收入SCI。撰写和翻译专著两本。
任职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免疫组化质控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淋巴瘤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