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一、骨的分类
成人骨共计206块。
(一)按部位 分为:①颅骨;②躯干骨;③四肢骨。
颅骨和躯干骨称为中轴骨。
(二)按形态 分为:①长骨;②短骨;③扁骨;④不规则骨。
1.长骨 ①长管状,分布于四肢;②分为:骨干和骨骺;③骨干:内为含骨髓的髓腔;④骨骺:骨干两端膨大处,表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邻骨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干骺端:①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分;②幼年时,含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骨化,使骨逐渐加长;③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骨骺融为一体,遗留骺线。
2.短骨 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附骨。
3.扁骨 呈板状,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具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 ①形状不规则,如椎骨;②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三)按发生 分为:①膜化骨;②软骨化骨;③复合骨(如枕骨)。
籽骨: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如髌骨和第一跖骨头下的籽骨。
二、骨的构造与功能
(一)骨质
1.骨密质 ①致密,耐压;②分布于骨表面。
2.骨松质 ①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而成;②骨小梁按骨承受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排列;③分布于骨内部。
3.颅盖骨①内、外表层为骨密质(分别称为外板和内板);②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③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内有板障静脉。
(二)骨膜①覆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外层和内层),富含血管、神经,与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关;③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外层固着于骨面;④内层:疏松,含成骨细胞(骨母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⑤骨内膜:覆于骨髓腔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薄层结缔组织,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三)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1.长骨骨干骨髓①胎儿和幼儿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②5岁以后,红骨髓渐被脂肪组织(黄骨髓)代替;③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和肱骨、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生为红骨髓。临床常选髂前上嵴或髂后上嵴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三、骨连结
包括:①直接连结;②间接连结。
(一)直接连结包括:①纤维连结;②软骨连结;③骨性结合。
(二)间接连结-关节
1.基本结构①关节面(覆盖薄层关节软骨);②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③关节腔(含少量滑液)。
滑膜襞:滑膜因其面积>纤维膜,形成突入关节腔的皱襞。
滑膜囊:于纤维膜薄弱处,由滑膜形成的囊状外突。
2.辅助结构①韧带(成于致密结缔组织,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囊内);②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间的纤维软骨板,周缘固定于关节囊);③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内的半月形关节盘(纤维软骨板)。
四、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 包括:①椎骨、骶骨、尾骨、肋和胸骨;②椎骨构成脊柱;③脊柱胸段、肋与胸骨构成胸廓;④脊柱骶尾段与下肢带骨构成骨盆。
1.椎骨
⑴数目:共计33块。①颈椎7块;②胸椎12块;③腰椎5块;④骶椎5块(后融合为骶骨);⑤尾骨4块(后融合为尾骨)。
⑵一般形态:包括:①椎体;②椎弓;③椎孔(椎体、椎弓围成);④椎管(由椎孔连成,含脊髓);⑤椎间孔(由椎弓根上、下切迹组成,与椎孔相通,有脊神经通过);⑥棘突;⑦横突(一对)等。
2.肋 ①12对;②成于肋骨(细长的弓形扁骨)和肋软骨(连于肋骨前端,不骨化);③第2-7对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对不与胸骨相连,称为假肋;④第8-10对的前端以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⑤第11/12对短、末端游离,称为浮肋。
3.胸骨 胸前壁正中的扁骨。包括:①胸骨柄(上缘平对第2、3胸椎的椎间盘);②胸骨体(侧缘接第2-7对肋软骨);③剑突。
3.胸骨 胸前壁正中的扁骨。包括:①胸骨柄(上缘平对第2、3胸椎的椎间盘);②胸骨体(侧缘接第2-7对肋软骨);③剑突。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份处的凹陷。
胸骨角:胸骨柄、体连接处。
(二)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 由椎体借①椎间盘(外为纤维环、内为髓核);②前纵韧带;③后纵韧带连成。
2.胸廓 ①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胸骨组成;②近圆锥形(横径>前后径、上窄下宽);③具有上口和下口(下口由膈肌封闭);④胸骨下角(位于两侧肋弓的中线连接处,含剑突);⑤肋间隙(相邻两肋的间隙)。
五、颅及其连结
(一)颅骨 包括:①脑颅骨;②面颅骨。
1.脑颅骨 ①额骨;②筛骨;③蝶骨;④顶骨(2块);⑤颞骨(2块);⑥枕骨。
⑴组合:①蝶骨居颅底中央,颞骨在前,枕骨在后,两侧为颞骨;②筛骨的一小部分参与组成颅底。
1)筛骨:分为:①筛板(含筛孔);②垂直板;③筛骨迷路(含筛窦,内侧壁有上、下鼻甲)。
2)颞骨: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①鳞部;②鼓部;③岩部(内含前庭蜗器)。乳突:位于外耳门后方,属于岩部。
⑵颅缝:①冠状缝(额骨、顶骨间);②矢状缝(两顶骨间);③人字缝(两顶骨于枕骨间)。
⑶颅窝:①颅前窝;②颅中窝[含蝶鞍(中央为垂体窝)、破裂孔、圆孔、卵圆孔等];③颅后窝(含颞骨岩部)。
⑷新生儿颅囟:①前囟(矢状缝与冠状缝会合处);②后囟(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
2.面颅骨 ①上颌骨;②腭骨;③颧骨;④鼻骨;⑤泪骨;⑥下鼻甲;⑦犁骨;⑧舌骨;⑨下颌骨(包括下颌体、下颌支、下颌角等)。①-⑥为2块;⑦-⑨为1块。
⑴鼻腔:①由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②梨状孔(前方开口)和鼻后孔;③鼻腔顶:主为筛板;④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位于相应鼻甲上方)。
⑵鼻旁窦:鼻腔中位颅骨的含气空腔,与鼻腔向通。包括:①额窦;②上颌窦;③筛窦;④蝶窦。
(二)颅的连结 ①多为缝连结或软骨连结;②颞下颌关节。
六、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1.上肢带骨 包括:①锁骨;②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 包括:①肱骨;②桡骨;③尺骨;④腕骨;⑤掌骨;⑥指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包括胸锁关节等。
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包括:①肩关节;②肘关节;③前臂骨间膜;④桡腕关节;⑤腕掌关节;⑥掌指关节;⑦手指间关节等。
七、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1.下肢带骨 髋骨。①左右各一块;②含髋臼和闭孔;③16岁前后,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2.自由下肢骨 包括:①股骨;②髌骨;③胫骨;④腓骨;⑤跗骨;⑥跖骨;⑦趾骨等。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 包括:①耻骨联合;②骶髂关节;③骨盆(由骶骨、尾骨和髋骨围成)等。
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包括:①髋关节;②膝关节(关节囊内含前、后交叉韧带和内侧、外侧半月板);③胫腓连结;④踝关节;⑤跗骨间关节;⑥跗跖关节等。
第二节 肌肉概述
一、基本结构
1.由肌腹(骨骼肌)和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位于肌腹的两端)组成。
2.肌膜 ①肌外膜(包被整个肌肉的结缔组织膜);②肌束膜(由肌外膜发出的若干纤维隔,将肌肉分隔为较小的肌束);③肌内膜(肌束内包被每条肌纤维的薄层结缔组织膜)。
二、形态类型
①长肌(主要分布于四肢,例如肱二头肌);②短肌(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例如肋间肌);③阔肌(主要分布于躯干浅层,例如腹外斜肌);④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腱膜:阔肌的肌腱(扁而薄)。
三、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①筋膜;②滑膜囊;③腱鞘。
(一)筋膜
1.浅筋膜 ①位于真皮下方(又称皮下筋膜),遍布全身;②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脂肪;③维持体温,保护深部结构。
2.深筋膜 又称固有筋膜。①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②位于浅筋膜,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③与肌的关系密切,随肌的分层而分层;插入四肢肌群之间,构成肌间隔。
(二)滑膜囊 ①滑膜由关节囊纤维膜薄弱处外突形成的结缔组织囊,壁薄,内有滑液;②封闭性,有的与关节腔相通。
(三)腱鞘 ①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腕、踝、手指和足趾等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分为纤维层(外层)和滑膜层(内层);②纤维层(腱纤维鞘):由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具有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③滑膜层(腱滑膜鞘),由滑膜构成的双层(脏层和壁层)圆筒形鞘;④腱滑膜鞘的脏层包在肌腱表面,壁层贴在腱鞘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脏、壁两层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滑液。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