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基础复习——睾丸和附睾
第一节 鞘膜积液
①睾丸鞘膜成于两层浆膜,其间所含浆液增多时便形成鞘膜积液,透光实验阳性;②病变:鞘膜增厚,内表面的间皮细胞增生,壁内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第二节 精子肉芽肿
或称精子侵袭症。
(一)概述 ①炎症或外伤时,精液自附睾管、输出小管或输精管中外溢至间质所引起的肉芽肿反应,多位于附睾上极;②可发生于睾丸;③患侧睾丸肿痛;④发生于输精管者,输精管壁呈现小结节。
(二)病变
1.肉眼 界限不清的灰白色结节,直径一般小于25px。
2.镜下 ①早期,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而后,组织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围绕外溢精子和细胞碎屑,形成结核样肉芽肿,肉芽肿中央可见精子;巨噬细胞的胞质内有时可见金黄色色素(精子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后的降解物);③晚期,发生纤维化。
第三节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一、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瘤变
同义词:曲细精管内恶性生殖细胞,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曲细精管内非典型生殖细胞,曲细精管内上皮瘤变等。
(一)临床要点 ①隐睾、睾丸萎缩、睾丸异常下降、性腺发育不良、不育、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等患者的发生率高;②约半数病例于病理诊断后5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或非精原细胞性肿瘤);③行睾丸切除治疗。
(二)镜下病变 ①曲细精管内的异型性生殖细胞增大,胞质富含糖原(PAS+);核不规则形,染色质粗,核仁大而不规则、可多个,核分裂象(含病理性者)易见;PLA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83%-99%);②异型性生殖细胞沿支持细胞之间的基底分布;③含异型性生殖细胞的曲细精管内一般无生精现象。
二、精原细胞瘤
(一)概述 ①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约占30%-40%);②平均年龄40岁;③隐睾者较常人易发生;④患者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可升高;⑤睾丸无痛性增大;⑥多沿淋巴道转移,晚期可有血道转移(约10%的患者就医时已发生转移);⑦对放射治疗很敏感;⑧恶性度较低;⑨混有其他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成分时,恶性度增高,其预后根据与之混合的肿瘤类型和所占比例有关;⑩同样形态的肿瘤可发生于卵巢(无性细胞瘤)、纵隔、松果体、腹膜后等处。
(二)病变
1.肉眼 ①多单侧性,大小不等(直径多3-125px),结节或分叶状;②切面灰白或淡黄色,均质,较细腻,质软或较韧,可见坏死、小灶性出血,可侵及睾丸被膜、附睾和精索。
2.镜下 ①成于单一的大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界较清楚;②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染、透亮(含糖原,PAS+);胞核大而圆、居中,染色质丰富、颗粒状并常呈线样纹理分布,核仁1-2个;③间质的纤维组织将瘤细胞分隔成片块或梁索状,间质内有数量不等淋巴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偶见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见结核样肉芽肿;④于肿瘤边缘,可见瘤细胞在曲细精管内生长(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瘤变,具有诊断提示意义);⑤瘤组织常贫血性梗死,或大部分被纤维组织取代而仅残留少量瘤细胞(称为消退性肿瘤);呈现这两种继发性病变的精原细胞瘤易漏诊,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多取材制片),寻找瘤细胞;⑥免疫组化染色:PLAP和CD117阳性(核膜着色和核周点状着色),CD30、AFP、inhibin阳性。
组织学变型:①筛状、假腺样和小管状变型;②核分裂活跃的精原细胞瘤;③伴有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精原细胞瘤(hCG、CK阳性)。
三、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一)概述 ①少见(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2%,精原细胞瘤的1/20;②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年龄52岁);③只发生于睾丸(多右侧);④与隐睾、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瘤变和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无关;⑤无痛性睾丸增大,生长较缓慢;⑥文献报道仅1例发生转移。
(二)病变
1.肉眼 结节状,境界清楚,部分有包膜,直径3-375px;切面灰白、灰黄色,含较多黏液,可囊性变,少见出血、坏死。
2.镜下 ①肿瘤细胞多形,成于三种大小不等的瘤细胞,胞界不清,胞质较致密、嗜酸性;②中等大细胞:占多数,直径15-20um,胞质稀少、嗜酸性、糖原少,核圆形、染色质丰富;③大细胞(巨细胞):直径50-150um,胞核嗜酸性,胞核卵圆形、一个或多个;④小细胞:直径6-8um,形似淋巴细胞,胞质嗜酸或嗜碱性、无糖原;⑤间质较少,无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⑥于远离肿瘤部位,可见瘤细胞在曲细精管内生长;⑦免疫组化染色:PLAP大多阴性,偶尔个别小簇瘤细胞阳性。
伴有肉瘤成分的精原细胞:①很少见(仅个案报道);②直径可达625px;③肿瘤细胞明显多形,含有肉瘤成分(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肉瘤、软骨肉瘤等);④预后差。
四、其他生殖细胞肿瘤
①胚胎性癌;②卵黄囊瘤;③滋养层细胞肿瘤(绒毛膜上皮癌等);④畸胎瘤(皮样囊肿、单胚层畸胎瘤、伴有恶变的畸胎瘤等);⑤含有一种以上组织的混合性肿瘤(胚胎性癌与畸胎瘤混合、畸胎瘤与精原细胞瘤混合、绒毛膜上皮癌与畸胎瘤、胚胎性癌混合等)。
第四节 睾丸性索间质肿瘤
胚胎期生殖嵴的性索细胞分化为睾丸的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和卵巢的颗粒细胞,生殖嵴的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和卵巢卵泡膜细胞。因此,睾丸既可发生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也可发生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未分类性索-间质肿瘤。
一、间质细胞瘤(Leydig细胞瘤)
(一)概述
①约占睾丸肿瘤的1.5%-3%;②成人好发于30-60岁,儿童发生于3-9岁;③无痛性睾丸增大;④瘤细胞产生雄激素、雌激素、孕酮等,血清雌激素受体和雌二醇可升高;⑤患儿常第二性征过早发育(阴茎肥大、阴毛早现和声音低沉等);⑥成人患者可现男性乳腺发育(30%病例)等女性化征象;⑦可侵犯附睾;⑧多为良性(伴发男性乳腺发育者常为良性),恶性者占10%;发生恶变者多为成人(尤其老年)患者,尚无青春期前患者发生恶变的报道。
(二)病变
1.肉眼 ①肿物分叶状、边界清楚,有包膜,直径3-125px;②切面浅黄或棕褐色,均质,少见出血、坏死,可透明变性、钙化。
2.镜下 ①瘤细胞呈团块状、片状、带状、条索状或假管状排列;②瘤细胞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含类脂质(呈现空泡状或亮环)、脂褐素;胞核圆或卵圆形、1-2个核仁,偶有双核、三核;③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嗜酸性棒状结晶(Reinke结晶,30%-40%病例);④间质多少不等(常较少),可见砂粒体,血管较丰富;⑤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呈inhibin、vimentin、S-100阳性。
二、恶性间质细胞瘤
间质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常很困难。提示恶性的指标:①常较大(直径>125px);②瘤细胞异型性;③核分裂象增多(>3个/10HPF);④坏死;⑤侵犯包膜;⑥侵犯血管或淋巴管;⑦发生转移(可至肝、骨、肺、肾和淋巴结)。
瘤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并不足以诊断为恶性,瘤细胞侵犯血管、淋巴管或出现转移是诊断恶性的可靠依据。
三、支持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
(一)概述 ①真性支持细胞瘤罕见(约占睾丸肿瘤的1%);②典型者的平均年龄约45岁,几种变型更多见于婴儿和儿童;③睾丸缓慢增大;④常有乳腺发育等女性化病征;⑤绝大多数良性,约1%为恶性。
(二)病变
1.肉眼 ①睾丸内圆形或椭圆形实性结节,界限清楚,直径多小于75px(1->500px,较大者应疑及是否恶性),质硬;②切面灰黄或灰白色。
2.镜下 ①高分化者,瘤细胞呈柱状,胞质丰富、淡染、空泡状、含多量脂质,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瘤细胞排列呈管状(围以基底膜,形似胎儿曲细精管),有腔或无腔,可实性片状排列;②中分化者,瘤细胞条索状排列,呈形成小管倾向;③分化差者,瘤细胞较小,弥漫排列;④核分裂象多于5个/10HPF(可多于5个/10HPF);⑤间质透明变性,可钙化(10%病例);⑥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呈阳性表达vimentin(90%)、CK(80%)、inhibin(40%)和S-100(30%);PLAP、AFP和hCG阴性;⑦肿瘤形态的分化程度与其生物学行为无一致关系。
组织学变型:①富于脂质的支持细胞瘤;②硬化性支持细胞瘤;③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
人睾丸可呈现支持细胞灶性增生:①多层支持细胞充塞于密集的曲细精管,很少间充质,无包膜;②常见于隐睾,双侧性;③与垂体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失调有关。
四、恶性支持细胞瘤
①首发病征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腹股沟、腹膜后和(或)锁骨上区域);②肿瘤较大(直径常大于125px);③诊断恶性支持细胞瘤的依据是血管、淋巴管受侵犯和发生转移。
五、其他性索间质肿瘤
①颗粒细胞瘤(成人型,幼年型);②卵泡膜瘤;③纤维瘤;④性索/性间质肿瘤(不全分化型,混合型);⑤恶性性索/性间质肿瘤;⑥性腺母细胞瘤;⑦生殖细胞-性索/性间质肿瘤,未分类型。
第五节 附睾杂类肿瘤
①类癌;②卵巢上皮型肿瘤(交界恶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Brunner肿瘤);③肾母细胞瘤;④副神经节瘤。
第六节 睾丸周围组织肿瘤
①腺瘤样瘤;②良性间皮瘤(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囊性间皮瘤);③恶性间皮瘤;④附睾腺癌;⑤附睾乳头状囊腺瘤;⑥色素性神经外胚叶肿瘤;⑦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第七节 腺瘤样瘤
(一)概述 ①起源于间皮组织,又称良性间皮瘤;②睾丸旁组织的常见肿瘤,多发生在附睾(约占附睾良性肿瘤的60%);③好发于30-50岁(均龄36岁);④附睾实性肿块(较小,多位于上、下极或其附近),常无症状,生长缓慢;⑤切除后不复发;⑥也见于睾丸白膜、精索、子宫后部、输卵管和卵巢等处。
(二)病变
1.肉眼 ①圆形或卵圆形实性结节,直径常小于50px(0.4-125px),境界较清,无包膜,可占据整个附睾、甚至侵入睾丸(并非提示恶变);②切面灰白或黄白色,湿润,有光泽,粗糙,现纤维状或螺旋状纹理。
2.镜下
⑴肿瘤由上皮细胞和间皮成分构成。
⑵上皮细胞:①立方、低柱状和扁平;②胞核较大、染色质模糊;胞质淡染、常有空泡(较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细胞样(并呈PAS和AB染色阳性、黏液胭脂红染色阴性;③免疫组化染色:CK+、EMA+、CEA-、FVIII-。
⑶间质成分:①以纤维细胞为主,含有少量平滑肌束;②常较多淋巴细胞,可形成生发中心。
⑷上皮细胞排列方式(组织学类型):①实心索状型(主由立方上皮细胞构成);②腺管状型(主由柱状上皮细胞围成);③脉管瘤样型(主由扁平上皮细胞围成)。三种类型常以不同比例共存于同一肿瘤中。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