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上皮—肌上皮癌
2015-11-12 21:32
阅读(1209)
评论(0)
分类:专业
这是一种少见的涎腺低级别癌,由不同比例的导管细胞和透明的肌上皮细胞构成。AFIP报告这些肿瘤占所有涎腺上皮肿瘤的1.1%。
临床特征
通常为腮腺肿瘤。罕见部位包括下颌下腺、鼻窦、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乳腺、泪腺。
肉眼外观
肿瘤边界清楚。常呈灰白色至棕白色。出血和坏死不常见。一些肿瘤表现为囊性。
组织病理学
肿瘤表现为具有导管和肌上皮细胞双重结构。在一些病例中,导管成分散在分布。导管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和一致的圆形核。导管内可含有PAS阳性、粘蛋白卡红染色阴性的嗜酸性蛋白物质。导管细胞被含有大量糖原的大的多边形透明细胞包绕。透明细胞有时呈梭形。细胞团周围常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呈器官样结构。当存在囊腔时,可见到向腔内突起的乳头状上皮突起。神经周浸润偶见。
免疫组化
导管细胞 | 透明细胞 | |
Cytokeratin | 强阳性 | 弱阳性 |
S-100 | 不定 | 不定 |
Calponin | 阴性 | 不定 |
actin | 阴性 | 不定 |
GFAP | 可能阳性 | |
Myosin | 可能阳性 | |
vimentin | 可能阳性 |
超微结构
可证实导管结构伴有肌上皮成分。
鉴别诊断
1、多形性腺瘤:表现粘液软骨样间质,而上皮—肌上皮癌中未见。肌上皮细胞并不大且外观透明。
2、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发生在小涎腺,缺乏导管或肌上皮分化。
3、粘液表皮样癌:缺乏双相分化。
4、腺泡细胞癌:缺乏双相分化。
5、嗜酸细胞瘤:缺乏双相分化。
6、转移性肾细胞癌:缺乏双相分化。
预后
具有30—50%的局部复发率。18%的病例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8%的病例发生肺、肾、脑转移,导致相同的死亡率。首次发病后经过20多年仍可发生复发和转移。20%以上的细胞表现核非典型及非整倍体提示预后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