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可以在动物间传染的癌症浮出海面
癌症多由细胞突变累积所致,其基因型与宿主一致。肿瘤通常不在个体间传播,因为脊柱动物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只有二种情况例外,一是犬传播性性病肿瘤(CTVT),通过性接触传播,另一种是袋獾面部肿瘤病(DFTD),通过叮咬传播。这二种情况中肿瘤基因型与宿主不一致,所有肿瘤细胞都是同一基因型的单一克隆细胞自然传播所致。
致死性白血病样癌症在全世界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爆发导致大量死亡,病因不清,主要影响北美东海岸。动物体内恶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侵犯组织,其特征是癌细胞在血淋巴和循环体液中扩增,其功能和形态明显不同于正常血细胞,最终可导致物种灭绝。
美国 Michael J. Metzger 博士在 CELL 杂志上发文介绍了他们的发现结果,显示双壳类动物中恶性肿瘤细胞基因型与宿主动物不一致,分布在纽约、缅因州和爱德华王子岛等处的肿瘤细胞有着几乎一致的基因型,全部不同于宿主。这说明癌症可能是来源于单个蛤类,然后在水生动物间传播,结果也说明自然界中癌细胞相互传播远超过之前的猜想。
研究发现反转录转座子 Steamer 在软壳蛤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扩增,其中很常见的 Steamer 结合位点在正常动物和组织中不存在,这既可能是肿瘤特异结合点的特异性选择所致,也可能是肿瘤起源于同一携带此种改变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白血病细胞具有传播性。
通过分析 Steamer 结合位点,线粒体 DNA 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和微卫星多态性等位基因,表明肿瘤细胞基因型的确不同于宿主,而且所有肿瘤的基因型都近乎一致,这表明在北美东海岸软壳蛤中传播的白血病是同一克隆来源,而非宿主个体细胞转化形成。
这种白血病在动物个体间传播的机制并不清楚,DFTD 和 CTVT 的传播需要物理接触,但蛤类是独立存在的,正常时彼此并不相互接触。但是蛤类会滤过食物,这可能增加了白血病细胞污染海水导致传播的机会。
一项最近研究显示患白血病蛤的血细胞可在自然条件海水中生存超过 6 小时,为细胞传播提供了合理性。现在还不清楚是否患有白血病的动物能够释放恶性肿瘤细胞,在什么情况下释放肿瘤细胞,但人类的影响可能会加速传播。
初起形成白血病细胞的时间并不确定,该病最早报道于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和加拿大发现的癌细胞亚组也存在一些不同,对其进行连续评估可能有助于起源时间的确定。Steamer 反转录转座子在这种可传播性弥漫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需要对肿瘤细胞与正常血细胞比较分析可能会得出表型转化的线索。
传播性的弥漫性肿瘤在多种双壳类物种中都有发现,流式细胞术分析 DNA 的多倍性已用作诊断标准,但尚不能确定不同物种间的传播性癌症是否是独立的细胞来源。
宿主动物能够拒绝另一物种动物的肿瘤细胞,主要是由于 MHC 系统,如果动物缺乏 MHC 系统则对传播性恶性肿瘤易感。CTVT 和 DFTD 比较特殊,能够避开 MHC 的识别。
传播性癌症可以导致大量动物死亡,甚至物种灭绝。这种疾病表明选择性压力的作用,支持假说:组织相容性是不断进化的,至少部分是由于选择性压力所致,从而预防恶性疾病。
尽管缺乏 MHC 系统,软体动物和其它无脊柱动物可以通过其它识别系统对抗疾病。癌症自然传播一直认为是罕见现象,但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性白血病可以在海洋蛤类中自然传播,说明自然界中癌症自然传播并不少见。
共0条评论